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他们删了我的视频,但删不掉那碗热粥(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最新章节。
凌晨三点十七分,手机屏幕又一次亮起。
“因涉及敏感社会议题,相关内容已被依法处置。”
不是一条,是十几条。
平台通知像冰雹一样砸下来,每响一次,就剜去一块血肉。
我刷新自媒体后台——空了。
三年积累的笔迹、声音、影像,全被抹得干干净净。
粉丝数归零,评论区清空,连那篇刚写完的《我是那个不敢进门的少年》,标题都只剩一个灰色的草稿框。
我点开H5测试页面链接,跳出来的是一行冷冰冰的提示:该内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予显示。
他们动手了。
而且动得又快又狠。
不只是删帖,是精准地、系统性地把我们从互联网上“格式化”了。
夜灯屋官网首页挂着红黄相间的违规警示,捐赠通道冻结,合作机构联络邮箱全部退信。
许念的电话打进来时,我能听见她呼吸里的颤抖:“林致远……我们是不是完了?”
我没有回答。
窗外,城市还在沉睡,路灯一盏接一盏亮着,像无数双不肯闭上的眼睛。
我盯着阳台外那片熟悉的街角——B7区便利店门口,曾经有个流浪汉蜷在塑料布下熬过整个冬天。
现在那里干净了,监控探头新换了高清款,保安换班时间也调整了。
进步了吗?
也许吧。
可进步的代价,是谁都不再敢提那些没被照亮的人。
我知道这是谁的手笔。
李维汉不需要证明我们错了。他只需要让所有人看不见。
但问题在于——他们忘了,真相从来不止活在服务器里。
我拨通张评估师的号码,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还要稳:“计划B,启动。”
二十分钟后,他在语音里说:“白皮书已发布预览版,嵌入完成。明天上午九点,全市两百个社区服务中心人手一份。”
我闭上眼,脑子里浮现出那份《2023年度民生服务白皮书》的封面——灰蓝色调,庄重得让人昏昏欲睡。
谁会想到,在“流浪救助覆盖率”那张柱状图的像素间隙里,藏着一段烧毁车票的扫描件、一段凌晨三点的监控视频、还有三百七十二个被系统标记为“无效响应”的真实姓名?
他们可以封杀社交平台,但他们不敢删政府年报。
他们可以屏蔽热搜词条,但他们拦不住居委会大妈拿着文件念给老头老太太听。
他们能清洗数据,却洗不掉人心深处那一口热气腾腾的记忆。
“还不够。”我对许念说,“我们要让这些人,长出脚来走路。”
天还没亮,我们去了印刷店。
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戴着眼镜看了我一眼身份证,又看了看设计稿,沉默了几秒,收钱的时候多塞了二十张纸:“加印的,别告诉别人。”
五百份“热粥地图”出炉了。
不是传单,也不是海报,而是一张手绘路线图——歪歪扭扭的线条,标着桥洞、废弃公交站、地下通道口,每一个点,都是我曾经停下车、打开保温箱的地方。
背面印着老吴日记里的那句话:“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肯进门。”
第一站是环卫工老陈。
他在B7区扫了十五年地,去年冬天还帮我抬过摔倒的醉汉。
我把地图递给他,他眯着眼看,忽然手指一顿:“这……这不是你?那天风特别大,你袖子破了,我还劝你别再来,太冷。”
我说:“是我。”
他抬头看我,眼里有光闪了一下,然后迅速低下头,把地图折好,塞进贴胸的口袋:“留着,说不定哪天能用上。”
我们一家一家送。
早餐摊主、夜班保安、快递驿站大叔……每一个接过地图的人,眼神都不一样。
有人愣住,有人摇头苦笑,有人直接红了眼眶。
他们不是在看一张纸,是在翻自己的记忆。
直到清晨六点,最后一份送到社区诊所值班护士手里,许念靠在墙边喘气:“你觉得……有用吗?”
我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笑了笑:“他们删了我的视频,但删不掉那碗热粥。”
人群或许会被蒙蔽一时,但不会永远失忆。
尤其是当某一天,他们在年报图表里发现异常,或在街头听到一句熟悉的对话——
“你记得那个送粥的小哥吗?”
“记得。他袖口有道疤。”
手机突然震动。一条加密消息弹出,来自内部监测系统:
【删除操作仍在持续,目标IP集中于市政数据协作中心,行为模式异常频繁】
我没说话,把屏幕锁上,放进口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