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轧出钢材筑山河》(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易中海的养老心思,被我扒个底》最新章节。
赵世武那略显富态的圆脸上,混杂着难以言喻的激动,敬佩和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
他站起身,两步走到苏长顺面前,伸出厚实的手掌,用力地,重重地拍在苏长顺的肩膀上。
\"长顺!\"赵世武的声音带着一丝极力压抑却依然明显的颤抖。
\"辛苦了,你做的…太好了!\"
他看着苏长顺布满血丝却眼神依旧锐利的眼睛,一字一句,斩钉截铁:\"这本子,一字不改,我这就去找杨厂长,立刻,马上!\"
他一把抓起那叠沉甸甸的稿纸,紧紧抱在胸前,仿佛抱着什么稀世珍宝,又像抱着一个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咱们轧钢厂,必须,全力把它拍出来。\"赵世武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这就是咱们工人阶级自己的电影,就该是这样,就该是这个样子!\"
说完,他甚至来不及多交代一句,如同捧着一簇炽热的希望之火,转身推开办公室门。
脚步带风地朝着厂长办公室的方向,十万火急地冲了出去。
走廊里回响着他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
苏长顺站在空下来的办公室里,耳边还回荡着赵科长那激动无比的宣告。
他缓缓呼出一口长气,彻夜奋战的疲惫仿佛瞬间被一种巨大的兴奋和成就感取代。
肩膀被赵科长拍过的地方,感觉沉甸甸的,那是信任和期待的分量。
他知道,这《轧出钢材筑山河》的第一个难关,已经冲过去了。
接下来,将是更紧张的拍摄征途。
而他,已经看到了曙光。
————————
次日上午,工业部那间透着庄重气息的办公室里。
王局长架着眼镜,逐字逐句地审阅着那份还带着油墨清香的剧本。
《轧出钢材筑山河》。
他看得极慢,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宽大的红木桌面。
起初是审视,眉头微蹙。
渐渐地,眉头舒展,眼神越来越亮,呼吸也不自觉地粗重起来。
看到剧本里对李庆祥,贾东旭这些普通工人充满人情味的刻画,他微微颔首。
读到钢铁洪流与生产韵律的壮美描绘,眼中闪过激赏。
而当剧本的视角从轧钢车间一角,如同雄鹰般扶摇直上,最终落在那象征着国家建设伟力的长江大桥工地,并升华到轧出钢材筑山河的磅礴主题时…
王局长猛地摘下眼镜,身体重重靠向椅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仿佛要将那份剧本里蕴含的滚烫力量都吸进肺腑。
苏长顺!
这小子,简直是个鬼才。
一个宣传科的小干事,竟能写出如此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又饱含血肉深情的本子。
这哪是纪录片?
分明是一曲献给新中国工人阶级,献给工业战线的英雄史诗。
王局长心里翻江倒海,他仿佛已经看到这部片子搁文化部礼堂一放,那帮子平时端着架子,总带着点文化人优越感的酸腐文人。
会是啥表情?震惊?难以置信?甚至…是羞愧?
一股前所未有的扬眉吐气感,像烈酒冲上头顶。
他感觉腰杆子从来没这么硬过,工业战线怎么了?我们一样能出文化精品。
一样能搞出响当当的电影,而且,搞出来的,是真正属于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带着钢铁轰鸣和汗水温度的艺术。
自己人!
王局长心里涌起强烈的认同感。
苏长顺,就是他工业部自己培养的宝贝疙瘩。
电影科?必须搞,而且要快搞,搞大搞强!
这片子,就是电影科的开山炮!
苏长顺,就是电影科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和未来的掌舵人。
有了他,有了电影科,以后工业部再也不用低三下四去求文化部那帮大爷,我们也有自己的宣传阵地,有自己的文化喉舌。
他几乎有些迫不及待想看样片了,想看到那些震撼的画面,感受那份属于工业人的骄傲。
王局长不再犹豫,一把抓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机,手指因为激动微微发颤,飞快地拨通了轧钢厂的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