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长治市《沁县》(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沁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晋东南地区北部,屹立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便有着“冀州门户、潞泽咽喉”“煤海中的绿地”“北方水城,中国沁州”等诸多美誉。其全县总面积达1320平方公里 ,这片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独具魅力,下辖6镇7乡,共计306个行政村,每个乡镇都散发着独特的地域气息。
各镇乡独特魅力
定昌镇
作为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定昌镇充满活力。它的街道宽敞整洁,街边商铺琳琅满目,商业氛围浓厚。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满足居民和游客日常的购物需求,还有传统的农贸市场,清晨,集市上熙熙攘攘,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各种特色农产品摆满摊位,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生活气息。定昌镇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定昌镇的历史记忆,漫步其中,仿佛能触摸到过去的时光。
郭村镇
郭村镇以其独特的农业产业而闻名。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是发展农业的理想之地。田野里,大片的农作物茁壮成长,玉米、小麦、蔬菜等应有尽有。每到收获季节,金黄的麦浪、饱满的玉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郭村镇还注重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积极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如蔬菜加工、粮食加工等,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新店镇
新店镇交通便利,新旧208国道穿镇而过,太焦铁路也在附近,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其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这里的商业活动较为活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同时,新店镇的文化底蕴也较为深厚,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在这里传承下来,如每年特定时节的庙会,吸引了众多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参与,庙会上,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精彩纷呈,还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热闹非凡。
故县镇
故县镇历史悠久,曾经是沁县的县治所在地,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镇内的古建筑风格独特,虽历经风雨,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往昔的繁华。这里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剪纸、木雕等,当地的民间艺人传承着这些古老的技艺,他们的作品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今,故县镇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册村镇
册村镇自然资源丰富,山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这里有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是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册村镇还拥有一些矿产资源,如高岭土等,这些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册村镇注重生态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积极推动绿色矿业的发展,同时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如开展徒步旅行、农家乐等项目,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乡村生活的乐趣。
漳源镇
漳源镇因地处漳河源头而得名,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漳河的源头泉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景观。这里的渔业也较为发达,养殖的鱼类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漳源镇还围绕水资源做文章,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如划船、垂钓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同时,漳源镇的乡村风光优美,田园景色宜人,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南泉乡
南泉乡生态环境极佳,空气清新,宛如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这里的自然风光原始而美丽,山峦起伏,绿树成荫,野花遍地。南泉乡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当地的村民以农业和林业为生,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如核桃、花椒等。近年来,南泉乡也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推出了一些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杨安乡
杨安乡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而闻名。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传统的社火表演、民间舞蹈等,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传统节日,杨安乡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村民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杨安乡的农业以种植小杂粮为主,如小米、高粱、豆类等,这些小杂粮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当地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使用牲畜耕地、手工收割等,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农业的魅力。
松村乡
松村乡农业特色鲜明,是沁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这里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样,其中以小麦、玉米的产量较高。松村乡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松村乡还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如有机蔬菜种植、水果采摘园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农事活动,品尝新鲜的农产品。
牛寺乡
牛寺乡的自然风光独特,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这里有雄伟的山峰、幽深的峡谷,还有清澈见底的溪流。牛寺乡的森林资源丰富,是开展森林旅游的好地方。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探险、登山望远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牛寺乡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古老的寺庙、传统的民居等,这些都为牛寺乡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次村乡
次村乡是沁州黄小米的主要产区之一,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沁州黄小米的生长,产出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口感软糯香甜,营养丰富,被誉为“小米之王”。次村乡围绕沁州黄小米产业,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提升了沁州黄小米的品牌知名度。同时,次村乡还注重农业与旅游的结合,推出了一些与小米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如参观小米种植基地、体验小米加工过程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小米文化。
南里乡
南里乡的工业发展在沁县占有一定的比重,拥有一些小型的工厂和企业,主要涉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行业。这些企业为当地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南里乡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此外,南里乡的乡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村庄环境整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沁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近年来,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研究员李嵘带领考古队,在沁县南涅水、二神、道兴东寨上、圪芦河庙上等地,发现了大量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周文化遗存 ,其年代跨度大,文化序列清晰,存在范围密集,在中原地区实属罕见,这为探寻沁县的历史文化脉络提供了有力依据。
西汉时期,在今县城南20千米古城村置铜鞮县,属上党郡 ,开启了沁县行政建制的历史。此后,铜鞮县的归属和治所历经多次变迁。北魏时期,徙治今县城西南20千米故县镇,并改属乡郡 。建义元年(528年),在今县境东南别置五原县,属襄垣郡,不过北齐时被废除。
隋代,铜鞮县先后属沁州、潞州 ,行政区域的调整反映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唐代,铜鞮县徙至现今治所,先后属沁、韩、潞州 ,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今县境置威胜军,铜鞮县属之 ,军事建制的设立,表明沁县在当时军事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金天会六年(1128年),威胜军改为沁州,元光二年(1223年)又改义胜军 ,名称的变更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和政治的演变。
元代初期,再次改为沁州,铜鞮县均属之 。到了明代洪武年间,铜鞮县废入沁州,沁州升为直隶州 ,行政级别得到提升。
民国初年,沁州降为沁县 ,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1946年沁县解放,1949年属长治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沁县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1958年,沁县与襄垣县合并为襄沁县,不久后沁源县并入,称沁县,属晋东南专区 。1959年,恢复三县原建制,隶属关系保持不变 。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 。1985年,晋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沁县归属长治市管辖至今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沁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从先商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在沁县境内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这表明沁县的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先商文化研究认为,先商族起源于浊漳河西源 ,五帝时代的帝喾曾活动在漳河流域,属帝喾后裔的先商族兴起于漳河上游,先商族的祖先契曾是遏守漳水源头太岳山孔道要冲处的阏伯,因此而有地名阏与传世。
沁县的铜鞮文化也极具特色。铜鞮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陪都,铜鞮宫作为晋国当时建造的大型宫殿,是晋国东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晋国完成其霸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秋时期,铜鞮出现了一位影响晋国发展的重要人物——羊舌赤,他是晋国中军尉,字伯华,因其封地铜鞮,食采铜鞮,时称“铜鞮伯华” 。《史记˙仲尼弟子》记载,孔子最崇拜的山西人就是铜鞮伯华,伯华去世后,孔子感叹“铜鞮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 ,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此外,沁县有着耕读传家的传统,普遍把“耕读度日”“耕读为乐”作为高尚的人格追求,对文化人和“书香门第”格外敬重 。家庭生计在田地,希望在书本,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过去,沁县人在家中墙上张贴年画和奖状,如今虽年画少了,但奖状仍贴在醒目位置,既是对孩子的激励,也是家长的一种自豪。
历史人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沁县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他们在不同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铜鞮伯华,即羊舌赤,前文已提及他在春秋时期晋国的重要地位。他年少时聪敏好学,壮年刚勇不屈,老年礼贤下士,三种优秀品格集于一身,深受孔子的推崇。他的言行和思想,对当时的铜鞮乃至晋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沁县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王通,千古大儒,在隋朝科举考试兴起之时,于沁县的铜鞮山筑室读书,布坛讲学 。他的讲学活动影响颇大,省州地方志均有记载,沁州还建有文中子庙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当时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其中不乏唐朝的开国元勋李靖,为沁县的文化发展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必游景点
二郎山森林公园
二郎山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广阔,是一个集水上娱乐、人文景观、农耕文化、花果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这里是春日踏青、休闲观光的绝佳去处。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清新宜人。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可以欣赏到各种花卉和果树,春天,桃花、杏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一片花海;秋天,果实累累,果香四溢。公园内还有人工湖泊,游客可以在这里划船、嬉戏,享受水上娱乐的乐趣。此外,公园内还设有一些人文景观,如古老的庙宇、碑刻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保存有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教石刻造像 ,是研究佛教艺术和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走进南涅水石刻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馆内陈列着众多精美的石刻造像,这些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庄严肃穆,有的神态安详。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石刻的内容丰富多样,有佛教故事、佛像、菩萨像等,每一尊石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
山西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24小时开放,是一个自然生态公园 。这里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是观鸟、赏景、呼吸新鲜空气的理想之地。公园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湖边水草丰茂,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每到春秋季节,成群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场面十分壮观。游客可以沿着湖边的栈道漫步,欣赏美丽的湖景,也可以在观鸟台上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此外,公园内还设有一些科普展示区,向游客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知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