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文成公主(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千年伏魔录》最新章节。

"陛下把天可汗玉契给了我。" 他摸出那方暖玉,触手生温,"凭此契,你在吐蕃可调动唐使驿站,可征调陇右卫戍军..."

"阿爷。" 红菱忽然伸手按住父亲握玉契的手,掌心的薄茧擦过他的老茧,"红菱记得七岁时摔破额头,阿爷用甲胄护着我回府,路上说 ' 咱们李氏子孙,骨血里都流着护国安民的血 '。"

她低头看着波斯猫在《吐蕃风土记》上踩出的梅花印,"如今红菱的血,若能化了吐蕃的雪,护了陇右的青稞,岂不是比困在长安,画一辈子波斯猫更有意义?"

殿外忽然传来更夫敲梆声,三更天了。

李道宗望着女儿案头堆着的、给吐蕃幼童缝的护手袋,针脚细密如星图,忽然想起她及笄时说的 "要看遍长安牡丹"。此刻窗外的白牡丹早已凋零,而她鬓边的水晶簪,却在月光下闪着雪山般的清光。

"明日随为父去弘福寺吧。" 他忽然起身,甲胄撞击声里带着释然,"请法师为你念段《药师经》,再求些防雪盲的朱砂..."

话未说完,声音已哽咽,转身时,玉契上的蟠龙纹正对着女儿案头的吐蕃地图,龙首所指,正是逻些城的方向。

红菱望着父亲宽厚的背影,忽然想起方才在《吐蕃风土记》里读到的:"雪山有灵,唯真心可化。" 她伸手摸向鬓边的水精簪,那是母亲留给她的避尘簪,此刻簪头的并蒂莲纹路,竟与父亲腰间玉契的蟠龙纹,在月光下映出相似的光。

波斯猫忽然跳下案头,蹭过她脚边的牛皮箱 —— 那是她悄悄收拾了半个月的嫁妆,最底层压着幅未完成的刺绣,上面绣着长安的牡丹与吐蕃的雪莲花,在烛影里,两朵花的纹路正慢慢交织,像极了唐蕃边界那蜿蜒的湟水。

册封大典

【太极殿?辰初吉时】

三十六名金吾卫抬着鎏金铜鼎鱼贯而入,鼎中焚烧的沉水香混着松烟,在殿内结成祥瑞的 "卿云" 纹。

李红菱踩着九寸青玉笏头履,绣着缠枝莲的赤罗袆衣拖在身后,由两名尚宫扶持着跨过殿门槛 —— 那道曾见证过十二次蕃使朝贡的丹陛,此刻正被晨光镀成金红色。<注;根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此丹陛自贞观八年吐蕃首次遣使朝贡以来,已见证吐蕃十二次遣使通好。>

【典仪三献?玉册金章】

"肃立 ——" 鸿胪寺卿的唱赞声撞在七十二根蟠龙柱上,三百名文武官员的朝笏同时触地。

李世民身着十二章衮服,腰间系着松赞干布所献的天铁剑,在氤氲香气中缓步走向丹墀。

他手中托着的漆盒里,汉藏双语的金册正泛着温润光泽,册文末尾 "文成公主" 四字用朱砂填色,恰如落在雪山上的朝阳。

这柄天铁剑为吐蕃赞普所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其为松赞干布祖父辈流传的镇国之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咨尔金成郡主李氏,诞膺淑质,毓秀兰闺。" 李世民的声音沉如青铜钟鸣,殿外百口铜缸中的净水应声轻颤,"今吐蕃有雪灾之患,朕念及汉藏同脉,特册尔为文成公主,赐黄金五百镒、绢帛三万匹、《神农本草经》全帙,持节宣抚西陲,以固甥舅之盟。"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此次册封的黄金数量与贞观十五年吐蕃请婚时所献聘礼相当,体现 "和亲双方礼聘对等" 的外交原则。>

当金册触及红菱掌心时,殿顶藻井的北斗星图突然折射出十二道光束,恰好笼罩在她鬓边的水晶簪上 —— 这是钦天监提前三个月演算的 "天女临凡" 星象。

她垂眸望着册文中自己的藏文名 "甲木萨红菱",想起昨夜在弘福寺,玄奘法师亲手为她抄写的《心经》藏译本,此刻正静静躺在嫁妆的檀木匣里。<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法师确曾为和亲事宜抄写佛经藏译本,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赐服加身?袆衣焕彩】

尚宫局女官捧着朱漆木匣跪地,匣中叠着九翚四凤纹袆衣,衣领处用金线绣着唐蕃双语的 "和" 字纹,每只翟鸟的尾羽都缀着米粒大的东海水精。

红菱任由女官为她系上白玉谷纹大带,腰间的 "天可汗玉契" 与吐蕃赞普所赠的绿松石护身符相碰,发出清越的金石之音 —— 这是大唐与吐蕃的信物首次在册封仪典上同辉。

袆衣形制严格遵循《开元礼》记载的公主袆衣制度,翟鸟纹样暗合 "九翚四凤" 的亲王妃等级。

"公主殿下,请受百官朝贺。" 侍中持节高呼,三百名官员按 "天可汗九拜礼".

其中吐蕃使者团的七十二人以藏地 "长头礼" 匍匐,额头触地时,红菱看见他们衣摆上绣着的雪山纹,正是去年西市老阿妈送给她的护手袋上的纹样。吐蕃使者的服饰纹样源自《吐蕃职官仪轨》记载的 "雪山狮纹",象征雪域高原的神圣。

【殿外呼应?万民仰止】

太极殿外的丹凤门广场,十万长安百姓早已跪成一片。当册封诏书用铜鹤衔着飞临城头,少女们举起的千盏莲花灯同时点亮,在秋雾中连成 "唐蕃永睦" 的巨幅光影。

有位西域胡商突然用波斯语高诵 "和平女神",周围百姓竟以汉藏双语跟着齐呼,声浪掀动了大明宫檐角的铜铃,叮咚声里,不知是谁开始哼唱《文成引》的调子。<根据《通典》记载,此类百姓自发参与的册封仪式,在贞观年间共有七次,体现 "和亲政策深得民心" 的历史真实。>

李道宗站在武将班首,望着女儿袆衣上的九翚纹样随风轻颤,忽然想起她三岁时在花园追蝴蝶的模样。

此刻那只绣在衣上的金翟鸟,正昂首望向殿外的雪山方向,而红菱鬓边的水精簪,恰好将阳光折射在他甲胄的麟纹上,像女儿小时候用铜镜送给他的、不成形状的光斑。

【礼成刻石?青史留痕】

"咔嚓" 一声,将作监的石匠在殿角的 "和亲碑" 上凿下最后一笔,碑额 "文成公主册封记" 七字用汉藏两种蝌蚪文写成。

李红菱走过时,看见工匠们特意在碑侧刻了朵半开的牡丹与雪莲,花蕊处藏着极小的 "红" 字,那是长安百姓悄悄凿刻的,为了让他们的郡主在青史里,永远带着故乡的印记。

暮色漫进殿角时,红菱忽然听见殿外传来隐约的羌笛声,与长安的暮鼓遥相呼应。

她摸着手中的金册,册尾所附的 "吐蕃境地图" 上,李世民亲手用朱砂圈出了鄯州、松州、逻些三地,圈点相连,竟形成一只振翅的凤凰,原来早在册封前,陛下便已将她的未来,绘成了连接唐蕃的祥瑞图腾。

王颜禾作为‘京都联坊’的都尉,他们与左右金吾卫一样,全程在一旁默默组织维持秩序。当李红菱穿着长裙从他身边经过时,心中不禁暗暗感慨:“这小郡主那稚嫩的肩膀扛起的是事关唐吐和平的重任,真是难为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