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中断供货(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最新章节。

何裕柱察觉到他们的脸色变化,以为只是外面局势紧张引起的正常反应。

然而,在之后的用餐中,师傅和师娘心神不定的表现引起了何裕柱的注意。

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不过何裕柱表现得很镇定,直到午饭后,他让雨水回房间休息,自己则找到师傅师娘。\"师傅,师娘,关于**的事,你们是不是有什么顾虑?”

何裕柱问道。

听到这话,肖秋珍和李保国都是一愣,最终还是李保国看了一眼肖秋珍,点点头:“这不是什么不能谈的事。”

肖秋珍叹口气说:“柱子,你应该知道我家的情况。

爸妈在东直门那边开了一家粮油店。”

何裕柱点头表示理解。\"这些年因保国的事,我和家里关系疏远了,心里其实挺在意的。

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哥哥。”

说到这儿,肖秋珍脸上浮现出一丝怀念。\"对娘家,我还是挺挂念的。”

前几天家里传来消息,说粮油货源出了问题。

虽然家里经营粮油店,但规模小,无法跟大资本家相比,只是比普通人家稍好些。

货源一出问题,进货渠道受影响,自然也波及了生意。

起初靠多年积累的人脉,父母还能勉强维持一阵子。

起初以为只是寻常的波折,没想到迟迟未见好转,粮油货源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由于缺乏稳定的粮油资源,原本的人脉和渠道也都中断了供货。

这下,他们家的粮油店陷入了困境。

再找不到新的货源,连基本的运营都将难以为继。

情急之下,她爸妈托人去找肖秋珍帮忙,想着李保国在鸿宾楼工作,或许能找出解决办法。

肖秋珍得知此事后,立刻与李保国商议。

尽管娘家因李保国的事闹得很不愉快,但她明白,父母和兄长那边其实并非完全反对。

只是家族中七大姑八大姨众多,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导致矛盾加深。

若当初李保国能顺利升任国宴大厨,一切或许不会如此。

但晋升失败后,遗留的问题让部分人的利益受损。

在亲友的推波助澜下,双方彻底断了联络。

如今,娘家托人找上门来,情况显然十分紧急。

对此,李保国表示一切听从肖秋珍的意见。

肖秋珍也意识到,不管怎样,父母终究是养育自己的人,通过这次机会修复关系也算是一种解脱。

……

李保国了解妻子的态度后,立即着手调查相关消息。

巧合的是,杨老板在与城内其他商家交流时获知了一个信息:城外有一处粮食进货渠道,不过数量有限,且需自行取货。

对杨老板而言,鸿宾楼声誉卓着,合作伙伴实力雄厚,暂时还不至于陷入窘境。

得知李保国在寻找这类消息后,便告知了他。

而他们正是刚将此消息送到肖秋珍娘家不久。

何裕柱在一旁听着师傅师娘的对话,也不由得心生忧虑。\"师娘,城外进货的地方在哪儿?”

“出城向东二十里。”

李保国回答后,何裕柱的脸色变得更加沉重。

若是在别的地方,危险或许不会这么大。

城外东边正是他上次出城的方向,而且据说许大茂也在东边的村子放电影时遇到了麻烦。

见到柱子表情变化,李保国和肖秋珍也紧张起来,下意识问道:“柱子,东边到底怎么回事?”

“师傅,师娘,我觉得最好别去那里。

我们院子里那个人就是在东边碰到问题的。”

何裕柱的话让李保国眉头微皱,而肖秋珍则明显露出了担忧之色。\"消息昨天就已经送过去了,这可怎么办?”

肖秋珍是真的着急了。

两家虽然疏远,但血浓于水,况且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本想借此改善关系,却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情。

李保国神情严肃地说:“我去趟丈人家。”

这件事不能不管。

让媳妇单独去,那边亲戚的话可能会让她不舒服,所以他决定亲自前往。

肖秋珍了解丈夫的心意:“我们一起回去。”

“柱子,原本还想陪你们下午玩的,但现在有了这个情况,我和你师傅得回去通知一声。”

肖秋珍对何裕柱说道。\"师娘,这没什么特别的。

平时您和师傅已经很关照我和雨水了。

这事确实挺急的,师傅师娘不用操心我们。

我下午带雨水去图书馆或随便转转就行。\"

肖秋珍和李保国听后没多说什么,简单收拾一下便出了门。

何裕柱带着雨水跟他们一起出门,还特意叫了两辆车。\"师傅师娘,晚上我再把雨水送回来。\"

目送他们先走后,何裕柱带着雨水上了另一辆车,前往西城图书馆。

……

南锣巷四合院。“还是不愿意?\"

贾张氏坐在厅里,语气已带怒意。

媒人在她对面,听到这话忙说道:”贾嫂子,小秦的话还没说绝呢,昨天你去的时候,人家也是这么个态度啊。\"

昨天一早就跟着媒人去了乡下,家里添了台缝纫机,还拿不下个农村姑娘?

到了秦淮茹家,事情还算顺利。

毕竟,贾家买了缝纫机,不像上次只是空许诺。

在这个年代,城里有缝纫机的家庭底气都足不少。

更别说农村了,很多人连缝纫机都没见过,只听过这好东西。

所以,秦淮茹的父母及亲戚们,也不再像上次那样强烈反对。

贾张氏原以为这事已成定局,秦淮茹不过是个任由摆布的小姑娘。

没想到,秦淮茹开口时依然拒绝了。

反而说起工作和赚钱的事情。

这让贾张氏彻底无法接受。

他们家毕竟是城里人,虽然户口上的优势不如后来分户时明显。

但城里生活条件,哪是农村能比的?

吃穿用度,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即便城里的贫民区,也比农村的土坯房强得多!

秦淮茹的父母也在旁边劝说。

贾家已经买了缝纫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若非何裕柱横生枝节,即便贾家还未购买缝纫机,只是口头承诺,秦淮茹也会嫁过去。

毕竟,秦淮茹再精明,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姑娘,无非是想找个好归宿罢了。

若非自家人,谁能分辨出媒婆与贾张氏联手虚构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