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工业部内部看片会(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易中海的养老心思,被我扒个底》最新章节。

汪厂长看着苏长顺那张脸,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

这小子,绝不是什么简单的有才华,他心思之深,手段之刁钻,对人性的把握之精准…

简直是个妖孽。

但同时,一股巨大的狂喜和如释重负也瞬间淹没了他。

妙啊,这招简直绝了!

不用他汪洋当恶人,不用撕破脸,不用担政治风险,甚至…还能给老陈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让他心甘情愿地转向一个更安全,更符合主旋律,甚至可能同样能展现他才华的方向。

而且,还能顺带拍一部符合现在政策需求的工人题材电影,一举多得。

\"高,实在是高。\"汪厂长猛地一拍大腿,激动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他看着苏长顺,眼神复杂无比,有震惊,有佩服,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但更多的是一种事情彻底被解决的狂喜。

\"小苏,你这脑子…真是…真是绝了,这主意…简直是神来之笔,四两拨千斤啊。\"

他兴奋地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越想越觉得这计划天衣无缝。

\"对,就这么办,找个合适的老工人…最好是有点小错误但本质不坏,觉悟高,口才好的…排练一下…找个恰当的机会,让老陈偶遇…然后…啧,完美。\"

苏长顺看着汪厂长那副难题迎刃而解的兴奋模样,脸上依旧挂着那副人畜无害的谦逊笑容。心中嘀咕着那位素未谋面的陈编剧?

陈老师,对不住了。您呐,就安心去写工人阶级的警示录吧。您那部《机关大院》…等改开了,说不定真能成经典。

现在嘛…您就为人民服务,写点更安全的吧。

————————

三天,仅仅三天。

许富贵像是被上了发条的机器,吃住都在京影厂那间弥漫着醋酸味的剪辑室里。

老王师傅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悠着点,别把眼睛熬坏了。

许富贵只是嘿嘿一笑,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专注。

当最后一卷胶片被小心翼翼地接好,挂上片架,许富贵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

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般瘫坐在椅子上,但脸上却带着一种近乎圣徒完成使命般的满足和疲惫。

《轧出钢材筑山河》的样片,成了,老王师傅帮忙,又快速做了两个拷贝。

这三天,苏长顺也没闲着。

他在轧钢厂打卡后,就去京影厂,名义上是检查影片剪辑的效果,实则是去验收汪厂长那边的成果。

果然,这天下午,汪厂长一见到他,那热情劲儿简直比亲兄弟还亲。

拉着他的手就往办公室拽,关上门。

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得意和兴奋,挤眉弄眼地学着老陈当时的反应。

\"小苏,你是没看见,啧啧啧,老陈的那个表情,先是震惊,然后是不敢相信,接着是…羞愧,无地自容的那种羞愧!\"

汪厂长模仿着老陈的语气,带着点夸张的戏剧感,说着当时场景。

\"汪厂长,我…我糊涂啊,那位老师傅…那位为国家流过汗,受过伤的老工人,他…他都给我跪下了,求我写写咱们工人自己的事,写写那些因为麻痹大意差点酿成大祸的教训,警示后人。\"

\"可我呢?\"老陈痛心疾首,\"我还在纠结那个机关大院里那点鸡毛蒜皮的破事,我…我这是脱离群众啊,我这是忘了本啊。\"

汪厂长模仿得惟妙惟肖,最后总结道。

\"你是没听见他后面的话,那觉悟,蹭蹭往上涨,当场就拍板,《机关大院》?不写了,他要深入基层,去轧钢厂,去铁路工地,去油田,去挖掘真正的工人阶级的故事,写一部真正反映工人心声,警示后人,讴歌新社会的剧本,厂里人都说,陈老师这是…思想境界升华了,觉悟提高了。\"

苏长顺听着,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欣慰笑容,心里却憋着笑。

老陈啊老陈…您这觉悟是被跪出来的吧?这道德绑架的滋味…酸爽不?

他故作感慨:\"汪厂长,还是您领导有方啊,陈老师能迷途知返,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和创作的正确方向,这是好事,好事啊。\"

汪厂长看着苏长顺那副深藏功与名的淡定样子,心里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小子,心是真黑,手段是真高,效果也是真他妈的好。

他拍着苏长顺的肩膀,语气亲热得不行。

\"小苏,以后咱就是一家人,轧钢厂那边要是没啥特别要紧的事,多来我们厂坐坐,指导指导工作。\"

苏长顺笑着应承下来,心里盘算着:京影厂老汪这条线,算是彻底搭上了。

告别汪厂长,苏长顺带着许家父子和那卷承载着轧钢厂乃至整个工业部希望的样片拷贝,回到了轧钢厂。

杨厂长早就等得望眼欲穿,一听说样片出来了,连看都没看,直接大手一挥:\"走,咱们直接去部里。\"

他亲自开车,载着苏长顺和许富贵,带着那卷珍贵的样片拷贝,风驰电掣般直奔工业部。

————————

工业部大楼,一间临时布置的小型放映室里,气氛庄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王局长端坐在前排正中央,旁边是几位分管不同工业领域的副部长,司长,处长。

大家表面上平静,但眼神里都带着好奇和期待——工业战线第一部自己策划,自己拍摄的纪录片,还是动用了军用直升机航拍的。

这排场,前所未有,能拍成什么样?

王局长心里也有些打鼓。

剧本他看过,确实格局宏大,立意高远。

但剧本是文字,电影是画面。

苏长顺那小子,还有轧钢厂那个老放映员,真能把文字里的震撼变成银幕上的现实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