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一代帝师(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最新章节。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宁出发的第68天,我们从重安镇出发,前往清平堡。
话说清平堡这个地方,在春秋时期,属牂牁管辖地带;且兰国建立后,是在且兰国的范围内。
且兰国灭后,此地在不同时代,分别由不同州县管辖。
明朝洪武初年,由于此处地处西南入湘必经咽喉,明太祖在此设清平堡。
清平堡就是一个军屯之地,由此引进了许多中原的新移民。
言归正传。
我们在重安通向清平堡的驿道上行走。
一路上,四周是连绵的群山,驿道在稻田中穿过,此时正值初冬,稻田均已收割,田里灌满了水,就像一块镜子一样,蓝天与白云倒映在田里,似一幅田园风光画卷,随着我们的前进,而缓缓打开。
经过一处湿地,水面清澈,浅处长着青草,深处仿如镜面,倒映着蓝天与白云;两岸绿意盎然,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
云淡风轻。
当走近村落时,看见许多徽派建筑矗立在田园及小河两边,微微荡漾的水面,倒映着白墙灰瓦。
一时仿佛,我们还以为回来安徽家乡。
船夫轻声说:到了!
我们走进清平堡,才刚过正午。
原来,重安镇与清平堡约40里路,重安镇与兴隆的距离也是40里路,如果我们从兴隆一直走到清平堡,一天赶80里路,近百号的拖家带口是吃不消的,所以分成两天走。
清平堡虽也是军屯之地,但是小镇里的商业气息,明显比兴隆要浓厚。
看见我们十分惊喜这里跟安徽的小镇很像,船夫说:这里的汉人,都是明朝军屯带来的。汉人跟当地少数民族通婚联谊,民族之间十分友好。
我们走在清平堡的街道上,看到许多穿着不同的民族服装的人,服饰种类繁多得看不过来。
后来一问,才知道,清平堡有的地方,最多住着16个不同的民族!
在明代的清平堡,已经是民族大交融。
我们穿街过巷时,发现这里虽商业气息很盛,来往的人也很多,但每一个人稳稳地走路,不急不躁。
在明代洪武年间的我们,并不知道清平堡在后来的明清两代人才辈出。
我们经过清平堡时,是洪武二十二年,即公元1389年,距离明朝初年实施军屯、从中原往贵州移民的措施,才过了十多二十年,当时第一代来息中原的移民,还处于与当地风土整合时期。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个家族的兴起,要靠前几代人的托举。
清平堡的人才辈出,厚积薄发,得益于他们家族前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王阳明曾被贬贵州龙场驿,他于明朝正德三年,即公元1508年,沿湘黔滇古驿道南下贵州,途经镇远、兴隆,来到清平堡,眼见此处群山拥翠,良田遍野,深为所动,预言“嗣当人文蔚起”,意思是指此地日后必良才辈出。
果然,后来明清两朝,清平堡这个地方,共出了十四个半进士,百名举人。
至于为什么有半个进士?
因为在清朝康熙间,有一个叫万民钦的人,以清平学籍登进士并选庶常,但万氏原籍南昌、住籍在独山均非清平,故只能算是半个清平的进士。
清平堡在明朝曾出过一位“一代帝师”,就是孙应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