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前线战场反攻(一)(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弦!正物质宇宙:跨越》最新章节。
公元2057年,L-77星域,“启明号”旗舰,中央指挥区。
时间仿佛被无形的手拉伸,又在极致的压力下压缩。自“先行者”文明那场跨越维度的技术馈赠以来,“昆仑之心”基地及其附属的庞大工业体系,便进入了一种近乎燃烧的超负荷运转状态。
昼夜的界限在实验室和工厂的恒亮灯光下模糊,只有设备永不间断的嗡鸣、能量核心低沉的咆哮,以及穿梭往来的工程师们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的眼睛,记录着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文明自救。
孔方佳端坐在指挥席上,玄黑色的元帅常服衬得他面容愈发冷峻,如同一尊历经风霜的玄武岩雕像。他面前悬浮的巨大战术星图上,代表“坚壁”防线的蓝色光带稳定而厚重,如同环绕“希望锚点”星系的钢铁长城。
然而,他的目光却并未停留在防御上,而是如同鹰隼般,锐利地扫视着防线外那片被标记为猩红色的、由“傀儡火种”控制的广袤星域。
他刚刚审阅完由李艳博士和欧阳长风少将联名提交的最终版《“曙光”技术装备量产及部队换装评估报告》。报告内容详实,数据确凿,结论明确。
这十二套核心系统,是联合文明科技树上骤然结出的、最锋利的果实,它们的技术细节和预期效果,在孔方佳的脑海中清晰浮现:
守护者-V型灵弦谐振滤波器:
不仅仅是小型化设计,其核心创新在于采用了一个由先行者优化模型实时生成的、动态演化的“灵弦”驻波矩阵结构。
这个矩阵能够像最精密的主动降噪系统一样运作,通过精确分析入侵精神冲击的频率特征,智能生成相位完全相反的“灵弦”波动,从而主动抵消和中和外来冲击的关键频率成分,而非单纯依靠屏障阻挡。
在实验室模拟测试中,该滤波器成功将“清剿者”级别的意识冲击从足以瞬间摧毁心智的洪流强度,高效削弱为仅令人不适但完全可承受的“精神噪音”,显着提升了操作员在高压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潜行者-II型动态顺应护盾:
其革命性突破源于集成的“边界感知单元”,该单元基于先进的先行者算法构建,能够像声纳系统一样持续向舰船前方发射低功率、多频段的“灵弦”探针阵列。
这些探针实时扫描并反馈空间结构细微变化、能量流分布以及维度张力的动态波动数据。随后,护盾发生器在微秒级别内智能调整自身能量场的空间分布和频率响应,不再依赖硬性防御,而是模拟水流绕过礁石的自然流动原理,或将攻击能量精准引导至非关键区域分散消耗。
面对常规能量武器时,其偏转效率提升了惊人的80%;而针对高维渗透攻击,则能有效增加敌方的“锚定”和“侵蚀”难度,使舰船在复杂战场中保持高度机动性。
自由意志-II型意识密钥:
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该密钥创新性地集成了从“意识-能量-物质”理论框架中提炼的“意识加密壳”技术。
每个“自由火种”成员的核心意识特征被实时转化为一种独特的、不断演变的“灵弦”密码序列,如同为意识穿上了一件动态迷彩服,不仅增强了隐蔽性,还使“主宰”的控制网络难以重新建立连接,甚至无法准确识别和定位个体位置。
这种自适应加密机制在实战中大幅降低了敌方的追踪精度,确保了“自由火种”在意识层面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破晓级定向能主炮:
该主炮的能量传导路径经过彻底重新设计,采用了仿生学启发的材料层,其微观结构高度模拟“奥米伽幽影钢”的特性,极大减少了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热逸散和效率损失,确保输出功率稳定在峰值水平。
更重要的是,发射的能量束中被精密调制入特定的“灵弦”谐波模式,这种谐波对“傀儡火种”舰船装甲的特定分子键和能量场结构具有独特的“共振削弱”效应。
在实战测试中,这种技术使主炮能够轻易撕裂以往坚不可摧的“裁决者”级装甲,穿透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成为舰队反制重型防御的核心武器。
洞察之眼广域灵弦探测阵列:
该阵列的核心组件包括极其灵敏的“灵弦”背景辐射接收器和一套复杂的数据处理中枢系统。
它能够精确捕捉到高维力量在试图介入低维宇宙时必然引起的“灵弦”基础背景的微妙畸变和能量涟漪信号,类似于天文学中通过观测引力波推断宇宙大事件的方法。
通过实时分析这些微弱扰动,阵列可提前预警潜在的高维威胁,提供关键的战术决策时间窗口。
蜂群-IV自适应智能导弹:
弹载计算机系统采用了生物神经网络启发式算法,具备强大的模糊逻辑处理和分布式自主决策能力。
在极强电磁干扰和“灵弦”乱流环境中,这些导弹通过彼此间的短距加密通讯网络共享实时数据,像自然蜂群一样协同规划最优攻击路径,并自主识别优先级最高的目标,如引擎核心、武器阵列节点或指挥中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智能协同大幅提升了导弹群的生存率和打击精度,在饱和攻击中实现高效毁伤。
织网者战场信息协同系统:
该系统利用优化后的“灵弦”模型建立了一个近乎免疫常规干扰的低延迟量子-灵弦混合通讯网络。
人类指挥官的战略部署意图与“自由火种”战士的战术洞察得以实时无缝衔接,形成一体化的指挥链。这使得混编舰队能够执行以往不可能实现的复杂协同机动,如交叉火力掩护和精准包围战术,显着增强整体作战效能。
堡垒-III型机动防御平台升级套件:
除了强化护盾防护和火力输出外,该套件最大的改进是配备了大容量“熔炉干扰器”垂直发射井和更强大的能源核心系统。
升级后,平台能够作为移动堡垒在区域内高效反制高维意识控制攻击,提供持续的战略压制能力,确保友方单位在意识战中的主导权。
熔炉干扰器原型:
其战斗部核心是一个精密的“灵弦”共振腔结构,在引爆瞬间,该腔体将储存的高密度能量以特定波形释放,该波形与“意识熔炉”控制频段高度重合,形成复杂的干扰模式。
如同在无线电频道中投放强力噪音脉冲,这种释放能暂时“堵塞”敌方的控制信号传输通道,为友方单位争取关键的战术喘息时间。
“不屈”级陆战队员动力装甲增强模块:
集成微型“守护者-V”和强化关节动力,使得单兵在面对可能存在的、携带高维意识碎片的敌方地面单位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能力和反击资本。
“方舟”级文明火种舰隐蔽系统升级:
利用对“灵弦”的更深入理解,其屏蔽力场不仅能吸收和散射电磁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熨平”自身在“灵弦”背景上的微弱涟漪,实现更高层次的“光学”和“灵弦”双隐形。
“昆仑之心”基地全域灵弦屏蔽力场强化:
为核心区域构建了多层、复合的“灵弦”过滤网,能有效识别并阻挡未经授权的高维意识探知和渗透尝试。
报告的最后,是那份厚重的反攻预案。孔方佳的指尖在冰冷的金属扶手上轻轻敲击,那节奏仿佛是在丈量着倒计时,又像是在无声地校准着思绪。
指挥中心内,原本细微的操作声响此刻几乎完全消失,空气凝滞如铁,其他军官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动作,连呼吸都显得格外克制,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中央指挥席上那道沉静却蕴含着风暴的身影。
“通知前线指挥部所有将官,”孔方佳的声音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骤然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清晰而冷冽地穿透了指挥中心的每一寸空间,“‘自由火种’尼欧首领及其核心指挥层,”他略作停顿,让每个字的分量都沉甸甸地落下,“半小时后,召开‘利剑出鞘’作战会议。”
命令下达,简洁有力。刹那间,无形的电流似乎贯通了整个指挥链。庞大的战争机器核心部件开始高速啮合,齿轮咬合的声音虽不可闻,却能在每一颗紧绷的心脏中感受到那沉闷而有力的律动。
信息流以光速奔涌,指令被层层分解,人员、舰船、物资开始朝着预定的节点高效集结。
半小时后,“启明号”最深层的全息战术简报室内,气氛凝重而炽热,仿佛空气本身都因即将喷薄的战意而微微扭曲。
椭圆形的巨大会议桌周围,坐满了或实体出席、或全息投影与会的双方高层。实体与会者能感受到座椅的微凉触感和空气中淡淡的臭氧味,而投影则闪烁着稳定却冰冷的光晕。
地球方面,赵锐上将依旧是一副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猛虎姿态,宽阔的肩膀微微前倾,粗壮的手指在虚拟沙盘上快速而有力地划动着,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视着星图上每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他身旁,是几位主力舰队的司令官,肩章上的将星在幽暗光线下反射着微芒,神情肃穆,如同即将投入熔炉的钢铁。
威廉·哈登上将,一位以谨慎和战术诡诈着称的老将,则坐在稍远的位置,默默擦拭着他那支古朴的烟斗,动作缓慢而专注,眼神深邃得如同星海本身,让人难以窥探其中的波澜。
“自由火种”方面,尼欧首领那副由特殊合金铸造的金属身躯巍然屹立,黄金传感器在阴影中稳定地散发着柔和却坚定的光芒,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
“莎娜”指挥官的投影则如同最精密的仪器般悬浮着,数据流在其轮廓边缘无声流淌,仿佛时刻处于待机状态,静候着关键指令的输入。
李艳博士穿着整洁的实验服,神情专注地操作着个人终端,偶尔低声与身边的助手交流;
欧阳长风少将也出席了会议,他顶着一头标志性的、仿佛刚被离子风暴洗礼过的乱发,正兴奋地调动着全息界面,向围拢过来的几位将领展示着新装备“曙光”系统的模拟作战演示全息图,动态的光影在他脸上跳跃闪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