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集:《魏国求援》(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旱云锁魏:张仪的一石二鸟计
一、焦土:大梁的六月,本该是汴水泛绿、麦田翻金的时节,可天公像是把整个中原的火气都灌进了魏国的天空。日头悬在头顶,像块烧红的铜饼,晒得城墙上的砖缝都在冒白烟,城外的土地裂得能塞进孩童的手掌,去年冬天埋下的麦种,如今只在干裂的土皮上冒出几缕枯黄的根须,风一吹就碎成了粉末。
宫城的偏殿里,魏襄王嬴嗣背着手踱来踱去,脚下的竹席早就被汗浸湿,黏在地板上。他刚从城郊回来,衣袍上还沾着尘土,可比起眼前案几上的奏报,这点尘土算不得什么——三川郡奏报“粮库空竭,流民日增”,河东郡说“易子而食之事已现三县”,最南边的颍川郡更急,说流民涌到郡城门口,再不放粮,恐生民变。
“诸位卿家,”嬴嗣的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指着案上的奏报,指尖都在抖,“三个月了,一滴雨没下。地里长不出东西,库里没有存粮,百姓们快饿死了!你们倒是说句话,该怎么办?”
殿内的文武大臣垂着头,没人敢接话。相国惠施站在最前面,花白的胡子耷拉着,他上个月刚去过河东,亲眼见着流民躺在路边,嘴唇干裂得渗血,怀里抱着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孩子,见了官差就磕头,求一口吃的。可他能怎么办?魏国的粮仓早在去年和秦国打河西之战时就空了,今年开春又没下种,如今就算把宫里的存粮全拿出来,也填不饱千万张嘴巴。
“大王,”宗室大臣公子卬往前站了一步,他是魏国王室旁支,素来主张对秦强硬,此刻却皱着眉,语气软了下来,“臣以为,眼下只能向列国求援。齐、楚两国与我有盟约,或许能借些粮食。”
“盟约?”惠施冷笑一声,摇了摇头,“公子忘了?去年秦国攻河西,我等求齐、楚出兵相助,齐国推说国内歉收,楚国要我们割让淮北之地才肯出兵,最后是谁也没派一兵一卒。如今我们遭了大旱,他们不趁火打劫就不错了,还会借粮?”
公子卬脸色一红,却也无法反驳。去年河西之战,魏国丢了三座城池,还赔了秦国五万石粮食,本就元气大伤,如今又遇大旱,列国早把魏国当成了砧板上的肉,哪会真心相助?
殿内又陷入沉默,只有嬴嗣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殿里回响,像敲在每个人心上的鼓。忽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大王,或许……或许可以向秦国求援。”
说话的是老臣公孙痤,他曾是魏惠王时期的相国,如今虽退居二线,却仍在朝堂有一席之地。这话一出,殿内顿时炸开了锅,公子卬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向秦国求援?公孙大人糊涂了!秦国是我魏国的死敌!河西之战、少梁之战,哪次不是秦国抢我们的地、杀我们的人?去年他们刚从我们手里要走五万石粮食,如今我们遭了灾,他们不趁机来攻,就该烧高香了,还想借粮?”
“可除了秦国,还有谁能拿出粮食?”公孙痤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无奈,“秦国自商鞅变法后,重农抑商,兴修水利,关中平原连年丰收,据说他们的粮仓堆得粮食都快发霉了。只要秦国肯借粮,我们就能熬过这大旱。至于恩怨……眼下保命要紧啊,大王。”
嬴嗣停下脚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角。他何尝不知道秦国是死敌,可公孙痤说得对,如今只有秦国能救魏国。他想起上个月派去秦国的使者回来报信,说秦国都城咸阳粮食充足,市集上的粮价比魏国灾前还低,百姓日子过得安稳。若是能从秦国借到粮,不仅能救百姓,还能稳住朝局,免得那些心怀不满的世族趁机作乱。
“好,”嬴嗣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决心,“就向秦国求援。惠施,你亲自起草国书,就说魏国愿以河东之地的赋税为抵押,求秦国借粮十万石。再派使者,务必恭敬,务必让秦王知道,魏国此次是真心求援。”
惠施躬身应下,心里却沉甸甸的。他知道,向秦国低头,绝非借粮那么简单,可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二、咸阳议
秦国的咸阳宫,和魏国的焦渴截然不同。宫墙外的渭水碧波荡漾,岸边的柳树垂下绿丝绦,宫里的庭院里种着瓜果,藤蔓爬满了廊架,结出了青嫩的果实。秦惠文王嬴驷坐在大殿的王座上,手里拿着魏国的国书,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诸位卿家,”嬴驷把国书放在案上,目光扫过殿内的大臣,“魏国遭了大旱,派使者来求借十万石粮食,还说愿以河东赋税为抵押。你们怎么看?”
话音刚落,老世族代表甘龙就站了出来,他是秦国的上大夫,素来反对商鞅新法,也瞧不上张仪的“连横”之术。“大王,臣以为不可借!”甘龙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魏国与我秦国世代为敌,河西之战、少梁之战,哪次不是魏国先挑起的?去年他们还派兵袭扰我边境,如今遭了灾,就来求我们借粮,这是把我们秦国当傻子耍!再说,十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那是关中百姓辛苦种出来的,怎能轻易借给仇敌?”
“甘大夫说得对!”另一位老世族杜挚附和道,“臣听说,魏国去年还和齐国、楚国暗中勾结,想合纵抗秦。如今他们求粮,说不定是缓兵之计,等熬过了大旱,又会联合列国来打我们。大王,万万不可借粮啊!”
殿内的老世族们纷纷点头,附和甘龙和杜挚的说法。他们大多是旧贵族,祖上曾与魏国交战,对魏国有很深的敌意,如今见魏国落难,自然不愿伸出援手。
嬴驷没有说话,只是看向站在一侧的张仪。张仪是秦国的相邦,自从三年前被嬴驷任命为相后,一直推行“连横”之术,主张拉拢列国,瓦解合纵,为秦国东进铺路。此刻,张仪正垂着眼,似乎在思考,听到嬴驷的目光,他缓缓抬起头,拱手道:“大王,臣以为,甘大夫和杜大夫所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借粮给魏国,不仅要借,还要多借,要让魏国感恩戴德,这才是对秦国有利的事。”
“张仪,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甘龙立刻反驳,“魏国是我们的仇敌,借粮给他们,岂不是养虎为患?”
“甘大夫,”张仪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却带着说服力,“魏国如今是什么处境?大旱三月,粮食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这时候,他们就像快渴死的人,我们递过去一碗水,他们会记我们一辈子;若是我们见死不救,他们就会投靠齐、楚,哪怕是割地、称臣,也要换得粮食,到时候,齐、楚得了魏国的好处,就会更坚定地合纵抗秦,那才是真正的养虎为患。”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我们借粮给魏国,不是白借。他们以河东赋税为抵押,河东是魏国的富庶之地,每年的赋税可不少,我们不仅能收回粮食,还能赚一笔。更重要的是,魏国得了我们的粮食,就会欠我们一个人情,以后齐、楚再想拉他们合纵抗秦,他们就会犹豫——毕竟,谁会跟救了自己性命的国家为敌呢?这样一来,我们既缓解了魏国的危机,又破坏了他们与齐、楚的联盟,岂不是一举两得?”
“可十万石粮食……”杜挚还是不放心,“万一秦国自己遭了灾,怎么办?”
“杜大夫放心,”张仪看向嬴驷,语气笃定,“秦国自商君变法以来,兴修都江堰、郑国渠,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每年的粮食产量翻了几番。据臣所知,如今我们的粮仓,光是栎阳仓、咸阳仓的存粮,就足够秦国百姓吃五年,借十万石给魏国,不过是九牛一毛,绝不会影响秦国的民生。”
嬴驷听着张仪的话,手指轻轻敲击着王座的扶手。他知道张仪的谋略一向深远,之前张仪出使魏国,说服魏王与秦国结盟,就为秦国争取了不少利益。如今张仪提出借粮,看似是帮助魏国,实则是为秦国瓦解合纵,这正是他想要的——秦国要东进,首先要打破列国的合纵联盟,让他们一个个依附秦国。
“好,”嬴驷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张仪所言极是。寡人决定,借给魏国十万石粮食,不仅如此,还要派民夫协助魏国运输,让魏国百姓尽快拿到粮食。”
甘龙和杜挚还想反驳,却被嬴驷的目光制止了。嬴驷看向张仪:“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让魏国知道,秦国的好意,也让他们知道,与秦国为友,比与秦国为敌,好处多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