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陈年旧案(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倾城错》最新章节。

---

“当年皇上初登大宝不过数年,在朝中根基尚浅。林氏一族势大,门生故旧遍布朝堂,太子殿下又素有贤名。所以……”谢景安语气涩然,说到这里,有些说不下去。

这是二十年来,他第一次重提此事。

“所以皇上坐不住了,他担心林家会扶持太子取他而代之,便索性灭了林氏满门,连皇后与太子亦不放过?”谢知遥接过祖父未尽之言,语调冷沉。

“靖安,你们当真要蹚这浑水?”谢景安神色凝重,目光紧紧地锁在谢知遥身上,“一旦卷入此事,只怕会万劫不复,你们可想清楚了。”

谢知遥神情坚定,毫无退缩之意:“祖父以为,即便我们不查此案,上面那位会放过倾城吗?更何况,若这真是一桩冤案,便该还世人一个公道,岂能让真相永远湮没。再说,那位根本就德不配位,让他在皇位上多坐一日,便是对大齐百姓的荼毒。”

谢景安神色一震,心中满是欣慰。

他这个孙儿,远比他更有担当。当年他明知太子蒙冤,林氏绝无谋反之心,却因缺乏实证,又无力与皇权抗衡,只能眼睁睁看着魏、薛两家被牵连,九族尽诛。

“罢了,既然你们有此决心,祖父若再不支持便说不过去。当年之事,我虽未留下实证,却知晓一些内情。林氏一族向来忠君爱国,绝无谋逆之心,太子殿下更是仁厚贤德,深得朝臣与百姓敬重。皇上当年还是皇子时,因先皇指婚,才得以娶林氏嫡女为妃,也就是后来的林皇后。”

谢景安的思绪飘向遥远的过去,仿佛仍能看见那时的光景。

“林皇后出身名门,才情出众,在闺中时便声名远播。当年的陛下本无望储位,若不是林氏一族在背后支持,林皇后在暗中为他出谋划策,皇上如今恐怕还只是一籍籍无名的藩王。林氏与京中魏家、薛家同为几大世家,他们既是世交,又世代联姻,关系匪浅。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年林氏虽无谋反之意,但其势力盘根错节,早已令陛下心生忌惮。为稳住林家,林皇后所出之子一出生便被立为太子,此事虽为皇上亲封,但他却并非心甘情愿。他担心有朝一日太子长成,林氏会借机把持朝政,废他而另立新君。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林氏灭门之祸……”

“林家既然门生遍布朝堂,又怎会一夕倾覆?”谢知遥不解。

即便嘉宁帝是皇帝,若多数朝臣反对,迫于舆论与人心,他也不敢如此妄为。

谢景安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痛色:“只因皇上……早已暗中布局多年。他先以各种理由,逐步调离林氏在朝中的核心人物,又暗中扶植自己的心腹。待一切就绪,便以林氏谋反为名,将林家满门收监。林皇后见母族蒙冤,自然不肯坐视不理,她前去与皇上对峙,皇上却直接将几封信甩到她面前。信中大意是,林家认为陛下并非明君,欲拥立太子早日登基。”

“难道无人查验这些信的真伪?若林家真无反意,这些信很可能就是伪造的。”谢知遥质疑道。

“问题正出于此——这些信确实出自林家,不过是林家旁支所为。不知皇上用了什么手段收买此人。这几封信,成了压垮林家的最后一根稻草。林皇后见大势已去,唯求一死,以换太子一个公道。她自缢于凤仪宫后,陛下便借此将林家满门抄斩,连交好的魏、薛两家也未能幸免。那一夜,京城血流成河,无数性命葬送于这场莫须有的谋反案中。

囚禁于东宫的太子闻讯,当即昏死过去,醒后便上奏自请废黜太子之位,他唯恐因自己再牵连更多无辜。皇上顺势废太子,将他囚于宗人府。约摸一月后,宗人府传来消息,称太子暴病而亡。太子妃随后殉情……”

“当年出面作证之人,如今何在?”谢知遥听罢,并未过多诧异。

这般惨事,像是那位皇帝能做得出来的。

自他记事以来,那位所做昏聩之事又何尝少过?如此帝王,若不早日拉下帝位,只怕遗祸苍生。

“都死了。凡当年指证林家谋反之人,几年内皆因各种缘由离世。”谢景安忧虑地望向孙儿,“故而多年来,纵有人对当年之案存疑,却无一人敢查。你们是第一个。”

“嘉宁帝果然狠绝,将‘斩草除根’践行得淋漓尽致。”谢知遥嘴角掠过一丝讥诮。

若不设法将此人拉下马,他只怕自己后半生难以安枕。

“多谢祖父!不知祖父可知林、薛、魏三家,是否还有后人存世?”若此案能翻,也该还他们一个清白,让含冤而死之人得以安息。让他们的后人,可堂堂正正活在阳光之下。

谢景安微蹙眉头,沉吟片刻:“当年三家被满门抄斩时,五岁以上皆不留。林家或有两三名幼童幸存,如今流落何处,却不得而知。魏、薛两家并无五岁以下孩童,但世事难料,或许尚有漏网之鱼。只是这么多年过去,即便有后人,想必也已改名换姓,再难寻到。”

他望着孙儿满身的凛然正气,心中引以为傲——谢家之光,当属靖安。

至于凤丫头的身份,此时不宜点破。她已是皇上的眼中钉,若他再知晓她是魏、薛两家之后,只怕皇上在梦中都想要除之而后快。

“孙儿明白了,多谢祖父。”谢知遥问罢,恭敬行礼告退。

---

翌日

花轿一路吹吹打打,载着吐蕃公主从鸿胪寺向东宫而去。

原本定好的四名轿夫因故临时更换了两人。

“前面的慢些走!你走得太急,我快跟不上了。”后面的黄五压低声音道,一面加紧脚步,生怕落后。

“就是,你俩怎么回事?走这么快,是赶着投胎吗?”赵六也跟着抱怨。

新来的两人虽人高马大,动作却不如他们灵活,一看便是生手——也不知东家是怎么安排的。

抬花轿讲究的不是快,而是要稳,图的便是个吉利。万一路上把新娘子摔了,该有多晦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