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时移世易(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最新章节。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宁出发的第72天下午,来到旧治古城。
我们经过的时候,旧治古城是麦新城,即后来的贵定县的县治治所。
旧治古城原本是且兰管辖的地方,西汉时灭且兰后,改变当地由土司割据的状况,回归到正统统治。
后来在明万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朝廷撤新贵县和定番州,取两者一个字,合并设立贵定县,治所设在平伐司,即现代的今旧治镇,同时大大地加固了城墙的军事防御能力。
明朝末年,旧治古城作为军事重镇的功能逐渐弱化。
清朝时,朝廷想将贵定的治所迁到别的地方,当时有两个选择,或留在旧治,或迁到新添卫。
消息一出,住在新添卫的人们十分兴奋,也立即引起了旧治古城居民的反对。
谁都知道,行政治所的迁移,是朝廷后续投入资源的迁移。
朝廷为什么要将远在深山中的一个治所兴师动众搞迁移?
这得从贵定的汉人说起。
吃晚饭时,饭店小二就向我们说起:这里的汉人是洪武初年从四川入黔军队的后人。
饭店小二所说的洪武初年从四川入黔军队,多姓“郎”,他们入黔后屯军在旧治古城内。
到了明万历年间,祖籍是陕西庆阳府的安汝桂被朝廷授以“明威将军”,率兵入黔征战,后来这支部队在距离旧治古城几十公里外的“新添卫”屯军,他们也带来了家眷和族人,他们姓“安”。
安姓人也进入旧治古城内生活和贸易。
渐渐旧治古城内的汉人形成郎姓和安姓两大家族,民间中流传有许多两大家族比富的传说。
清朝要将治所迁址的消息一出,有人反对,官员就提出一个办法:称土!
就是将旧治古城周边的农田土壤和新添卫的农田土壤,各取一盒,然后分别称重,谁重谁胜出。
这是民间判定土壤是否肥沃的方法之一。
古代的人,无现代那么多化验仪器,要判断土地肥沃的程度,除了看土地上边的植物生长情况,就是通过看泥土颜色质地、看泥土的保水性来观察。
肥沃的土壤,颜色呈或黑或青或黄色,土层最好超过60厘米才算得上深厚,土块疏松不板结,才易耕作。
肥沃的土壤,通常保水性也强,灌水后,泥土可以持续六到七天保住水份;瘦脊的土壤容易板结,或会快速渗水?,留不住水分。
夜晚打露后,干燥的肥土会有返潮现象,而瘦脊的土壤不会。
称重的结果,是新添卫的土壤比旧治的土壤重得多,新添卫胜出!
输了的一方就传说,对方新添卫的人想出了办法,就是往土里放入水银,才顺利胜出了。
无论如何,愿赌服输!
朝廷用了这个办法,成功实施了迁址计划。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即公元1687年,贵定的县城由旧治古城迁到新添卫,即现代的贵定县城。
话说,新添卫在我们经过的公元1389年,还只是一个新添的千户所;新添卫作为湘黔驿道交通节点,也设有驿站。
次年,即公元1390年才升格为新添卫,卫治所于新添城,即现代的贵州省贵定县新场乡。
后来,人们也清醒过来了,哪有什么私底下两族相争的阴谋?
政治家们走的都是阳谋!
或许古时候的人们不了解,是因为身在局中,而后世的人们,从地图上看,就很清晰了!
同是在黔南地区,旧治古城地处偏远且交通不便,新添卫西北与龙里县相挨,龙里再往西北,就是贵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