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伊春市《大箐山县》(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东南部,小兴安岭东南麓的群山之中,坐落着大箐山县。这片被森林环抱的土地,行政区划面积达3705.64平方千米,东与铁力市接壤,南与通河县、方正县毗邻,西与庆安县相连,北与伊美区、金林区交界。独特的地理区位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大箐山县成为兼具生态观光、历史探寻与民俗体验的特色县域。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大箐山县的发展,始终与林区开发、行政区划调整紧密交织,其文化脉络则深深植根于林业生产与多民族共生的土壤之中。
早期,大箐山县境内为原始林区,是鄂伦春、满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少数民族先民依托山林资源,以狩猎、采集、渔猎为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他们用桦树皮制作容器,用兽皮缝制衣物,在山林间留下了朴素的生活印记。随着近代林业开发的推进,20世纪50年代起,大批林业工人涌入这片土地,相继建立了朗乡林业局、带岭林业局,成为新中国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为国家木材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政区划的演变见证了县域的发展历程: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带岭区、朗乡林业局,设立大箐山县,以原带岭区和朗乡林业局的行政区域为大箐山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带岭镇。这一调整,标志着大箐山县从“林业主导”向“生态与多元发展并重”转型,开启了县域发展的新阶段。
在文化领域,大箐山县的林业文化尤为鲜明。老一辈林业工人“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通过口述故事、老物件展览等形式代代相传。当地建有林业文化展览馆,馆内陈列着早期伐木使用的油锯、绞盘机、木爬犁,以及林业工人的工牌、饭盒、蓑衣等实物,生动还原了当年林业生产的场景。此外,满族、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也在县域内得以传承,如满族的刺绣技艺、鄂伦春族的桦皮制作技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县域文化脉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历史人物方面,大箐山县虽未诞生全国闻名的历史名人,但在林业发展史上,涌现出一批扎根林区、默默奉献的先进工作者。他们中既有带领工友攻克伐木技术难题的技术员,也有坚守森林防火一线数十年的护林员,还有致力于林区教育、医疗事业的普通工作者。这些人的事迹虽不惊天动地,却共同构成了大箐山县林业发展的“人文群像”,成为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所辖乡镇简介
大箐山县下辖带岭镇、朗乡镇两个镇,两镇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特色,共同构成了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带岭镇
带岭镇是大箐山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县域西部,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镇域内交通便捷,绥佳铁路穿镇而过,设有带岭站,可直达哈尔滨、佳木斯、伊春等城市;G222国道(嘉荫-临江)从镇内穿行,连接周边市县,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出行,都十分便利。
带岭镇的核心优势在于生态资源与林业文化底蕴。镇内及周边分布着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地,如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岭大青山森林公园等,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作为原带岭区的核心区域,带岭镇保留了大量林业开发时期的历史建筑,如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木刻楞”职工宿舍、林业机械厂旧址等,这些建筑如今部分改造为林业文化体验场所,成为游客了解林区历史的窗口。
此外,带岭镇的教育与医疗资源相对集中,拥有多所中小学与县级医院,同时镇内配套有超市、餐饮、住宿等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生活与旅游需求。每年夏季,来自全国各地的避暑游客汇聚于此,感受森林的清凉与宁静。
(二)朗乡镇
朗乡镇位于大箐山县东部,东与铁力市相连,北与金林区毗邻,是县域内的工业重镇与生态旅游节点。绥佳铁路在镇内设有朗乡站,与带岭站形成县域内的两大铁路枢纽;镇内公路网络完善,多条县道连接周边乡镇与景区,交通同样便捷。
朗乡镇的工业基础深厚,早期依托林业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如今已逐步转型为以绿色食品加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部分企业生产的实木家具、山特产品远销省内外。同时,朗乡镇的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镇内有朗乡石猴山滑雪场、朗乡玉兔仙潭景区等特色景点,其中石猴山滑雪场是伊春市南部规模较大的滑雪场之一,冬季吸引大量滑雪爱好者前来体验。
朗乡镇的满族文化氛围相对浓厚,镇内部分村落保留了满族传统民居“三合院”“四合院”的建筑风格,部分满族居民仍延续着贴窗花、扭秧歌等传统习俗。每年春节、满族颁金节等节日,镇内会举办民俗活动,游客可参与其中,感受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朗乡镇的林下经济发展迅速,盛产黑木耳、香菇、松子等山特产品,是游客购买当地特产的重要地点。
三、必游景点
大箐山县的景点以生态景观为核心,涵盖森林、湿地、雪山、潭水等多种类型,同时融入林业文化与民俗元素,适合不同季节、不同需求的游客前来游览。
(一)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带岭镇北部,距离镇中心约20公里,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原始红松林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保护区总面积公顷,其中红松原始林面积达4000余公顷,林内红松树龄多在200-400年,部分树木胸径超过1米,需要3-4人合抱才能围住。
保护区内修建了总长约5公里的木质栈道,栈道穿行于红松林中,沿途设有观景台、休息亭,游客可沿栈道徒步,近距离观察红松的生长形态,聆听林间的鸟鸣与风声,感受原始森林的静谧与厚重。林内还生活着黑熊、马鹿、野猪、啄木鸟等多种野生动物,运气好的话,可在栈道旁的树林中看到松鼠跳跃、啄木鸟啄食的场景。此外,保护区内的“凉水塔”是标志性景观,这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水塔,曾为林区工人供水,如今已成为保护区的历史纪念标志,登塔可俯瞰整片红松林的壮阔景象。
(二)带岭大青山森林公园
带岭大青山森林公园位于带岭镇西部,距离镇中心约15公里,因园内主峰“大青山”而得名,主峰海拔1203米,是小兴安岭东南麓的较高山峰之一。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达98%,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春季杜鹃花开满山坡,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枫叶、白桦叶呈现出红、黄、橙等多种色彩,冬季则银装素裹,四季景观各异。
公园内的核心游览路线为“大青山主峰徒步线”,全程约8公里,沿途设有登山台阶与休息平台,游客可徒步登顶,俯瞰周边群山与林海。登顶后,天气晴朗时可远眺数十公里外的城镇与河流,视野开阔。此外,公园内还设有“森林科普馆”,馆内通过图文、模型、标本等形式,介绍小兴安岭的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适合亲子家庭与科普爱好者参观。
(三)朗乡石猴山滑雪场
朗乡石猴山滑雪场位于朗乡镇南部,距离镇中心约8公里,是伊春市南部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善的滑雪场之一。滑雪场占地面积约100公顷,设有初级道、中级道、高级道共5条滑雪道,其中初级道坡度较缓,适合初学者;中级道与高级道坡度较大,适合有一定滑雪基础的游客。
除滑雪道外,滑雪场还配套有雪圈道、雪地摩托道、冰上乐园等设施,游客可体验雪圈滑行、雪地摩托、冰上自行车等项目,适合家庭游玩与朋友聚会。滑雪场设有雪具租赁中心,提供滑雪服、滑雪板、雪杖等装备租赁服务,同时配备专业的滑雪教练,可为初学者提供指导。冬季的石猴山滑雪场,白雪覆盖,雾气缭绕,成为大箐山县冬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四)朗乡玉兔仙潭景区
朗乡玉兔仙潭景区位于朗乡镇东部,距离镇中心约12公里,是以“潭水、溪流、森林”为核心景观的自然景区。景区内有多条溪流交汇,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潭水,其中“玉兔仙潭”是核心景观,潭水面积约500平方米,水深约3-5米,水质清澈见底,潭底的鹅卵石与水草清晰可见,因潭边岩石形似玉兔而得名。
景区内修建了沿溪栈道,栈道总长约3公里,沿途经过多个潭水与瀑布,游客可沿栈道漫步,欣赏溪流潺潺、潭水碧绿的景色,夏季还可在潭边树荫下休憩,感受清凉。此外,景区内设有“森林氧吧区”,区内种植了大量落叶松与白桦树,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游客可在此深呼吸,享受森林的“空气疗养”。秋季,景区内的树木叶子变黄、变红,与碧绿的潭水相映,景色尤为美丽。
(五)带岭林业博物馆
带岭林业博物馆位于带岭镇中心,是一座以展示林业发展历史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为“林业开发历程”“森林资源”“林业科技”“林业文化”四个展厅。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实物展品,如20世纪50年代的蒸汽机车模型、伐木工具(油锯、斧头、绞盘机)、林业工人的工服与工牌,以及各种木材标本、动植物标本等。其中,“林业开发历程厅”通过场景复原的方式,再现了早期林业工人“木刻楞”宿舍、伐木作业现场的场景,让游客直观感受当年林业生产的艰辛;“森林资源厅”则通过图文与模型,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森林类型、动植物资源,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是了解大箐山县林业历史与生态文化的重要场所。
四、古刹、寺庙与道观
大箐山县境内的宗教建筑数量较少,且多为近现代修建,规模不大,但部分建筑因地处森林之中,环境清幽,成为当地信徒与游客的祈福、观光场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带岭镇慈云寺
带岭镇慈云寺位于带岭镇北部,距离镇中心约5公里,坐落在山林之间,始建于2005年,是大箐山县境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庙。寺庙依山而建,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藏经楼等,殿宇建筑风格为传统中式,飞檐翘角,红墙黄瓦,庄严肃穆。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核心建筑,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尊佛像,佛像高约3米,通体鎏金,两侧排列着十八罗汉雕像。天王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与弥勒佛雕像,观音殿内供奉着千手观音雕像。寺庙周边环绕着松树林,环境清幽,每逢佛教节日(如春节、中秋、观音诞),会有当地信徒前来参拜,寺庙内也会举办诵经、祈福等活动,游客可前往参观,感受佛教文化的宁静氛围。
(二)朗乡镇兴隆观
朗乡镇兴隆观位于朗乡镇西部,距离镇中心约8公里,是一座道教场所,始建于2010年,由当地道教信徒募资修建。道观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三清殿、玉皇殿、财神殿等,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道教建筑与东北民居特色,墙体为白色,屋顶覆盖灰色瓦片,简洁朴素。
三清殿内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尊道教神像,玉皇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神像,财神殿内供奉着赵公明财神像。道观内设有道士居住的厢房与游客休息区,每逢道教节日(如正月初九玉皇诞、二月十五老君诞),会有道教仪式举行,游客可在道观内参观,了解道教文化,但需遵守道观规定,保持安静,不随意触碰神像与祭祀物品。
需要注意的是,大箐山县境内的宗教建筑均为近现代新建,无历史悠久的古刹、古观,若游客希望参观历史悠久的宗教建筑,可前往伊春市其他区域或周边城市。
五、历史遗址
大箐山县的历史遗址主要集中在林业开发与少数民族活动领域,虽无远古时期的大型遗址,但这些遗址真实记录了县域内人类活动的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一)带岭林业老机床厂遗址
带岭林业老机床厂遗址位于带岭镇东部,距离镇中心约3公里,是20世纪50-80年代带岭林区重要的工业遗址。该机床厂始建于1956年,主要生产林业机械(如伐木油锯、木材加工机床),曾为带岭林区乃至伊春市的林业生产提供了大量机械设备,鼎盛时期职工人数达上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