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岐仁堂藏着个"万能方"?防风通圣散竟能横扫风寒暑湿(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岐仁堂的药碾子转得吱呀响,小徒弟正碾着荆芥,细碎的药末混着清苦的香气飘满诊室。岐大夫坐在竹椅上翻《河间六书》,泛黄的纸页上,"防风通圣散"五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师父,这方子十八味药,又有麻黄又有大黄,又治伤寒又治温病,真有这么神?"小砚直起腰,额头沾着层薄汗。
岐大夫没抬头,指尖敲着书页:"等会儿就有病人来验证了。"话音刚落,玻璃门被撞开,外卖员小马抱着头盔冲进来,脸憋得通红,额头上的汗珠顺着下巴滴成线,"岐大夫,我快烧糊涂了!又冷又热,头炸着疼,刚才送单时差点撞树上!"
一、外卖员的"冰火两重天":伤寒化热证
小马裹着件湿透的雨衣,里面的T恤却被汗浸得发亮。他昨天冒暴雨送单,回来就开始恶寒,裹着棉被还打哆嗦,今早突然烧起来,口干得像含着团火,喉咙疼得咽不下唾沫,肚子胀得三天没排便。"西医说我是病毒性感冒,输液输得手都肿了,还是没劲儿。"他张着嘴喘气,呼出的气带着股焦糊味。
岐大夫让他伸出舌头,舌质红得像熟透的樱桃,苔黄燥得像晒裂的土地。三指搭在腕上,脉浮紧得像拉满的弓弦,却跳得又急又数。"《伤寒论》说'太阳病,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他指着小马的舌苔,"你这是寒邪裹在体表,热邪结在里,成了'表寒里热'的夹馅饼。"
小砚凑过来看药方,岐大夫正提笔书写:
防风通圣散加减
麻黄6g 防风10g 荆芥10g 薄荷6g(后下)
大黄6g(后下) 芒硝6g(冲服) 黄芩10g 栀子10g
石膏20g 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6g
白术10g 桔梗6g 滑石15g 炙甘草6g
"《素问》说'太阳为开,阳明为阖',你看这麻黄、防风,就是打开太阳的门,让表邪从汗出去;大黄、芒硝是关上阳明的窗,把里热从大便赶出去。"岐大夫指着药方,"黄芩、栀子清三焦火,石膏压胃火,当归、白芍护着血,别让泻药伤了正气。"
小马盯着大黄直皱眉:"我本来就虚,再拉肚子可扛不住。"岐大夫从药柜里抓出把当归:"《本草纲目》说当归'补血和血',配大黄就像给泻药加了个缓冲垫,泻下不伤血。你这热结在里,不把燥屎通出去,烧永远退不了。"
药煎好时,小马捧着粗瓷碗犹豫。岐大夫让他先喝半碗,盖上被子捂汗。半个时辰后,小马浑身汗出如洗,跑去茅房蹲了许久,回来时脸色明显透亮:"头不疼了!喉咙也没那么烫了!"
复诊时,岐大夫去掉芒硝,加了麦冬:"热退了大半,得滋阴润燥,不然容易反复。"他又塞给小马袋薄荷糖:"《神农本草经》说薄荷'主贼风伤寒',含着能清咽利喉,送单时别总喝冰汽水。"
一周后,小马骑着电动车来送锦旗,车筐里的保温箱还冒着热气:"现在一天跑五十单都不觉得累,同事们都问我在哪捡的灵丹妙药!"
二、幼儿园老师的"痒痒病":中风兼伏热证
小满过后,幼儿园老师小林捂着胳膊进来,袖口卷得老高,胳膊上满是抓烂的红疙瘩,渗着黄水。"岐大夫,我这是起了什么怪东西?"她眼圈泛红,声音带着哭腔,"孩子们都躲着我,园长让我回家养病。"
她三天前带孩子们在操场玩,被风吹得头疼,后来就开始身上痒,越挠越厉害,夜里痒得睡不着,口干舌燥,大便干得像羊屎蛋。"前医给我开了桂枝汤,喝了更痒,疙瘩还变成了紫色。"小林掀起衣领,锁骨处的疹子连成了片。
岐大夫捏着她的手腕,脉浮数得像刚飞回来的麻雀,舌尖红得像点了朱砂。"《金匮要略》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他翻开《温热论》,"你这是风邪夹热,本来桂枝汤能治中风,但你体质偏热,风邪早变成热风了,再用温药,不就像给火上浇油?"
小砚在旁记录:"那用银翘散?"岐大夫摇头,从药斗里抓出荆芥和薄荷:"她表邪没解,里热又盛,得用防风通圣散,疏风透表加清里热。"
写下药方:
防风通圣散去麻黄、白术,加丹皮、赤芍
防风10g 荆芥10g 薄荷6g(后下) 大黄6g(后下)
芒硝4g(冲服) 黄芩10g 栀子10g 石膏15g
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6g 丹皮10g 赤芍10g
桔梗6g 滑石15g 炙甘草6g
"你这疹子发紫,是热入血分,加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就像给皮肤的热毒开条出路。"岐大夫指着药方,"去掉麻黄是怕它太温燥,白术雍滞,不利于透疹。"
小林看着药方里的大黄发怵:"我本来就脾虚,再吃泻药会不会更虚?"岐大夫取过块炒白术:"《本草从新》说白术'燥湿健脾',虽然方子里没放,但我让药工炒了,药性缓和,能护脾胃。你这大便干结,本身就是热结,不是真脾虚。"
用药三剂,小林的疹子消了大半,不再流水。岐大夫改方时加了地肤子:"《本草纲目》说地肤子'洗疮疥,去热倦',煮水外洗能止痒,比抓挠强多了。"他又嘱咐:"孩子们容易传病毒,你戴口罩时别用化纤的,换成棉布的,透气不捂汗。"
一个月后,小林带着孩子们做的手工花来,胳膊上的疤痕淡得几乎看不见:"现在带孩子们做游戏,再也不用偷偷挠痒了!家长们说我气色比以前还好呢!"
三、货车司机的"高热怪病":温病误治证
夏至那天,货车司机老杨被儿子架进来,整个人像团烂泥,嘴唇干裂得起了皮,眼睛半睁半闭,嘴里胡言乱语。"岐大夫,我爸跑长途淋了雨,村里医生给开了羌活汤,喝了更烧,现在说胡话了!"小杨急得直搓手,额头的青筋突突跳。
老杨浑身滚烫,摸上去像块烙铁,却盖着厚棉被喊冷,小便黄得像浓茶,大便五天没解。前医按伤寒论治,用了羌活、独活等辛温药,结果热邪被闭在里,烧得更凶。"《温病条辨》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岐大夫翻开体温计,刻度指向40度,"他这是温病被误治,热邪已经快攻到心脏了。"
小砚看着老杨发紫的嘴唇:"用安宫牛黄丸?"岐大夫摇头,从药柜深处取出犀角(现用水牛角代替):"得先用防风通圣散打通表里,再用犀角凉血解毒,不然闭门留寇更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