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论书院如何建立(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开局被孙尚香逼婚》最新章节。

诸葛亮看着这个孩子,笑着开口了。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开口,张裕脸色就苦了,

自己这个儿子天天在他这里学了什么,

这是他评价许靖的话,

没想到被这臭小子学去乱用。

看来夫人说的对,自己是该重视一下教育的问题。

“确实难副。”

庞统哈哈大笑起来。

“我和孔明确实没做出什么事情来,

背负盛名,确实要惭愧。”

“小孩子不懂事,我回去教训他。”

张裕头大,

以前放任小孩,是他错了。

“子茂不必如此,

贤侄是块璞玉,

好好雕琢一番便是。”

“这正是我的心思。”

张裕听了诸葛亮这话,连忙点头。

“我来和你们商议书院一事,

一旦成型,

琛儿就会作为第一批学院入院,

作为表率。”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到老师家里去吧。

那里已经安排好了饭菜。”

众人没有入城,

而是去了城外,

看着一片片开垦中的田亩,

张裕突然明白了什么。

“老师把这一片都买下来了?”

“是的,买下来了,

然后招人来种田了,

只要种满三年,就可以把地拿走了。

不过三年之内,还是要交税给官府的,

老师自己只是收吃饭的费用。”

“此举大善。”

张裕哪里能不懂这些,

司马徽这纯粹就是做好事,

跟曹操历史上开垦凉州田地一个道理,

鼓励农耕,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民众的生存问题,

只要勤劳就能生存。

前一秒张裕还在夸赞司马徽,

后一秒看到了突兀在田地间的大宅子,

就有些无语。

这间装饰算不上华丽,

但是却格外气派的大宅子就这么摆在这里。

“老师什么时候这么……”

“上了年纪,享受享受也不奇怪啊。”

庞统看着大宅子。

“我老了也买间大宅子,好好修养。”

张裕想了想,才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过分解读了所谓的隐士,

谁说隐士就要过苦日子?

历史上魏晋那些只晓得清谈的所谓隐士,

哪个是穷人?

安贫乐道的那都是少数人,极少数人。

庞统直接推门而入,

一个童子看到是庞统,

就匆匆入内通报,

众人等候在门口。

司马徽则是仙风道骨的走了出来,

这么多年了,他神采依旧,

就是皱纹确实越来越多了,脸上也有了一些老年斑。

“若是再迟几年,

子茂就见不到我了。”

司马徽哈哈大笑,

张裕则是拱手。

“先生长命百岁,足以比肩彭祖。”

“我们这里不用说这种虚话,死生不足惧也。”

司马徽笑了笑。

“但是我还是怕,所以我天天都打一套五禽戏。”

“是吗?”

张裕笑了笑,

五禽戏他找华佗要的,

可是现在他都偷懒不练了。

“叙旧也等坐下来再说。”

诸葛亮招呼众人进去,

司马徽则是看向了孙夫人和张琛。

“子茂好福气,

夫人美丽,

儿子也聪慧呢。”

“您客气了。”

孙夫人微笑回礼,很是大气。

张琛则是盯着司马徽看,

然后开口问他。

“为什么你自称水镜?

你和水有什么关系?”

“清水和明镜,不都是可以照清楚自己的东西吗?

所以我叫水镜,希望可以看清自己。”

司马徽对着孩子,耐心的开口解释。

“那你看清了自己吗?”

“……”

司马徽愣了,

其他人也是犹豫了一会,

张裕则是摸着脑袋,

这个问题有点哲学意味了,

是没有答案的,

小孩子的心思可真单纯。

“没有。”

司马徽笑着起身。

“子茂,

这孩子跟着我学习如何?”

“不行。”

张裕摇了摇头。

“他要去做书院的第一批表率,

不能去做什么名士子弟。

不过只要先生接任了书院院长,

他自然也是先生的子弟。”

“看来你已经有了想法。”

众人落座,

孙夫人本想告退,

张裕一把拉住她。

“又不是什么秘密,

为何要避嫌?”

孙夫人心里甜滋滋的,

面上则是平静的点点头。

“我准备在荆益扬三洲开设书院,

以此来代替日渐衰弱的乡学,县学。

天下大乱,教化不显,

但是现在南方安定,也是时候将这些事情提上日程。”

“那让老夫接任院长,是何意?”

“老师是荆州士人之冠,

我想不到谁能代替老师,

而且老师不仕,这是最重要的。”

“我明白了,君子不党。”

司马徽笑了笑。

“不过,我的弟子在吴王手下的可不少,

我若做了院长,这个数字可不会减少。”

“那就看老师如何因材施教了。”

张裕回避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暂时无解,

就跟校友互助一样,

这种联系是没法完全切断的。

“我能问问其他两个书院的院长是谁吗?”

“扬州那边是虞翻虞先生,

益州那边是许靖许先生。”

张裕其实是不喜欢许靖的,认为虚名太重,

但是人家搞学问确实不差,所以思索再三,还是选了许靖,

正好把他从官位上撸下来,

好好搞教育吧。

“不算差。”

司马徽摸摸胡须。

“可偌大一个书院,总不会只能有一个院长教书吧。”

“那自然不会,

我会重金聘请士人,并且许以官位。

他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如果干得好,

我不介意这个职位可以做一个跳板。”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了,

庞统摸了摸下巴。

“如果这样,

那愿意来的人可不少。”

“没有才学,来再多也没用。”

张裕笑了笑。

“而且天下大乱,

有不少士人无心仕途,

只愿意钻研学问,

这些人才官府用不得,难道学院还用不得吗?”

“子茂刚才说贤侄要做第一批表率,

书院招生,年龄限制几何?”

诸葛亮发现了什么。

“还是说子茂根本准备区分开?”

“正是,我准备分三个区间。

六至九,九至十二,十二至十五。”

十五就可以提前冠礼,

张裕就没把年龄提到十八。

“十五以后如果还有求学的心思,

会有新的课程。”

张裕看了一眼司马徽。

“至于会有什么课程,就要劳烦先生烦心了。”

张裕本来是打算把现代的课程一股脑安排,

但是他很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大部分人都是文盲,

难道自己还要普及拼音?

那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自己想普及教育想的太容易。

既然如此,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思考,

他要做的就是花钱,花心思,

把专业的人都搞来,一起讨论。

“虞先生已经在来荆州的路上,到时候他会和老师一起商议。

我很快就会请示吴王,让他下令,召集钻研学问的士人,”

说到这,张裕恭敬的拜伏在地。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

让您受累了。”

张裕确实是直接把最麻烦的事情交出去了,

所以他也非常诚恳。

“你确实是把麻烦事交给老夫了,

但是老夫有信心。

不过人可不能少了老夫的。”

司马徽拿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

“这几日是我在颍川的旧友,

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把他们都弄过来。”

“那是自然。”

表面答应,

张裕发现自己又有新问题了,

他看着司马徽写字的纸,有些感叹。

司马徽是名士,用的都是最好最贵的“左伯纸”(有兴趣可以自己百度。)

可是普通人家用得起吗,

这对以后教育是个大问题,

他早就花钱投资造纸行业了,

但是造纸行业也不可能飞跃发展,

他也没那能力去指导什么,

现在的纸大多是由树皮和麻纤维制作,

部分地区已经可以利用桑皮和藤皮制作,

但是什么时候能用竹子制作,

那就真的是技术飞跃了,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