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李唐王叔为何迟迟不对五姓七望世家门阀下狠手?!(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晚唐:开局一条船》最新章节。

长安的八百里加急奏疏尚未抵达,但李吉甫出使西北的消息,却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如风一般传遍了天下。

太原,王氏祖宅。

一间古朴典雅的书房内,香炉里升腾着袅袅青烟。当代家主王涯正襟危坐,手中捏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玉棋,久久未曾落下。

在他对面,一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正低声汇报着从西北传来的零星消息。

“……李相在王府盘桓近一日,出府时由西北王李唐亲自送至门口,礼遇之隆,前所未有。据驿馆线人回报,李相回馆后便闭门谢客,连夜书写奏疏,神情凝重,似有极大触动。”

王涯闻言,双目微阖,手指轻轻摩挲着温润的棋子,脸上神情淡淡地问道:

“崇文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回家主,崇文公子传回的消息跟他之前写的那些家书大体没什么两样。倒是崇良公子托人带话,明说西北王府不可敌。我等世家唯有选择加入投靠,方能确保家族血脉得以延续。”

“哦?!”

王涯很是意外地睁开眼睛,手中的棋子“啪”地一声落在棋盘上,神情惑然地问道:

“崇良这才去了西北多久?他为何会下如此断言?西北王府固然强大不假,但我等千年世家也不是吃素的!

李唐明明已经把天下读书人都得罪了,而且朝廷对其猜忌也达到极致。他此前刻意绕过朝廷出兵扳倒吐突承璀璨为首的宦党,逼反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显然是包藏祸心,狼子野心!”

中年管事低眉顺眼垂首恭听,没敢接话。

王涯自顾自地接着喃喃低语:

“淮西吴元济之乱,朝廷久拖不决,国库空虚,恐难支撑大军开销。如今李相前往西北,必是为此事而去。若西北王府肯出钱出粮,朝廷必将应允其所求。我等世家,看来须早做准备。”

“然李唐此人,心机深沉,所图甚大。他要的,绝不仅仅是钱粮能换来的东西。观其在西北这些年所作所为,他要的是名,是势,是改变天下规则的大义!”

想到这,王涯顿了顿,随即老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沉声说道:

“传信给崇文和崇良,还有范阳卢家的那个小子,让他们不要再盯着太子了。太子不过是李唐推到台前的一面旗帜。

让他们想办法,一定要弄清楚,李唐和朝廷交易的真正价码是什么!尤其是,他对淮西的态度,对天下藩镇的态度,以及……对我们这些世家的态度!”

“喏!”

同样的场景,也在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各大门阀世家上演。

一张无形的大网,随着李吉甫的西北之行,骤然收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新龟兹城的西北王府行营。

他们都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这场由淮西兵变引发的朝廷财政危机,似乎正在演变成一场足以撬动整个大唐国本的巨大风暴。

而风暴的中心,正是那位深居简出,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天下的西北王李唐。

……

船山学院,一间专门为太子李恒开辟的静室内。

李恒放下了手中的《国富论》译本,轻轻揉了揉眉心。

这本由王叔亲手所着,阐述经济运行规律的奇书,每一个字都对他固有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

所谓“看不见的手”,所谓“市场规律”,这些闻所未闻的概念,却精妙地解释了西北王府治下经济为何能如此繁荣的底层逻辑。

与之一比,朝堂上那些公卿们争论的盐铁专营、铸币盈亏,简直如同小儿科一般可笑。

“殿下,太原王氏的王崇文,范阳卢氏的卢思明,又在外求见。”

一名内侍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禀报。

“又来了?”

李恒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厌恶。

自从李吉甫抵达新龟兹城,这两个顶着“学术交流”名义的世家子弟,就像苍蝇一样围着他不放,明里暗里都在打探王叔与朝廷的会谈内容,尤其是关于淮西战事的态度。

“告诉他们,孤今日身体不适,不见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