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名为奖学,实为助贫(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石矶】,重生都市》最新章节。
“她爸妈以不供上学来胁迫她?这不是亲生的吧!”
“如果是渔民家就会喜欢她了,渔季多鱼!”马红英疼爱的抚摸着女儿的头,其实母女两人已经一般高了。
“而璋,你多大了,上几年级了?给,见面礼。”石柳又以长辈自居,拿出一条金链子,“你回去和你同学说啊,有个资助、扶持文化、教育事业的慈善基金。你让她上基金主页上去申请奖学金,只要成绩合格,就能申请下来。”
“阿姨给你的,你就拿着吧,谢谢阿姨。”马红英不替女儿客气,她女儿却不高兴,“我不要叫阿姨!才比我大几岁!只能当姐姐。”
“我管你妈叫姐,你也管我叫姐?那你和你妈怎么论?”石柳开着玩笑。
“各论各的!”文而璋小姑娘倔的狠,不输嘴。
马红英也没强迫女儿改口的意思:“她生日小,十二月的,刚过十五岁生日,今年夏天就该上高中了。”
“鹦鹉!”小女孩一眼看到飞过来的大鹦鹉,雀跃着,“过来,过来,给你葡萄干吃。”
“它吃坚果,你拿开心果或核桃喂它。它就喜欢你了。”石柳关照道。
“上桌了,边吃边聊。”果嫣然招呼大家上桌。
圆桌中央摆着个电磁炉,上面坐着个大平底铁锅,此刻锅里的汤已经滚了。果嫣然先倒下去一盘羊尾巴,大家各自拿漏勺装着羊肉片放锅里涮,数秒钟就捞出来,蘸着芝麻酱吃了起来。
涮了一轮羊肉,大家就端起酒来碰杯。果嫣然却拿果汁代替,石柳替她解释:“嫣然姐怀孕有五、六个月了。”
马红英是过来人,当即表示理解:“我怀孕的时候也是,不但公司应酬不喝酒,也不许在场的人抽烟,文总都得在外面抽完烟才进屋。”
又开始一轮涮羊肉,冯莹莹却下去一勺金针菇。
“莹莹姐,你这就不吃肉了?这可是传说中的吃的是虫草,喝的是矿泉水的正宗天山羊。”石柳强调,“我这次去西域行省查看玉石矿,专门背回来的。”
“我得保持体型啊!我要是有你这光吃不胖的体质,我也要狠狠吃,过足瘾的。”冯莹莹也有现在女艺人通常有的的体型压力。“我个儿没你高,骨架却比你宽大,在镜头里特别显胖。
“柳儿妹妹,你知道桃李文化传媒公司么?他们要倒闭了。你们投资公司有没有兴趣?”冯莹莹又为石柳提供企业破产信息了。
石柳立刻就来了兴趣,第一单生意就是果嫣然提供的信息,这种闲谈间获得的内部信息往往更加准确及时:“莹莹姐,你和我详细说说,桃李文化出了什么问题?”
“是啊,他们前些年拍了好几部热播剧,几乎是一年一部,还引进荷里活的电影,怎么就要倒闭了呢?”果嫣然也是看桃李文化出的热播言情剧长大的年轻一代,也十分关心。
“就是前些年的成功害了他们,近几年连着一年上多部言情剧,但从前年开始,就遭遇了热播悬疑剧的冲击,几乎是完败。而引进的荷里活电影也因为立意和叙事往往仍然是西方的政治正确和丑化华人形象,在国内遭遇了观众的冷遇,连前期的宣发投资都没赚回来。”
“可是,这种文化传媒公司,没什么资产可以变现吧?买下它,怎么回本赚钱呢?”石柳也是路径依赖,想法仍然是“买入,拆分,出售”这个操作。
“桃李文化旗下有多名优秀的男女艺人,还握有多部大热网文的翻拍版权。”
“过完年上班后,我和韩总商量一下吧,业务方面毕竟他是专家。”
饭吃的差不多,文而璋一边拿葵花籽喂鹦鹉,一边问石柳:“柳儿姐姐,你说的那个慈善基金真能申请到么?申请手续麻不麻烦,都要什么资料?”
石柳拿手机打开一个网页,递给文而璋:“看得懂不?这主页上是基础条件,点这里‘资助学生专项基金’进入,里面有资助学生创业、资助学生科研项目、资助和奖励学生学费……就点这一项进去,它对学业成绩有一定要求,但其条件对于许多外国中学生要求算比较高,对于咱们华国中学生就不算多高了,中等成绩就能合格。但它有个隐含项,就是不明说是资助贫困学生,而称为奖学金。但其实申请学生如果不贫困,是申请不下来的。”
“柳儿姐姐,你怎么这么了解?”
“这基金是我办的啊!哈哈哈哈……”石柳笑起来,“我想给谁就给谁啊!”
“柳儿妹妹,你不愧是在国外留过学的,国外的基金的左手倒右手的规则真是被你玩明白了!”马红英叹道,“哪向国内这些资本家,还停留在封建家长制阶段,绝大多数都是因人成事,一旦家长没了,就是一群废物了。”
“这是因为有现成的基金经理人替我注册和维护,他替我留学时的担保人管理着多个基金,再多加上我一个也不嫌多。所谓一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反正适用的法律法规都是相同的。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一年一万欧元,就是八万多软妹币,足够用了。就是到了大学阶段,一年五万欧元也够用了。这种基金除了接受捐款,还接受一些学习用的实物捐赠,比如电脑、书籍和文具之类。在欧洲接受的实物通常都转手送去了非洲。我最近在考虑开通接受国内的实物捐赠,地址北方就放在这里,南方放在魔都,西部放在秦都。获得的实物用于资助那些贫困学生。虽然实际是助贫,但考虑到贫困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全部都称奖学金、奖品和赠品,不称贫困生助学金。”
“哎呀!柳儿妹妹,你想的真周到啊!连贫困学生的心理都照顾到了!”马红英赞叹,“十几二十年前,我还上学的时候,看到那些贫困同学被一个个叫到学校礼堂的前面一字排开,在全校师生、来宾和摄影机前接受发放贫困助学金,感觉他们神情颇为不愉,像示众一样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