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杀人的曹操(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最新章节。

曹操收剑,面不改色的对着捂着脖子、只能发出“呵、呵”之声的丁二,道:“尔为细作,境内有万余流民受一人相召而聚,尔竟不做探查,失职至此,要尔何用!”

听完曹操的话,丁二彻底咽气。

杀人之后,曹操问许褚道:“那六千精锐可有消息?”

“不曾有。”

“若有音信,即刻报之。”

“诺。”

……

在曹操杀丁二时,许县南十多里外的颍河上,从东向西依次搭起了五座浮桥。

因为有童谣曰“曹阿瞒,喜屠城,人肉捣泥制军粮!”许县周边的百姓十分惊惧,特别是依附何仪的部众。

在得到南迁的通知后,争先恐后的向南逃命,何仪等人虽然得杨平建议,派出队伍维护秩序。

但急于逃命的人群是很难控制的,乱糟糟的人群挤在不到一丈宽的浮桥上,不时就有人落水。

好在的是,二月十分干旱,水面不宽,只有不到二十丈。河水也不深,最深处也不过到成年人的胸口。

即便这样,失去秩序的人群,也有一千多人溺毙于颍河之中。

在乱糟糟的迁徙大军中,最西边的一座浮桥上却是井然有序——

红底金字的太平大旗领头,身着黄色竹甲的护民军团第九团前行开道,第八团和第七团在两侧护卫,后面是以百户为单位的行军大部队,队伍的最后是护民军团副都督陈皮带领的收容队。

八千多人的队伍竟然丝毫不乱,几乎没有损失的跨过了二十余丈的浮桥。

过桥后,各部点名,只少了十多人。

逃命之时,自有取舍,陈皮果断下令,继续南行,要跑到了何仪部众前面。

用杨平的话说就是,只要你们跑到了刘辟四人的部众前边,有了垫背的,你们就安全了!

太平民团八千多人行进速度惊人,到天黑时,已经过颍河南行30多里了。

这一路上,也有南迁流民死命跟随他们,这些人的想法很简单——跟着这么有组织度的迁徙队伍,肯定很安全。

在古代,千万不要小看童谣的威力——随着“曹阿瞒,喜屠城,人肉捣泥制军粮”的童谣,随着刘辟等部众南迁,迅速传播到整个颍川郡。

半信半疑的百姓在得知曹阿瞒的大军就在许县时,纷纷开始南逃,颍川郡直接损失一半人口。

太平民团大部队始终保持着领先何仪部众一天路程的节奏,一路上不断的收拢流民,期间还搂草打兔子攻破了两个坞堡,获得了充足的补给。

乱世之中,有粮就有人,太平民团一路上接纳流民,等过了汝河,到达北宜春县(今汝南县西南)时,人口已经超过三万!(当然,这是后话了。)

……

曹操在正午前得到斥候回报,“根据车辙追踪,昨日的六千精锐,应是进了临颍城,城头上升起红底金字护民大旗。”

曹操遂召集诸将,道:“昨日疲我大军之精锐,在版梁正南30里临颖县。

领兵之人乃高人也,我军若西进许县,彼可断我粮道!

为今之计,需先破临颖,方可西进。

传令:

曹洪,汝领兵五千,饭后启程,向西夺取许县,防刘辟四贼去而复返,卫我大军侧翼。”

曹洪出列领命。

曹操昨夜被杨平摆了一道,刘辟等煮熟的鸭子也飞了,这算是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把杨平当成同级别的对手对待了。

曹操继续下令,道:“毛阶,汝率战兵三千、辅兵五千,留守版梁大营。”

“末将领命!”

“其余诸将,领剩余兵马,明日五更造饭,天亮开拔,南下临颖!”

“末将领命!”

……

在曹操调兵遣将时,杨平所部正在吃进临颖城后的第一顿饭。

杨平为了让这些虚弱的菜鸡尽快强壮起来,也是下了血本——主食尽量让士兵吃饱,菜里放肉、加盐(曹军的中级军官都吃不上这么好的)。

在吃过午饭后,杨平对部队进行了一次扩编:

从何义、刘辟等人送来的四千人中选了八百人,又从两个后备旅中选了二百人。将两个步兵旅扩充到每个旅一千人,辖制四个220人的步兵团和后勤大队、工兵大队。

又挑选了五十多个身形高大的汉子,补充进近卫团,组建了包括斥候队在内的三百人的中军。

加上临颖城郑春部四百多人,剩余的4400多人,编成两个1200的后备旅,由齐峰暂代后备第一旅旅长,王五暂代后备第二旅旅长。两个后备旅,由护民军团司马钟矛统一指挥。

再成立两个和步兵旅一样编制的预备旅,由何冬任预备第一旅旅长,陈丰任副旅长。

由郑春任预备第二旅旅长,路大任副旅长。

六千七百余人统一了武器装备,把后来加入的这些人拿的乱七八糟的农具、木棍,全部交给后备旅的工匠进行改造。

经过一下午的整编、训练,在晚上一顿大餐和诉苦大会后,新加入的这四千多人,也算是初步融入了杨平的护民军团。

临颖城不缺水,利用充足的水源,杨平命令后勤处不停的烧开水,让所有人好好的洗个澡。

一夜过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六千多人,穿上统一的草鞋、竹甲,头戴红巾,胸前挂着陶盘(没有钢甲,陶盘多少有点防护力吧),手拿竹矛、狼筅,后背标枪、竹弩,全副武装在县衙前列阵待命,倒也称得上军容整齐、装备齐全。

牛壮擎出红底大旗,上书两个简体金字“护民”。杨平站在旗下,看着各位团长给自己的下属插旗。

没错,就是插旗,在统一了着装后,怎么让士兵找到自己的上官,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杨平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仿照戏服,给军官后背插旗——伍长、小队长插一面红色三角小旗、中队长、大队长插两面。

团长、副团长插一面黄色四方小旗,旅长、副旅长插两面。

让士兵们一目了然,很容易就能找到长官,混战时就能保持建制,战斗力起码能提高一倍!

让团长插旗,最起码能让他和手底下的军官再熟悉熟悉。

插旗完成后,刚刚吃过早饭的杨平就接到斥候报告,“近二万曹军从版梁南下,目标临颖!”

杨平立即传令,各团级以上军官到北城门开会,自己则先一步上了北城门。

杨平面向北方极目远眺,平静的面庞下是激动心——

曹操,我等你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