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集:(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工程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筑鱼嘴分水堤需要大量的石料和泥土,可江心水流湍急,刚运来的石料一扔进江里,就被冲走了。工匠们尝试用竹笼装石,可竹笼太小,还是抵挡不住江水的冲击。
李冰看着被冲垮的竹笼,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在白沙村时,村民用竹筐装粮食,竹筐又大又结实。他眼前一亮,立即让人找来粗壮的竹子,编成直径丈许的大竹笼,里面装满石块,再用铁丝捆紧。
“把竹笼沉到江心试试!”李冰下令道。
十几个民夫合力将竹笼抬到江边,缓缓放入水中。竹笼沉入江底后,果然稳稳地立住了,江水撞击在竹笼上,只是泛起一些浪花,却再也冲不动竹笼。
“成了!”工匠们欢呼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民夫们每天都在江边编织竹笼、搬运石块,李冰也和大家一起劳作,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服上沾满了泥水。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直到深夜才离开,查看每一处工程的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
转眼到了冬季,岷江进入枯水期,正是开凿宝瓶口的好时机。玉垒山的岩石坚硬如铁,工匠们用铁锤砸、钢钎凿,一天也只能凿下几寸。李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是按这个速度,宝瓶口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凿通。
一天,李冰在工地巡视时,看到工匠们在烧火取暖,火焰将旁边的岩石烤得发烫。他突然有了主意:“咱们可以用火烧石,再用冷水浇,岩石受热膨胀,遇冷收缩,自然就会裂开。”
工匠们半信半疑地按照李冰的方法做:先在岩石上凿出沟槽,填上柴草点燃,待岩石烧得通红,再用江水浇泼。只听“咔嚓”一声,岩石果然裂开了一道缝隙。
“太好了!”工匠们兴奋地喊道。
用这种方法,开凿速度大大加快,原本需要三年的工程,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了。当最后一块岩石被凿开时,内江的江水顺着宝瓶口流入渠道,沿着预先挖好的沟渠,流向成都平原。
可就在此时,新的问题出现了。飞沙堰的修建需要在宝瓶口上游筑一道低坝,可这里的土质松软,刚筑起的堤坝一遇到雨水就会坍塌。李冰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最后用糯米浆混合石灰、黏土,制成了一种坚硬的“三合土”,用这种土筑坝,果然再也没有坍塌过。
工程进行到第三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袭击了工地。洪水冲垮了部分刚筑起的鱼嘴堤,几名民夫不幸遇难。消息传来,工地上的气氛变得沉重起来,有些民夫开始动摇,甚至有人偷偷收拾行李,想离开工地。
李冰得知后,亲自来到遇难民夫的家中,慰问他们的家人,还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分给遇难者的家属。他在工地上召开大会,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声音哽咽:“兄弟们,咱们修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咱们的子孙后代不再受洪水之苦,能有饭吃,有衣穿。现在虽然遇到了困难,可只要咱们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他指着远处的农田:“你们看,去年咱们挖的几条小渠,已经让部分麦田浇上了水,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好了一倍。只要都江堰建成,整个蜀地的农田都能浇上水,到时候咱们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把粮食运到咸阳,支援大军东进,让秦国早日统一六国!”
民夫们听了,纷纷放下行李,重新拿起工具。公孙牧走到李冰面前,躬身道:“太守大人,俺们不走了。就算是死,俺们也要把这都江堰修好!”
在李冰的带领下,民夫们重新投入到工程中。他们加班加点,修复被冲垮的堤坝,加快工程进度。李冰的儿子李二郎也来到工地,帮助父亲管理工程,父子俩一起吃住,一起劳作,成为了工地上的一段佳话。
四、岷水安澜,天府成型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秋。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都江堰终于建成。
这一天,灌口两岸挤满了百姓。李冰站在鱼嘴分水堤上,下令打开内江的闸门。只见内江的江水顺着宝瓶口流入渠道,沿着纵横交错的沟渠,缓缓流向成都平原。江水所到之处,干裂的农田得到了滋润,枯萎的禾苗重新焕发生机。
“水来了!水来了!”百姓们欢呼着,纷纷跑到渠边,用手捧起江水,脸上满是喜悦。公孙牧带着孙子,站在自家的麦田边,看着江水顺着沟渠流入麦田,激动得老泪纵横:“终于有水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洪水了,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为了测试都江堰的防洪能力,李冰特意让人监测外江的水位。同年冬,岷江再次迎来汛期,洪水顺着外江奔腾而下,却再也没有漫过堤岸。内江的水位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宝瓶口流出的江水均匀地灌溉着农田,飞沙堰则将多余的洪水和泥沙排入外江,整个工程运转得完美无缺。
接下来的几年里,李冰又带领百姓在成都平原修建了数百条支渠和斗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灌溉网络。蜀地的农业生产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沃土,每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以前蜀地每年需要朝廷调拨粮食,如今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向咸阳输送百万石粮食。
惠文王收到蜀郡的奏报后,龙颜大悦,下令将蜀地封为“天府之国”,并召李冰回咸阳述职。当李冰回到咸阳时,惠文王亲自到城门外迎接,握着他的手,感慨道:“李冰,你为秦国立了大功!有了蜀地的粮食,寡人东进灭六国的大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李冰躬身道:“此乃大王之功,臣只是尽了分内之事。都江堰虽已建成,但还需派人常年维护,才能确保水患不生,灌溉不绝。”
惠文王点头道:“寡人已下令,在蜀郡设立‘水官’,专门负责都江堰的维护。以后,蜀地的粮食将优先供应东进大军,寡人要让列国看看,我大秦不仅有强兵,更有充足的粮草!”
此后,秦国凭借蜀地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开始大举东进。秦军先后攻占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的大片土地,最终在秦始皇时期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而都江堰,则像一条巨龙,守护着蜀地的百姓。两千多年来,它始终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让蜀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直到今天,当人们站在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上,看着奔腾的岷江被驯服成温顺的水流,滋润着万亩良田时,依然会想起那个名叫李冰的太守——是他,用智慧和汗水,为蜀地百姓筑起了一道不朽的丰碑,也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夕阳下,李冰的雕像矗立在都江堰畔,目光注视着远方的平原。风吹过稻田,泛起金色的波浪,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攻坚克难、铸就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