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光武内阁(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

光武七年·秋·大明京师·紫禁城

帝国的心脏——京师北京,沐浴在金秋的肃穆与丰收气息之中。

阔别京师两年有余的光武帝王锦繁,终于率领着征服了北海(北大西洋)、慑服了欧陆的庞大舰队,在万民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御驾回銮。

舰队停在天津港,旌旗蔽日,艨艟连云,那象征着帝国无上威严的龙旗,在秋日艳阳下猎猎作响,宣告着一位开疆拓土的雄主凯旋。

荷兰的臣服,不仅为帝国增添了近五百万平方公里的新土(包括荷兰本土及其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更将帝国的势力范围前所未有地楔入了欧洲腹地,将北海变成了大明的内湖。

这份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正如帝国朝野私下流传的那句话:“无开疆拓土之皇帝,不是完美的。”

光武帝王锦繁,以其青年天子的锐气与魄力,亲冒矢石,万里远征,终成此不世之功,其个人威望在帝国境内,已然如日中天,光芒万丈,仅次于其父永昌帝在军事征服方面的巅峰成就,成为帝国军民心中当之无愧的“武皇帝”。

然而,光武帝甫一踏入紫禁城,甚至未及在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正式朝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便从深宫传来:太上皇永昌帝王凌,携皇太后朱媺娖、以及随行的石红玉、赵敏、张雪等一众太妃、妃嫔,连同次子爪哇总督王锦世一家,已悄然启程,前往爪哇省巴厘岛的皇家度假村度假。

这道旨意下得迅速而决绝,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太上皇甚至连一句对光武帝西征功绩的口头嘉勉都未曾公开留下,仿佛那震动欧陆的胜利于他而言,不过是帝国运转中一件寻常的、完成了的公务。

其用意昭然若揭:将帝国权柄,毫无保留、彻底地交还给正值盛年的光武帝。

这两年光武帝亲征在外,帝国中枢的政务,名义上由监国太子(王锦繁长子)与留守内阁处理,但真正掌舵、定策、处理重大危机的,依然是那位深居简出却洞察万里的太上皇。

如今,功成身退,太上皇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他的儿子:舞台是你的了,帝国是你的了,放手去干吧。

皇极盛典:老臣荣退,赤心永铭

光武帝理解父亲的深意,也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他回京后的首要大事,并非庆功宴饮,而是着手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权力交接与格局重塑——改组内阁,启用新人。

光武七年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天高气爽。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中枢的皇极殿(注:此处沿用永乐北京皇宫规制名称),被布置得庄严肃穆,金碧辉煌。丹陛之下,文武百官按品秩肃立,鸦雀无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旧交替的凝重与期待。

光武帝身着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端坐于高高的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阶下的群臣。他的视线,首先落在了站在文官班列最前列的几位老者身上:内阁首辅朱慈烺(前明太子,光武帝舅舅)、次辅吴伟业(文坛泰斗,永昌朝重臣)、兵部尚书兼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李定国(永昌朝第一名将)、海军元帅郑成功(海洋开拓的奠基者)、户部尚书赵全海(与永昌帝一起造反的铁兄弟)、以及虽未在内阁正式挂职,却始终参与核心决策、影响力巨大的皇太妃赵敏(代表太上皇的财政监管)。还有如卢象升之子卢师淮(时任南海舰队司令)、以及一批永昌朝中后期崛起、如今也已年过五旬的重臣。

这些面孔,代表了永昌朝近四十年的辉煌与积淀。

他们辅佐永昌帝王凌,筚路蓝缕,开疆拓土,奠定了这横跨寰宇的超级帝国。

他们功勋卓着,德高望重,是帝国的基石。然而,岁月不饶人,他们中最年轻的也已近花甲,精力、思维与新科技、新世界的节奏渐显脱节。

光武帝锐意进取,需要一个更年轻、更具活力、更能理解并执行他全球战略和科技兴国理念的新核心团队。

“诸卿!”光武帝的声音洪亮而沉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朕远征欧陆,两载有余。赖列祖列宗庇佑,将士用命,终使荷兰臣服,疆土再拓。然此功业,非朕一人之力。帝国能有今日之强盛,能支撑朕万里远征而无后顾之忧,全赖尔等老成谋国,夙夜在公,于朕离京之时,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安民理政,输送粮秣军资。此乃擎天保驾之功,社稷柱石之勋!朕,感念至深!”

一番话,情真意切,充分肯定了老臣们在过去两年乃至整个永昌朝的巨大贡献。殿中老臣们,如朱慈烺、李定国等人,眼中泛起感慨的泪光。他们深知,这是新皇对他们过往功绩的盖棺定论,也是荣退的序曲。

“然,”光武帝话锋一转,带着帝王的决断,“江山代有才人出。帝国欲求恒久强盛,欲领寰宇风潮,非锐意革新不可。诸卿皆国之瑰宝,为帝国操劳半生,功勋卓着,理当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同时以其丰富经验,为帝国未来之发展,提供宝贵的智慧与指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更加高昂:“为此,朕决定:成立‘大明光武朝国事顾问团’!此顾问团,尊太上皇永昌帝陛下为终身荣誉团长,凡永昌朝功勋卓着之重臣,皆可入团,享超品俸禄,见君不拜,随时可向朕或内阁陈奏国策建言!”

此言一出,殿中微微骚动。顾问团!这是一个极其尊荣的安排,既给了老臣们崇高的地位和无上的体面,让他们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又巧妙地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将决策核心位置让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尊太上皇为荣誉团长,既是对父亲的无上尊崇,也暗示顾问团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其意见新皇与新内阁必须高度重视。

“首辅朱慈烺!”光武帝点名。

“臣在!”朱慈烺出列,躬身行礼,虽已显老态,但气度依旧雍容。

“次辅吴伟业!”

“臣在!”吴伟业紧随其后。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定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