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是机遇也是考验(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易中海的养老心思,被我扒个底》最新章节。

赵科长不时回头看他一眼,眼神里带着叮嘱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视察路线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王局长看得仔细,问得也细,从车间的生产流程到工人的劳动保护,从技术革新到安全生产,杨厂长和老书记在一旁应答如流,气氛严肃而高效。

当一行人走到厂区主干道旁那片集中了黑板报,宣传栏的区域时,王局长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他的目光扫过那一排排色彩鲜明,图文并茂的板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微微颔首。

\"老杨,\"王局长停下脚步,目光落在一块主题为增产节约,技术革新的板报上,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厂里的宣传工作,有起色。这些板报,内容扎实,形式也活泛,工人同志看着不累,能入心。看来,厂里在宣传阵地上,是下了功夫的。\"

杨厂长脸上堆起笑容,凑上前半步,带着点恰到好处的谦逊:\"领导您过奖了,这都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说到下功夫…\"他微微侧身,目光投向队伍后方的苏长顺,\"前些日子,咱们厂不是给部里打了报告,申请特招一个宣传口的同志吗?您也知道这事儿。\"

王局长嗯了一声,目光依旧停留在板报上,仿佛在欣赏一幅画:\"报告我看过。能让你们厂班子一致点头,还专门打报告的人,想必是有些真本事的。\"他这才缓缓转过身,目光投向杨厂长示意过来的方向,\"哦?就是这位小同志?\"

苏长顺心头一紧,深吸一口气,压下那点骤然加速的心跳,快步从队伍后面走上前,在距离王局长两步远的地方站定,微微躬身:\"局长好,厂长好,书记好,我是宣传科干事苏长顺。\"

王局长的目光落在苏长顺身上,平静而深邃,带着一种阅人无数的审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穿着朴素工装,面容尚显青涩却眼神沉稳的年轻人,片刻后,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小苏同志?很年轻嘛。宣传工作,特别是板报这种面向工人的阵地,既要讲政治,又要接地气,不容易。你…入党了没有?\"

苏长顺挺直腰板,声音清晰而沉稳:\"报告局长,前些日子,刚入党!\"

\"好。\"王局长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微微点了点头。他没有拍肩膀,只是目光在苏长顺脸上多停留了一瞬,语气依旧平稳,却多了几分温度:\"年轻人,要求进步,是好事。把心思用在正道上,把工作干扎实了,组织上,自然看得见。\"

苏长顺心头一震,立刻回应:\"谢谢局长,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视察继续。一行人边走边看。王局长似乎想起了什么,边走边对杨厂长随意提起:\"老杨,你们厂五一搞的那个话剧,《当家做主》,我后来听下面同志汇报,反响不错。工人同志们都说好,很提气。看来,你们厂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方面,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杨厂长这次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坦诚道:\"领导,实不相瞒,这话剧,从剧本构思到组织排演,主要是小苏同志一手抓起来的。我们就是提供了些支持。年轻人,敢想敢干,有想法。\"

\"哦?\"王局长脚步微微一顿,侧过头,目光再次投向跟在侧后方的苏长顺。这一次,他的眼神不再是之前的平静审视,而是多了一丝清晰的惊讶和浓厚的兴趣。

他想起之前和文化部那帮眼高于顶的文人打交道时的憋屈。那些人仗着笔杆子,动不动就讽刺他们工业部是大老粗,不懂文艺,只会搞钢铁机器。他堂堂一个工业部部长,为了争取点宣传资源,没少装孙子,眼前这个小伙子,不仅能搞出这么接地气,工人叫好的板报,还能写出,排演出引起轰动的话剧?

人才,这绝对是个人才,而且是他们工业系统自己培养出来的,懂工人,懂生产的宣传人才。

一个念头瞬间在王局长心中成型。今年国庆,部里肯定要搞大型文艺汇演,向上面展示工业战线的新风貌。

文化部那帮人肯定又要指手画脚,塞些不痛不痒的节目。如果…如果能让轧钢厂这个苏长顺,弄出一个像《当家做主》那样,真正反映工人生活,展现工业成就,又有艺术感染力的节目…那岂不是狠狠地打了那帮文人的脸?也为工业部争了口气?

他强压下心头的激动,脸上恢复了平静,但看向苏长顺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了,那是一种发现璞玉的欣赏和期待。

他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他转过头,对杨厂长低声说道,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老杨,这个小苏同志,是个好苗子。厂里要多关心,工作上,多压压担子,生活上,也要保障好,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杨厂长心头一凛,这几乎就是明示要重点培养苏长顺了,虽然不明白王局长为何如此看重这个小干事,但作为王局长的嫡系,杨厂长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郑重应道:\"领导您放心,我们一定落实好,小苏同志是厂里的骨干,我们肯定重点培养。\"

王局长不再多言,微微颔首,继续向前走去。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位大领导的心情似乎更好了,步伐也似乎更轻快了些。

苏长顺跟在后面,将王局长对杨厂长的交待听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在他心上,好苗子,多压担子,保障好,安心工作,重点培养!这几乎就是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更高位置的青云路,他强忍着心头的激动,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保持平稳。

他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机遇,源于他之前扎实的板报工作和一次无心插柳的话剧口碑爆发。而王局长那意味深长的一瞥和沉默,以及多压担子的指示,都预示着——更大的舞台和考验,可能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