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疲惫与坚守(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国际视频交流会的时钟终于指向终点。屏幕上一个接一个的窗口暗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头像消失,只留下软件冰冷的退出提示音。
张景缓缓向后靠在椅背上,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持续两个多小时的高度紧张、思维激辩、语言转换(他需要同时听英文同传并组织中文回应),让他的大脑如同被榨干的海绵,太阳穴突突地跳着疼。
会议的过程比他预想的更加激烈。那位世卫组织的詹姆斯·沃森博士果然是有备而来,问题尖锐而刁钻,从循证医学的黄金标准问到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从“湿毒疫”理论的生物学基础问到药方在不同人种间的适应性。
但张景准备得更加充分。他没有纠缠于抽象的理论之争,而是牢牢抓住河口镇和全省推广的真实数据和典型案例。
当沃森质疑预防方的有效性时,他展示了医护人员极低的感染率数据;当对方追问重症治疗方案的原理时,他详细剖析了那位老年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如何通过通腑泄热、凉血开窍扭转了病情;当谈到文化差异,
他坦诚中医基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需要因地制宜,但核心病机(如湿热毒瘀)和治则(解毒化湿、扶正固脱)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他语气平和,论据扎实,既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又不失中医的理论自信。最终,连沃森博士也不得不承认:“张医生,你提供的临床观察数据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我们仍然需要更严格的RCT证据,但你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取得的经验,值得尊重和进一步研究。”
这场交锋,虽未完全说服所有质疑者,但成功地让国际学术界听到了中医药抗疫的强音,并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然而,成功的喜悦还未来得及品味,极度的疲惫便如潮水般席卷而来。
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推开椅子,想站起来,却感到一阵眩晕,不得不赶紧扶住桌子。
这才意识到,为了准备会议,他已经连续几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加上之前抗疫一线的高强度工作,身体早已透支到了极限。
窗外,天色已经彻底暗下。手机上有十几个未接来电和无数条微信消息,有杨主任的询问,有指挥部领导的祝贺,有明德堂伙伴的关心,还有李薇薇发来的简短祝贺和约访请求。
他现在什么也不想处理,只想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
但就在他挣扎着准备离开临时会议室时,手机再次震动起来。是杨主任。
“小张!会开得怎么样?我这边刚忙完,没来得及看全程……”杨主任的声音也带着浓浓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关切。
“还行,顶住了。”张景哑着嗓子回答,简单说了下情况。
“好!太好了!我就知道你小子行!”杨主任振奋了一下,随即语气又沉重起来,
“不过你那边结束得正好,刚接到传染病医院电话,又转进来三个重症,情况都不太好,西医那边有点吃紧,希望我们中医组立刻过去会诊……”
张景的心猛地一沉。刚下火线,又要上前线。疲惫的身体发出了强烈的抗议,每一块肌肉都在叫嚣着需要休息。
但他只是沉默了一秒,便立刻回答:“好,把病例资料发我。我马上过去和您汇合。”
没有犹豫,没有抱怨。这就是医生的天职。疫情不退,他们就不能退。
挂掉电话,他用力搓了搓脸,试图驱散一些倦意,然后快步走向洗手间,用冷水狠狠冲了几把脸。冰冷的水流暂时刺激了麻木的神经,镜中的自己,脸色苍白,眼圈深陷,但眼神深处的火光并未熄灭。
他拿起手机,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国际会议结束,效果良好。现需立即赶往传染病医院重症会诊。明德堂事务交由黄老师、桂翠全权处理,大家辛苦了,继续坚守。”
没有时间一一回复那些关心和祝贺了。他抓起外套和背包,匆匆离开了驻地。
夜晚的街道比往日冷清许多。出租车驶向传染病医院的方向,车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飞速掠过,却无法映入张景疲惫的眼帘。他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脑中却不受控制地闪过一个个病人的面容、舌象、脉象资料……
到达医院,熟悉的隔离流程,厚重的防护服。再次进入ICU,那种混合着希望与绝望的紧张气息扑面而来。
杨主任和其他几位专家已经到了,正围着新病人的床旁和监护仪数据讨论,个个面色凝重。
“小张,你来了!快看看这个!”杨主任看到他,立刻招手。
没有寒暄,直接投入战斗。查看病人,阅读病历,分析指标……三个新重症,情况各异,但都极其危重。一场新的多学科会诊(MDT)迅速展开。
西医专家介绍着最新的生命支持手段和药物调整方案;中医专家则围绕着“闭”、“脱”、“热”、“毒”、“虚”等关键病机激烈辩论,商讨用药策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