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重新规划(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港片:黄金肾斗士,端大嫂》最新章节。
目前来说,
陆尘还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罗徳永,你负责我所有财务审计,
这是最信任的人。”
马世民赶紧握住了罗徳永的手:“罗总,幸会。”
“黄世同,你做华人置业的非执行董事,负责上市和并购相关业务。”
陆尘给三人介绍完后,
便带着他们走向甲板的休息区。
“马总,你对港灯比较了解,说说具体情况。”港灯在相江是难得的优质企业,根本不用担心亏损的问题,它肯定能赚钱。就算现在取消港灯的独家经营权,允许其他电力公司进入相江供电市场,这些新公司也根本无法撼动港灯的地位。港灯几乎和相江一起成长,它的电网已经覆盖了整个相江。后来者要像港灯那样布设网络,需要花多少钱?而且如果真的有新公司进来,港灯难道不能打价格战?新公司能打得过港灯吗?绝对不可能!这就是港灯的核心优势,实际上它已经垄断了相江的电力供应。不过,虽然港灯很厉害,但它也不可能立刻给陆尘赚回29亿,所以陆尘还得自己想办法。好在港灯潜力巨大。马世民接着说:“港灯除了电力业务之外,还全资拥有丰泽、嘉云等九家子公司,以及国际城市等五家联营公司。它的业务涵盖电力、地产、工程、工业、贸易、零售、保险等多个领域。目前年利润达到12.8亿港元,这是港灯集团历史上首次突破十亿盈利大关。”
“我觉得,随着本港人口不断增长,工程项目继续推进,明年的利润还会继续上升。”听到这个数字,大家都很激动。相江有多少家公司能保证每年盈利超过十亿?一只手就能数完!黄世同感叹道:“陆生的基业算是稳了。”陆尘微微一笑:“运气好,也是马总帮忙。”在收购港灯这件事上,起关键作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陆尘充足的资金,他拿出的是刚凑来的嘿钱!这么一进一出,陆尘不仅拿到了四亿多的佣金,还把钱洗得干干净净!当然,中间也有一些成本,但跟收益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另一个就是马世民!如果不是他牵线搭桥,并说服西门,62.9%的股份还真不容易拿到手。
“今天叫大家来,一是庆祝成功拿下港灯。”陆尘主动给三个人倒酒,“马总辛苦了。”喝完酒后,陆尘才说:“港灯的核心业务是电力,但它的业务却掺杂太多其他东西。这其实是相江公司的通病,一家公司发展着发展着就容易跑偏。有的直接就跑丢了,有的却歪打正着。比如本港另一家百货集团永安集团,本来主业是永安百货,结果这家公司搞着搞着就开始做银行、地产等各种业务,到最后,银行反而成了永安集团的造血机器……”
其他公司也差不多。
就说港灯,
除了电力业务之外,
还搞了多种别的生意。
“我要把非核心的业务都拆出去,然后另外成立一家公司。”
“就叫南生围。”
陆尘说:“我在南生围弄了一大块地,用来做旅游和疗养。”
“马总,你负责把这些非核心业务都转到南生围里去。”
“同叔,准备好上市的事。”
“罗总。”
罗徳永笑着说:“知道了。”
他们合作这么久,
根本不用多解释。
“港灯的地产部分卖给了华人置业。”陆尘早就想好了,
他现在有条不紊地说:“这样港灯就能回到主业。”
港灯本来就是做电力的,
其他的事,
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之前,
陆尘已经仔细算过,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后,
华人置业会拿到不少港灯的优质地皮,
从而在地产圈站稳脚跟。
同时,
分拆出来的业务还能打造一家上市公司,去资本市场融资。
而甩掉这些包袱的港灯,
就能轻装上阵,
专心发展电力。
80年代是全球都在发展的时代,
电力行业前景广阔!
不说别的,
光是多米尼加就很值得投资!
没错,
虽然多米尼加是个小国家,
但国内的电力系统非常落后,
简直没有!
就像胡安说的,
总统府都不愿意拉我们的电,
全靠柴油发电……
连总统府的电都供不上,
可想而知多米尼加的电力有多糟糕。
那可是个近千万人口的国家,
还在海岛上!
如果陆尘能拿下多米尼加全部的电力业务,
前途肯定不得了!
“明白。”
马世民三个人一起答应。
陆尘笑了笑:“既然港灯甩掉了负担,自然要往前走。”
黄世同的眼神立刻亮了起来。
陆尘手里只有港灯34.6%的股份,
虽然是最大股东,
但还是不安全!
陆尘这个人很稳重,
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像嘉道理家族那样被人暗算?
“我们需要向公众表明态度。”
“所以我决定配售10%的股权。”
按现在的港灯市值,
10%就等于10亿!
大股东的好处就是,
只要资金充足,
就能通过配股稀释其他股东的股份,
巩固自己的地位。
同时,配股要有理由,
当然就是收购资产或者投资了。
陆尘的理由,
当然是拓展海外市场!
“马总,同叔,罗总,你们提前准备一下。”
陆尘说:“最迟明年,我还会再配股。”
“目标不会低于10%。”也就是说,
陆尘打算前后两次配售大约20%的股份!他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大鱼要吃掉小虾米手里的股票!资本圈就是这样,
有钱的人会越来越有钱。
这是因为资本掌握了话语权。
“明白了。”
马世民三个人都很清楚陆尘的举动,
对于一个资金充足的大股东来说,
自然会选择强行配股来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
而对港灯来说,
两次配股能让他们获得充足的资金去拓展业务。
马世民接着汇报:“老板,目前会徳丰的债务已经控制住了,我看了之前的报告,会徳丰确实应该转向地产为主。”
要做地产商有两个条件,
一是能拿到钱,
二是手里有地皮。
钱好办,
本港银行这么多,融资渠道也多,
只要手里有筹码,肯定能筹到钱。
最难的是地皮!
为什么长江实业、新世界能在众多地产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四大财团之一?
原因很简单,
就是在73年股灾的时候别人抛售,他们却趁机低价买下大量地皮!
比如长江实业,
短短十年间,他们的地皮储备就追上了置地!
手里有地,心里才不慌,
所以长江实业才能迅速崛起,成为大地产商!
为什么80年代又掀起了收购洋行的热潮?
当然是因为这些洋行手里握着不少地皮。
本港的洋行,要么是二十世纪初成立的,
要么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立的,
那时候本港才几十万人。
这些洋行建仓库、宿舍、修理厂、船坞等,
占用了大量黄金地段的地皮。
比如包船王在登陆第一战的目标就是九龙仓,
他们在尖沙咀拥有大量地皮!
正是由于拿到了这些地皮,
包船王才能顺利转型做地产、收租。
会徳丰也一样,
原本是做航运的,
在本港有很多仓库、船坞和宿舍。
现在把这些地方拆了,就能盖楼!
如果没这个前提,
陆尘怎么会把会徳丰的主业转向地产?
“这方面你有经验,就由你来负责。”
陆尘说,“我再讲讲我的看法。”
马世民立刻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黄世同一看,
这家伙肯定得到了陆先生的信任。
“相江、九龙、新九龙、荃湾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人,
而新界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792人。”
“相江正府势必会对本港的功能区进行重新规划。”
“像会徳丰、华人置业这样的公司,
除了继续发展相江地区外,也要开始关注新界的开发。”
长实真正赚钱的几个项目都是屋村,
交易金额动不动就是上百亿,
而且全部都在新界。
以后在新界住,去相江、九龙上班消费,会成为主流。
陆尘正是看准了这一点,
才对陆太公提议的丁屋大厦感兴趣,
还让胡志勇去收购农田和换地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