第426章 残念觉醒,味火再现(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灶神的味觉:庶女厨娘逆袭录》最新章节。

"啥?"陈阿四的铁勺"当啷"掉在地上,震得青砖缝里的尘灰都跳起来。

他踉跄两步扶住案几,菜谱"哗啦"散了一地,"那老东西不是被炎盟灭口了吗?

难不成...难不成那邪门教还没绝?"

"比这更糟。"苏小棠弯腰捡起本味石,石面还带着方才贴眉心时的余温,"它在回应召唤。"她攥紧石头,指节泛白,"方才用本味感知时,我看见...看见火舌舔着梁木的厨房,还有穿金袍的人。"

陈阿四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抄起铁勺就要往外冲:"那就直接杀上门去!

管他是炎盟余孽还是啥灶神,老子这把勺子——"

"阿四叔!"苏小棠急得往前半步,却被陆明渊稳稳托住后腰。

她深吸一口气,从袖中摸出个牛皮纸包,"沈仲被捕前撒了这种香料,说是能引动残念共鸣。

要打草惊蛇容易,可咱们连蛇洞在哪儿都不知道。"

牛皮纸展开,几粒深褐色粉末滚落在案。

陈阿四凑过去嗅了嗅,浓眉皱成疙瘩:"这味儿...像烧糊的桂皮混着铁锈?"

"我要用本味感知追踪它的来源。"苏小棠将粉末拢在掌心,抬眼时眼底泛着水光,"但每次使用要耗三成体力,要是追错了方向..."

"不行!"陆明渊突然扣住她手腕,指腹重重碾过她腕间跳动的脉搏,"你现在连站都站不稳。"

"那更得趁现在。"苏小棠反手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渗进去,"残念刚醒,共鸣最清晰。

要是等它彻底觉醒..."她没说完,陆明渊却懂了——那时别说追踪,怕是连她自己都要被吞了。

陈阿四突然重重拍了下案几,震得茶盏跳起来:"老子护着!"他扯开衣襟露出精壮的胸膛,"当年在御膳房跟人拼刀,老子挨过三刀都没皱过眉。

小棠,你放手干!"

苏小棠闭了闭眼。

本味石贴在掌心,像团烧红的炭。

她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两下,第三下时,眼前突然炸开万千星子——不是食材的甜苦,是一缕极淡的香气,混着烟火气和若有若无的焦糊味,像...像灶膛里没烧透的槐木。

"青阳。"她踉跄着扶住案几,冷汗顺着脖颈滑进衣领,"方向...是青阳。"

陆明渊立刻接住她往下坠的身子,掌心按在她后心输送内力:"青阳有座千年灶庙,是民间灶神信仰最盛的地方。"

"那正好!"陈阿四把铁勺往腰间一插,"咱们扮成厨匠去搞'味觉巡宴',借着厨艺交流的由头查探。

那些邪门教徒总不能连百姓的饭都不让吃吧?"

苏小棠靠在陆明渊肩头缓了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他腰间的玉牌:"还得加道'归元引'。"她抬眼时眸中闪过锐光,"这道菜用醒神草和九制陈皮做底,能唤醒被邪术操控的心智。

要是火灵教真在操控人..."

"好。"陆明渊替她理了理乱发,"我让暗卫先去打点,就说三公子要办民间厨艺赛,奖品是御膳房特制的'天膳阁'金印。"

陈阿四突然搓了搓手,嘴角咧到耳根:"老子还能顺道尝尝青阳的臭鳜鱼!

听说那味儿——"

"阿四叔。"苏小棠打断他,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启程前夜,我得再练练'清心羹'。"她展开油纸,里面是晒得半干的灯芯草和野菊,"这汤能驱散心智干扰,要是真遇上...我得确保万无一失。"

是夜,御膳房后灶的火一直没熄。

苏小棠站在灶台前,铜锅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眉眼。

她用木勺搅动汤羹,手腕的动作精准得像丈量过——三圈顺时针,两圈逆时针,和母亲当年教她的分毫不差。

"火候过了。"陆明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靠在门框上,月光给他镀了层银边,"灯芯草要在汤沸后第七次冒泡时放,野菊得等汤面结油花再撒。"

苏小棠手一抖,木勺"当"地磕在锅沿:"你...你怎么知道?"

"当年在柴房,你蹲在灶前偷学厨娘煮汤。"陆明渊走过来,指尖掠过她沾着汤渍的手背,"你数毛泡数得太专心,没发现我就蹲在梁上。"

苏小棠的耳尖瞬间红了。

她低头搅汤,声音轻得像汤里的涟漪:"我娘说,真正的厨子要把心熬进汤里。"

"那这锅汤,该甜了。"陆明渊取过她手里的木勺,舀起一勺吹了吹,"喝。"

汤入口的刹那,苏小棠眼眶一热。

清苦里裹着丝甜,像极了那年母亲偷偷塞给她的糖块——原来他不仅记得她数冒泡,连她偷偷舔糖纸的模样都刻在脑子里。

"明日启程。"陆明渊将空碗放回案上,"暗卫已查清,青阳灶庙最近来了群外乡人,总在半夜烧奇怪的香。"

苏小棠攥紧袖中藏着的清心羹配方,指甲掐进掌心:"若真有灶神信仰的扭曲者..."

"你以味觉审判,我以刀剑清路。"陆明渊握住她的手,"从来都是这样。"

第二日清晨,马车驶出城门时,苏小棠掀开车帘回望。

晨雾里,街角飘起一缕炊烟,风卷着那缕烟掠过车帘,她突然顿住——是清心羹的味道,清苦里裹着丝甜,和昨夜她熬的分毫不差。

"怎么了?"陆明渊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看见青石板路上几个挑担的行人。

苏小棠放下车帘,指尖轻轻按在本味石上。

石面温温的,像有什么在底下蠢蠢欲动。

她望着车外渐远的城墙,喉间突然泛起股甜腥——这趟青阳之行,怕不是查案,倒像是...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