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辨证求因(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河口镇卫生院临时煎药点的大锅支了起来,浓郁而独特的药味——混合着草果的辛烈、厚朴的苦温、槟榔的涩滞以及黄芩的苦寒——开始弥漫在空气中,取代了部分消毒水的味道,带来一种古老而陌生的安定感。
第一批试行中医治疗的患者,大多是症状相对较轻、意识清醒的。在医护人员耐心(甚至略带强制)的解释下,半信半疑地喝下了那深褐色的、味道绝对算不上好的药汁。
张景和专家组的成员没有离开,他们留在卫生院的临时指挥部里,紧张地等待着反馈。每一小时,前线医护人员就会汇总一次服药患者的反应。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逝。
第一个小时,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反应,少数人表示服药后似乎出了点汗,身体松快了些,但体温下降不明显。
“正常。”一位老专家捻着胡须,“达原饮并非强力发汗或退热之剂,其功在开达透邪,需要过程。”
张景紧盯着反馈记录,补充道:“出汗是气机稍通的好现象。注意询问他们出汗后的感觉,是舒服还是更虚?”
反馈很快回来:出汗后,身体酸困感略有减轻,并未感到明显虚弱。
张景稍稍安心。这说明方药对路,没有过度发散损伤正气。
第三个小时,好消息开始零星传来!
“3床病人体温从39.5降到38.8了!而且他说头痛减轻了很多!”
“7床病人刚才排了一次大便,量多粘腻,便后自觉腹部胀满感大减,居然说有点饿了!”
“12床病人反映,那种周身捆缚般的沉重感松解了!”
虽然并非所有病人都有明显好转,但确切的、积极的反馈开始出现,而且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湿邪壅堵、气机不畅的状况正在得到缓解!
专家组的气氛明显活跃起来。疾控中心的官员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有效!真的有效!”卫生院院长激动地搓着手。
张景却没有盲目乐观。他提醒道:“这只是初期反应,说明大方向是对的。但疫戾之气变化多端,个体差异也大,还需要密切观察,随时准备调整方药。特别是那些体温还在39度以上的重症患者。”
他的担忧很快得到了印证。下午,一位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服药后,体温虽未继续攀升,但也未见下降,反而出现了胸闷加重、呼吸略微急促的情况。
专家组立刻进行远程会诊(通过视频查看舌象,听取主管医生汇报脉象)。
张景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舌象:舌质比之前更红,苔黄腻而干,缺少津液。
“热邪伤阴了!”张景立刻指出,“患者年老体弱,本有阴虚基础。湿邪尚未完全化开,热邪已经开始灼伤津液。原方燥烈,需要调整!”
他迅速建议:“减少草果、厚朴的用量,加入元参、麦冬、生地滋阴清热,同时加入杏仁、滑石宣肺利湿,防止湿热胶结,蒙蔽心窍!”
新的处方立刻被采纳,煎好送去。
这一次,效果显现得更快。两小时后,患者胸闷缓解,呼吸平稳下来,虽然高热未退,但精神状态稳定了一些。
这个案例让所有专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面对这种复杂的疫病,绝不可固守一方一法,必须严密观察,动态辨证,随证治之。
傍晚时分,疾控中心带来了最新的病原学检测初步报告:通过高通量测序,在患者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此前未知的、属于冠状病毒科的新型病毒!
其基因序列与已知的SARS病毒和MERS病毒有一定同源性,但差异显着,确认是一种全新的病原体!
“冠状病毒…新型…”张景喃喃自语。虽然名称陌生,但“冠”状、带“壳”的特性,以及其引起的湿浊粘腻、缠绵难愈的临床表现,似乎与中医理论中“秽浊”、“湿毒”的特性隐隐对应。
杨主任看着他,低声道:“看来,古人所说的‘疫戾之气’,并非虚言。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病毒。而中医要对付的,不仅是病毒本身,更是病毒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复杂病理状态——‘证’。”
张景重重地点了点头。中西医,是在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描述和应对同一场战争。
有了病原学结果,虽然暂时没有特效药,但防控措施可以更加精准。而中医的治疗,也因为初步显现的疗效,获得了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市指挥部决定,扩大中医治疗方案的应用范围,覆盖所有隔离点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同时,要求专家组根据初步实践,进一步优化方案,并着手研究针对重症患者以及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干预思路。
张景主动请缨,负责梳理和总结现有病例的辨证分型规律。他把自己关在临时办公室,对着厚厚的病例资料和反馈记录,结合刚刚经历的“大疫纵横”模拟经验,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夜深人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他将病例大致分为三型:
湿遏热伏,邪阻膜原型(最常见):症见寒热往来、身重酸痛、胸脘痞闷、苔腻脉滑。主方达原饮加减。
湿热蕴毒,肺气不利型:症见发热、咳嗽、胸闷、苔黄腻、脉滑数。主方麻杏苡甘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热盛伤津,气阴两伤型(多见于体弱或重症前期):症见高热不退、口干欲饮、舌红苔干、脉细数。主方白虎加入参汤合生脉散加减。
他还特别备注了传变规律和注意事项:本病易耗气伤阴,后期应注意扶正;恢复期多有余邪未净、肺脾两虚的情况,需清淡饮食,健脾益气……
当他终于完成这份初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辨证治疗试行方案(第一版)》时,窗外已经露出了晨曦。
他将方案发给专家组审议,很快得到了高度认可和少量补充后,便上报指挥部。
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份凝聚了自己和众多前辈心血的文件,张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充实感和使命感。
他从模拟中走来,带着古人的经验;他在现实中奋战,运用着现代的认知。
辨证求因,求的不是那个微观的病毒,而是天地与人之间失衡的气机,是人体正气与疫戾邪气交争的状态。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古老的中医,再次发出了它独特而不可或缺的声音。
而张景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