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中沙友好通商条约(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
普拉夫大公的鼻尖几乎贴在了国宾馆浴室的瓷砖上。这位六十岁的沙俄贵族颤抖着手指,抚摸着光滑如镜的白色釉面,又难以置信地拧开了镀金水龙头。当热水从黄铜管道中喷涌而出时,他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惊呼。
"圣母玛利亚啊!这...这热水是从地狱引来的吗?"大公哆嗦着退后两步,差点撞翻身后的彼德罗维奇亲王。
年轻的亲王同样目瞪口呆,他正盯着天花板上那盏无需火焰就能发光的汽灯。"哥哥说得没错,明国人确实掌握了魔鬼的技术..."
使团下榻的国宾馆坐落在皇城西侧,是明国为接待外宾特别建造的十二层高楼。整栋建筑采用钢筋水泥结构,地面铺着亮如镜面大理石,每间客房都配有抽水马桶和浴缸。更令欧洲贵族们震惊的是,即使在零下十度的寒冬,室内的铸铁暖气片也能让温度保持在二十度以上。
"大公阁下,亲王殿下。"鸿胪寺少卿张明远微笑着推开落地窗,"请随下官参观京师街景。"
使团成员们裹紧貂皮斗篷走到阳台上,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集体失语——宽阔的柏油马路两旁整齐排列着修剪成球状的冬青树,每隔二十步就有一盏汽灯矗立在铸铁灯柱上。尽管已是黄昏时分,整条街道亮如白昼,行人如织。
"这...这些灯不需要人添油吗?"瑞典特使奥克森谢尔纳结结巴巴地问道。
张明远轻笑:"汽灯以煤气为燃料,地下管道直通城外的煤气厂。自天启年间起,京师主要街道就实现了全夜照明。"
街道上,身着棉袍的商贩推着玻璃柜手推车叫卖糖炒栗子,穿马褂的账房先生腋下夹着牛皮公文包匆匆赶路,几个戴瓜皮帽的学徒嬉笑着从照相馆里跑出来。最让德意志代表冯·霍恩佐伦震惊的是,几乎每个行人手腕上都闪烁着金属光泽——那是明国自产的"海鸥牌"怀表,售价不过五两银子。
"上帝啊..."英格兰代表威廉姆斯爵士喃喃道,"我国最富有的公爵也享受不到这样的街道..."
参观京师的第十天,使团乘坐专列前往山东临清府。当火车穿过高大的城墙进入兵器城时,沙俄军事顾问安德烈耶夫上校突然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这不可能!"他指着窗外连绵不绝的厂房和烟囱,"这样的工业规模...至少需要五十万工人!"
太子王锦繁放下手中的《泰西列国志》,淡淡道:"临清军工联合体确实有五十三万七千工人,加上家属,这座城住着两百万人。"
专列停靠在戒备森严的北站,使团换乘军用卡车进入核心区域。沿途每隔百米就有一座混凝土碉堡,高射炮阵地上的士兵对着车队行礼。
"诸位请看。"李定国将军指向右侧的试验场,"这是我军最新列装的'猛虎式'坦克。"
试验场上,十辆涂装迷彩的钢铁巨兽正在表演越障。50毫米滑膛炮轻松击穿三百米外的三层铁甲,履带碾过砖墙如履平地。当其中一辆坦克突然开足马力冲向观摩台时,几位欧洲代表本能地扑倒在地。
"别紧张。"王锦繁扶起吓瘫的彼德罗维奇,"这只是展示机动性。"
下午的飞行表演更令人窒息。三架双翼战斗机在百米低空做出横滚动作,随后投下的训练弹准确命中湖心靶船。法国军事观察员杜邦少校脸色惨白:"这种飞机如果出现在欧洲战场...上帝啊..."
傍晚的宴会上,普拉夫大公发现自己的餐刀竟是高碳钢锻造——这种材料在欧洲见所未见,在明国竟被做成餐具。当他得知临清兵工厂月产步枪一万支时,手中的葡萄酒杯啪地掉在了地上。
回到京师的第二十天,正式谈判在鸿胪寺议事厅开始。明国方面由太子王锦繁、首辅孙传庭、兵部尚书赵全海出席,沙俄方面则是普拉夫大公、彼德罗维奇亲王和戈杜诺夫伯爵。
"根据沙皇陛下的旨意。"普拉夫大公展开羊皮卷,"我们希望以每支30卢布的价格采购十万支永昌式步枪,另加配套弹药五百万发。坦克一百辆,卡车五百辆,飞机一百架。"
孙传庭捋着胡须微笑:"大公阁下,我们只收黄金和白银,永昌式后膛步枪50两白银一支,弹药30两一箱。坦克可以卖十辆,卡车可以卖一百辆,飞机属于非卖品。"
谈判持续了整整三天。沙俄代表们震惊地发现,大明官员对欧洲局势的了解远超想象。当戈杜诺夫伯爵试图用波兰威胁论压价时,孙传庭直接摊开一份标有各**国兵力部署的沙盘。
"贵国在乌克兰驻军不过四万,而波兰立陶宛联邦常备军有十二万。"兵部尚书李二贵的手指划过维斯瓦河,"如果沙皇陛下想要打开波罗的出海口,这点装备恐怕不够。"
第四天深夜,普拉夫大公秘密求见太子。在文华殿的偏厅里,老贵族终于亮出底牌:"殿下,我国愿意成为明国商品在欧洲的独家代理商,但需要...更先进的武器。"
王锦繁把玩着手中的和田玉镇纸:"比如?"
"比如...坦克和飞机的制造技术。"大公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作为回报,我国可以在乌拉尔山以西为明国提供军事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