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龙椅下的心思(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梦回古侠》最新章节。
皇帝轻笑一声:“朕岂会不知?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他们肯为朕卖命,些许权谋而已……”他握紧茶盏,“不过都是朕手中的棋子罢了。” 吕顺低头称是,余光瞥见皇帝腕间若隐若现的红绳——那是当年杨月尧为皇帝祈福所编,如今已褪色发白,却仍被皇帝贴身戴着。他心中暗叹,面上却不动声色。
“张旭阳的婚礼,朕要办得万众瞩目。”皇帝忽然开口,将茶盏重重放在案上,“让天下人都知道,朕不仅能定江山,还能给子民安定。” 吕顺忙不迭点头:“奴才这就去传旨,定叫礼部把婚礼办得比川国皇室还气派。”他顿了顿,小心翼翼地问道,“那长公主那边……”
“她若喜欢热闹,便让她多参与些,一切都按她的意思来。”皇帝望向殿外飘落的雨丝,想起杨月尧晨起时的笑靥,喉间忽然发紧,“只要她高兴就好。” 吕顺心中明了,却不敢多言。殿外的雨势渐大,太和殿的檐角垂下串串雨帘,宛如皇帝心中千头万绪的愁思。他看着皇帝独自坐在龙椅上的身影,忽然觉得这万人之上的位置,竟比冷宫还要孤寂。
夜幕降临,太和殿的烛火依旧明亮。皇帝望着舆图上的蓉城标记,忽然想起以前太师说过的话:“白黎明这枚棋子,若用得好,便是陛下手中的利剑。”他拿起朱笔,在蓉城旁画了个圈,又在北荒与南夷的势力范围间画了条红线——那是他为两国划定的死战之地。
与此同时,白黎明回到将军府,在书房内来回踱步。黄自在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望着桌上的兵符出神。“白黎明,那李丛山为何要帮你?”他忍不住问道。
白黎明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墙上的《梁国舆图》上:“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他转身看着黄自在,“但你记住,在朝堂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黄自在点头,心中却想起昨日听到的密谈——李丛山离开时,曾低声对白黎明说:“等天下平定,这皇位……”他摇摇头,将这些念头驱散,现在的他,唯有依附白黎明,才能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夜幕降临,太和殿的烛火依旧明亮。
雨还在下,滴在太和殿的檐角,如同命运的叩击。白黎明在将军府中擦拭着佩刀,黄自在躲在暗处练习新的身份文书,皇帝在皇宫中谋划着下一步棋——每个人都在这盘大棋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却不知最终的结局,早已在龙椅之下悄然注定。
都城笼罩在蒙蒙细雨中,皇宫的琉璃瓦面泛着冷光,皇帝站在宫门前,目送白黎明等一众将领骑马远去。白黎明的先锋军军旗在雨中猎猎作响,旗下“白”字大旗的边缘已被雨水浸透,却依旧坚挺如铁。皇帝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不禁感慨——这些将领即将奔赴东部各镇,肩负起屯兵驻守的重任,而他的计划,也即将迈出关键的一步。
待众将领的身影消失在雨幕中,皇帝转身返回御书房,脚步沉稳而有力。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他轻轻合上房门,目光缓缓扫过室内,最终落在角落的屏风后。
“出来吧。”皇帝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屏风后,一个身影悄然走出。此人身材魁梧,身着一袭深色劲装,脸上带着几分沧桑与坚毅。若有旁人在场,定会大吃一惊——此人正是之前在梁国江陵城失踪的梁国大将军胡平桓。
胡平桓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参见陛下。”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起身:“胡将军,最近过得可还好?”
胡平桓站起身,目光中闪过一丝感激:“承蒙陛下收留,幸得存活。”
皇帝转过身,目光落在胡平桓腰间悬着的短刀上 —— 那是渝国暗卫的标志,却与胡平桓习惯的长枪格格不入。“将军可知,这段时日朕为何让你做暗卫?” 他抬手示意吕顺退下,书房门闭合的声音如同重锤,敲在两人之间。
胡平桓抬头,目光坚定:“北荒铁骑破城,末将知道根本无法抵抗,末将临阵逃脱,最终丢了江陵城,又怕梁国陛下怪罪,便离开梁国来到渝国。” 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悔意,“陛下收留之恩,末将铭记于心。”
皇帝指尖划过图上的天峡之巅旁侧的 “乌江渡口”,“你当时若死守江陵城,不过也是枉送性命。保存自身实力,才是将军该有的韬略。”
胡平桓身形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说他弃逃而走是 “韬略”。他想起逃亡途中,曾在逃亡途中听着陌生人的笑骂,指甲抠进掌心抠出鲜血 —— 此刻却觉喉间发热,几乎要落下泪来。
“朕不会让将军的才华埋没在暗卫里。” 皇帝忽然加重语气,“但你需先学会我渝国的规矩。”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枚铜牌,正面刻着 “镇东”,背面是密密麻麻的兵阵图,“七日后出征,朕要你以渝国偏将军的身份,率三万大军驻守乌江渡口,届时听我调令。”
胡平桓双手接过铜牌,触到背面凸起的纹路 —— 正是他当年在梁国发明的 “鱼鳞阵” 图样。他忽然明白,皇帝早已将他的战术烂熟于心,收留他也从非一时怜悯,而是要将他的才华熔铸进渝国的铁骑之中。
“谢陛下信任。” 胡平桓叩首时,额头贴上凉爽的青石板,“末将定当肝脑涂地,为陛下护好渝国疆土。”
“记住,你的名字从今以后是‘陈平’。” 皇帝摸出一枚刻着 “陈” 字的腰牌,“暗卫的身份暂时保留,同时朕要你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他忽然靠近,声音低如耳语,“待时机成熟,朕会给你机会,让你亲手打败北荒,将北荒踩在脚下,俯首称臣,或是为我渝国镇守一方亦可。”
胡平桓握紧腰牌,感受到皇帝话中的热意。
御书房内,晨光渐盛。皇帝看着胡平桓离去的背影,想起他战报中写的 “兵者,诡道也”—— 这位梁国将军,终将成为他手中锋利的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