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平凡的感悟(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青芜志》最新章节。

晨光如薄纱,轻轻覆在村落的屋顶上。炊烟一缕缕升起,混着柴火与米粥的香气,在微凉的秋风里缓缓飘散。

沈青芜走进这座名叫“禾安”的小村时,天刚亮不久。她没有走官道,而是顺着一条被牛蹄踩出的小径拐了进来。路边晒着玉米,几只鸡在草堆里刨食,一只黄狗懒洋洋地趴在门槛上,见她走近也只是抬了抬眼皮。

村中不大,不过二十余户人家,房屋多是土墙茅顶,墙角堆着柴禾与农具。一个孩子光着脚从井边跑过,水桶晃荡,洒了一路。他回头冲沈青芜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门牙的笑容:“阿姐要打水吗?我帮你!”

她摇头笑了笑:“不用了,我只是路过。”

“那进屋坐会儿吧!我娘刚蒸好红薯!”孩子说着便要拉她的手。

沈青芜怔了一下,任由那小手牵了两步,终究还是停下:“谢谢你,但我还想再走走。”

孩子也不强求,蹦跳着跑了。

她站在村中央的一棵老槐树下,望着这寻常清晨的忙碌——妇人扫院、老人喂猪、男人扛锄出门。没有人穿法袍,没有人佩剑持符,更无人谈论灵力、境界或封印。可他们的脸上,却有种她许久未见的东西:安宁。

不是无欲无求的麻木,而是知足常乐的踏实。

她忽然想起昨夜梦中浮现的画面:跨界学院的大殿高耸入云,玉印悬空,万众跪拜。而她站在台阶之上,衣袂翻飞,眼神冷峻。那时她是“院长”,是“执剑者”,是东陆修行界最年轻的女修巅峰。

可那样的自己,真的快乐吗?

她不知道。

但她知道,此刻站在这里,闻着柴火味、听着鸡鸣犬吠、看着孩童赤脚奔跑的样子,心里竟涌起一丝久违的暖意。

她在村口寻了一户人家借宿。主人是一对年近五旬的夫妇,姓陈,男的种田,女的织布养蚕。屋子简陋,但整洁干净。得知她只是想歇几日,不问来历,也不多言,只默默腾出一间偏房,铺上晒过的棉被。

“姑娘看着瘦,多吃点饭。”陈婶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南瓜粥,又夹了块煎豆腐,“我们这儿没啥山珍海味,可粮食都是自己种的,吃得安心。”

沈青芜低头喝了一口粥,甜润顺滑,带着阳光晒透谷物后的香气。她竟觉得比任何灵膳都更熨帖肠胃。

“您做的饭真香。”她轻声说。

陈婶笑了:“哪有什么诀窍?米淘净,火候到,心不急就行。现在城里人做饭都用灶符催火,快是快了,可味道就没了。”

沈青芜若有所思。

那一日午后,她主动提出帮陈婶择菜。两人坐在院中竹席上,剥着豆角,聊些琐事。

“你们女人啊,总想着把日子过得体面。”陈婶一边掐豆筋一边说,“可体面哪有踏实重要?我家老头子脾气倔,去年犁田摔了一跤,腿肿得像馒头,还非要去补网捕鱼。我说你歇两天不行吗?他说‘一天不干活,家里就少一口饭’。唉,笨人有笨福,反倒活得长久。”

沈青芜听着,手指微微一顿。

她曾以为,修行是为了超脱凡俗,掌控命运。可眼前这对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病了忍着,累了扛着,从未呼风唤雨,也没踏破虚空,却活得如此……完整。

“婶子,您觉得幸福吗?”她忽然问。

陈婶抬头看她,眼里有些惊讶,随即笑开:“怎么不算呢?孩子孝顺,老伴没病没灾,收成够吃,冬天有炭烧。你说,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沈青芜沉默良久。

当晚,她翻开笔记,提笔欲写,却又停住。

以往她记录的,都是天地异象、灵气波动、晶石变化……可今天,她想写的却是:

“十月三日,晴。禾安村,陈氏夫妇家。午饭吃了豆角炒蛋,酱油放多了,咸了些,但很香。下午学织布,手指被梭子划破。陈婶说,新手都这样,织多了就不疼了。”

她笑了笑,继续写道:“原来,修行不在山门,而在生活。一针一线,一粥一饭,皆是道。”

从那天起,她不再赶路。

她开始真正地“停留”。

清晨随陈叔去田里看稻穗是否该割;午间跟陈婶学做酱菜,把萝卜条晾在竹竿上,一层盐一层姜片码好;傍晚坐在院前石墩上,看夕阳把屋檐染成金色,听邻家小孩背诵私塾先生教的《千字文》。

她试着做饭。第一次掌勺,米煮糊了,锅底焦黑。陈婶没笑她,只说:“下次水多点,火小点。”第二次,汤太淡,第三次,油放多了呛得满屋烟。但她坚持做下去,直到有一天,她端出一碗清炖南瓜排骨汤,陈婶喝了一口,点头:“成了。”

那一刻,她眼眶竟有些发热。

她也学织布。起初连经线都理不清,手脚笨拙,常被木梭打到手。陈婶耐心教她:“别急,布是一寸一寸织出来的,心稳了,手自然就跟上了。”

七日后,她终于织出一块粗糙却完整的布巾。虽歪斜不平,边缘参差,可她将它洗净晒干,叠得整整齐齐,放进行囊里。

她说不清为什么留它,只知道,这是她人生中第一件不是靠力量、不是靠智慧、而是靠“坚持”换来的东西。

村里人都渐渐熟悉了她。孩子们喜欢围她转,叫她“沈姑姑”。有个小女孩甚至偷偷摸摸塞给她一朵野花:“沈姑姑好看,戴花更好看。”

她接过,认真插在发间。

夜里,她坐在灯下,取出封印晶石。五道裂痕依旧,暗红微闪。她凝视良久,却没有运转灵识探查,只是将它贴在胸口,感受那微弱却持续的搏动。

“你还记得归冥谷吗?”她低声问。

晶石无言。

但她忽然觉得,它的温度似乎变了——不再冰冷刺骨,反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像被阳光晒过的石头。

她怔住。

难道……它也在改变?

第八日,村里办秋社。全村聚在祠堂前杀猪祭祖,舞龙敲鼓,摆长桌宴。沈青芜也被请去入席。她不会喝酒,只饮了一杯米酿甜酒。有人起哄让她唱个曲,她摇头羞笑,却被几个孩子推搡着站起来,最后只得清唱了一段幼时听来的民谣。

歌声很轻,调子也不准,可众人拍手叫好。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林梦冉为何宁可放弃飞升机缘,也要留在人间缝一双布鞋、煮一锅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