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现实中的预警(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黄彪脸色一变,他是老中医,经历过的事情多,立刻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这…这听着怎么有点像…戾气啊?”他用了中医形容疫病的古称。

王森和桂翠虽然年轻,但也明白“群体性”、“不明原因”意味着什么,脸上都露出了紧张的神色。

“没事,大家先别慌。”张景稳住心神,也安抚着同事,“现代医疗体系很完善,疾控已经介入了。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看好眼前的病人。我会密切关注那边的情况。”

他看向桂翠:“桂翠,诊室和这边就交给你和黄老师了。王森,推拿那边也留意一下,如果有类似症状的病人,

一定要仔细问清楚流行病学史(是否来自那几个乡镇或接触过相关人员),并及时上报、建议转诊发热门诊。”

“明白!”三人齐声应道,神情都严肃起来。

张景快步走回诊桌,对等待的患者表达了歉意,迅速处理完后续的几个预约病人,然后立刻打开了手机。

杨主任已经把他拉进了一个名为“市不明原因发热中医专家组”的微信群。群里消息滚动得飞快,

不断有新的病例信息、舌苔照片(来自前线医生)、血常规报告截图被发上来,疾控中心的官员和各大医院的专家正在激烈讨论。

张景立刻沉浸进去,手指飞快地滑动屏幕,贪婪地吸收着每一个病例的详细信息:年龄、症状、舌象、脉象(由前线中医师描述)、用药反应……

高热、头痛、身痛、乏力、纳差、部分有恶心、舌质多偏红、苔多薄黄或黄腻、脉多浮数或滑数……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与刚刚经历的模拟场景,与《伤寒论》、《温病条辨》中的条文相互印证。

是伤寒?太阳病?但传变似乎没那么典型。

是温病?卫分证?气分证?但热象似乎还不够炽盛,津伤也不明显。

更像是……一种湿热为患,郁遏气机,阻遏中焦,邪伏膜原的态势?

他立刻在群里发言:“@全体成员各位老师,我初步看了现有病例信息。患者多发于夏秋之交,症见寒热(高热)、头痛、身疼、困倦、纳差、苔腻,脉数。

考虑外感湿热戾气,或暑湿挟杂,郁遏表里,枢机不利。可否重点从湿热论治?建议参考达原饮、蒿芩清胆汤、三仁汤等方思路,宣畅气机,分化湿热?”

他的发言引来了几位专家的回应,有的赞同,有的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热象更重应考虑银翘散、白虎汤之类。讨论变得更加深入。

张景一边参与讨论,一边不断对比新发出的病例资料。他注意到,来自不同乡镇的病例,虽然核心症状相似,但在细微表现上似乎略有差异,有的苔更腻,有的热更高,有的身痛更剧。

“戾气……”他喃喃自语,再次想起了模拟中的经历和古人对此的认识——疫病非单纯外感六淫,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且往往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并因人体质不同而表现各异。

就在这时,杨主任直接@了他:“张景,专家组决定,明天一早组织一个小分队,去病例最集中的河口镇卫生院实地查看病人。你准备一下,跟我一起去。”

“收到!”张景立刻回复。

放下手机,他走到窗边。窗外夕阳西下,城市的霓虹初上,一片安宁繁华景象。然而,在这片安宁之下,一场看不见的战斗已经在城乡结合部悄然打响。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胸腔里那颗因责任和挑战而加速跳动的心脏。

模拟中的训练,或许真的要在现实中派上用场了。

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药源匮乏、孤军奋战的游方郎中。他的身后,有现代医疗体系,有专家团队,有明德堂的伙伴。

但面对的,依旧是未知的病原,和亟待救助的生命。

医者的战场,从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