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按心意走完一程(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想要断情绝爱,功法偏要双修》最新章节。

-

惊蛰仙宗。

身着玄色道袍的姜墨,正和一位衣着朴素的女子相对而坐。这名女子戴着副眼镜,一手执一本厚重的簿子,一手执细毫毛笔。

她面带微红,神色紧张地说道:“我准备好了,请、请姜道友开始阐述吧!”

姜墨盯着认真且害羞的邱书情,一时间竟是都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论述,他所奉行的“阴阳两仪之道”。

没错……

虽说此间的氛围很是古怪,但是这俩是真的在论道。

邱书情这一来上,就是直接问姜墨如何阐述自身之道,末了还取出纸笔,全然就是一副好好学生,像是要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记好笔记。

“……哎。”

姜墨对此无可奈何,他叹息着划出一道阴阳太极图笼罩此间,硬着头皮开始论述。

“两仪的精髓就在于,万事万物都包含阴阳两面,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基。阴阳的力量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追求的不是消灭一方,而是达到一种适合当下状态的、动态的平衡。”

说到这里,姜墨引导着正在疯狂书写的邱书情看向了远处的溪流,“你看这溪水,水流不息,这是动,此即为阳;

“水本身柔和无形,能适应任何容器,这便是静,此即为阴。”

姜墨再取来一块石子,说道:“再看这块石头,坚硬稳固,这便是静,此即为阴;

“但它历经风吹雨打,内部或许有溪水冲刷的痕迹,这变化不就是动,是阳的体现吗?

“这便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玄色道袍在天地间挥动,阴阳太极图轮转不止,姜墨的声音再次响起。

“天地亦是如此。

“天在上,光明、温暖、运行不止;地在下,厚重、承载、孕育万物。

“没有天的运行,万物无法生长;

“没有地的承载,一切无所依托。它们看似对立,实则谁也离不开谁。

“这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昭示着阴阳和合、生生不息的道理。明悟阴阳,也就能明悟这世界运转的根本韵律。

“轮回之道,便在其中!”

……

姜墨的这番论述虽然说不上是背书,但是堪称是极其标准的书面语。任何一位资历较高的惊蛰仙宗修士,在观阅大部分上乘功法后,都能做出类似的总结。

这些总结说难听点就是缝合。

他上面举的那些例子,恰好就是惊蛰仙宗里,各种与阴阳两仪有关的功法论述。修炼这些功法者,都有机会能从中悟出相应的天道真意。

不过,在姜墨和孟初染感悟阴阳两仪之真意前,阴阳是不成体系的。

因为阴阳之道实在是过于广泛,从一开始就考虑阴阳两仪,只会让修士不堪重负。姜墨和孟初染如今的修行困境,就是因此而产生。

修行要以小见大。

感悟也只能从局部放大到更广阔的层面。

很少人会说,一开始就从某个特别宽泛的概念开始修行,选择这么做的下场,就会像是姜墨夫妇这样,迟迟无法进行第三次阴阳论证。

甚至说,姜墨夫妇能进行到第三次阴阳论证,都是依靠前世的积累。

若没有山河与离火,恐怕就连第一步都无法跨越。

言归正传。

虽说姜墨讲得的东西没什么干货,但是这对于山河书院的邱书情来讲,是已然足够的,毕竟她要做的只是见证他者之道,而非学习与感悟。

邱书情在听到这番论述后,也和姜墨预料的那样,没有像她的前辈们那样,就这个论述进行各种角度刁钻的提问。

诸如,

追求客观的读书人就会问:

“你说溪水流动为阳、柔和为阴,石头坚硬为阴、内部变化为阳。

“但若我将溪水视为柔的载体,流动视为柔中的刚;石头视为刚的实体,风化视为刚中的衰,你之定义就会完全颠倒。

“那么阴阳划分,是否只是主观的文字游戏?难道就没有更为客观的标准?”

追求严谨的读书人就会问:

“你强调阴阳需动态平衡。

“假如某地火山喷发焚毁万物,或冰川冻结灭绝生机,此时的阴阳,就显然是失衡的。

“那么你所谓的平衡,是否只是事后的幸存者偏差?那些因失衡而毁灭的事物,是否反证阴阳调和,并非必然规律?”

悲观主义的读书人就会问:

“你将阴阳调和默认为至高真理。

“假如有人修魔功,刻意追求极阳焚尽七情,或极阴化身虚无……

“他们主动选择失衡,并因此获得力量。平衡即善,是否只是修道者的道德预设?阴阳之说,是否无法解释极端化的合理性?”

……

姜墨不知道是,

邱书情并不是没有“想问的问题”,只是碍于她脸皮薄没好意思问而已,而这些没有被问出的问题,都被她完整地记录在她的那本薄子上。

这本厚厚的薄子,可不是什么课堂笔记。

不过这些问题,问或者不问其实都无关紧要。书院行走是来见证他者之道,而不是非要跑到别家去找茬。

从同辈的论述找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就足够。

以往惊蛰仙宗总是会被书院行走羞辱,倒也不是他们自身的问题。毕竟山河书院修士,就是全修真界最会玩文字游戏的,真要抬杠,恐怕剩下几家都会下不来台。

专门盯着惊蛰仙宗嚯嚯,多少是沾点……私仇在里面的。

或者说,也可以叫公仇?

……

论道就这样在相安无事中结束。

姜墨本以为在送走邱书情以后,他就要复归一段时间的悠闲,没想就在邱书情前脚刚踏出惊蛰仙宗山门时,就有一封匿名书信送到了他的手里。

信中说,委托他和孟初染共同护送邱书情,抵达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