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木屋的烟火气(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青芜志》最新章节。

春深了。

山风依旧清冷,但已不再刺骨。溪水涨了起来,哗啦啦地冲刷着石滩,把融雪从高坡带向河谷。田埂上的药垄一日一个模样,银霜果抽出嫩绿卷须,攀在搭好的竹架上,像一群探头张望的小蛇;黄精的叶片舒展如掌,底下泥土微微隆起——那是块茎正在悄然膨大。

沈青芜依旧每日巡田,可脚步却渐渐偏了方向。

她不再只是远远望着那座松林边的木屋,而是开始走近。起初是顺路查看东坡灵草时多停留片刻,后来便成了习惯:晨露未曦时送去一碗温热的米粥,午间捎上一碟腌得脆嫩的山葵,傍晚则提着陶罐送来新熬的药汤。林梦冉从不推辞,也从不追问,只默默接过,摆上桌,等她走了才吃。

直到第五天,她刚放下食盒转身要走,却被叫住。

“青芜。”

他声音不高,却让她脚步一顿。

“你明日还来吗?”

她回头,见他站在门框下,斗篷解了,只穿一件素麻短衫,袖口挽到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灶台旁堆着刚剥下的野菜根,他正低头洗着什么。

“怎么?”她问。

“我想学做饭。”他说,“你送来的每顿饭,我都想学会。”

她怔了怔。

在这之前,林梦冉是北境巡防司最年轻的统领,执掌“夜照玉狮子”铁骑,出入星坠谷、踏破雪原,手中剑曾斩落三十六峰叛旗。他是那种生来就走在风云之巅的人,连呼吸都带着杀伐决断的气息。可此刻,他就站在低矮的灶台前,手指沾着泥水,认真地说:“我想学会给你做饭。”

沈青芜忽然觉得眼底有些发酸。

她没说话,只是走回去,掀开食盒看了看:“今天这碗粟米粥煮得太稠了,火候没控好。”

“我知道。”他点头,“我试了三次,前两次烧糊了,第三次又太稀。”

她忍不住笑了:“那你明天早上六点来药庐门口等我,我教你。”

“遵命。”他竟行了个旧时军礼,眉梢微扬,眼里难得有了几分轻松笑意。

第二天清晨,天光尚薄,鸟鸣初起。

林梦冉果然准时出现在药庐外的小径上,手里还拎着一只新削的木勺。沈青芜没让他进门,而是领着他去了村后的小菜园——那里种着几畦当季野蔬,还有她亲手移栽的几株药用香薷。

“做饭先识材。”她说,“你看这香薷,叶对生,边缘有锯齿,揉一下,有清凉气。它不仅能解暑,还能去湿醒脾,加在粥里,比盐更提味。”

他俯身细看,指尖轻轻碾碎一片叶子,凑近鼻尖嗅了嗅:“有点像薄荷,但更沉。”

“对。”她点头,“你记住了,田野里的每一味草木,都不是多余的。”

他们蹲在地头,她教他辨认哪些可食、哪些需炮制、哪些只能远观。他学得极快,不仅记下形态气味,还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一笔一画描摹下来,标注生长习性与药性归经。沈青芜看着那工整字迹,忽然想起多年前他们在星坠谷避难时的情景——那时他也这样记笔记,只不过写的是敌情布防、地形走势。

如今,他写的却是“荠菜春采最佳,凉拌清火;艾草老叶可制灸条,嫩芽可做青团”。

中午回木屋,她亲自掌勺,一边炒菜一边让他打下手。油锅滋啦作响,她让他慢慢倒入切好的野蒜片:“火不能太大,不然香气就炸没了。”

他盯着锅里翻腾的菜叶,忽然说:“我以前以为,守护一个人,是要替她挡下所有风雨。”

“现在呢?”她问。

“现在我觉得,守护,也可以是陪她一起煮一锅不会焦的粥。”他低声说,眼神落在锅沿升腾的白气上,“或者,在她累了一天后,端出一碗温度刚好的汤。”

她手顿了顿,锅铲在锅中轻轻一转。

那一餐饭,两人吃得都很慢。

午后阳光斜照进屋,尘埃在光柱中浮游。饭后,林梦冉主动收拾碗筷,沈青芜则坐在门槛上整理今日采集的药材样本。一只蓝翅蜻蜓停在窗台上,翅膀透明如琉璃,颤动着映出屋内的安宁。

“你说,我们能一直这样吗?”她忽然开口。

他正擦着那只青瓷碗,闻言抬眼:“你想一直这样吗?”

她没直接回答,而是望着远处梯田:“小时候我以为修行是为了飞升,后来才发现,真正难的不是御剑凌空,而是脚踩泥土,日复一日照料这些不会说话的植物。它们不会谢你,也不会哭,可你若疏忽一天,它们就会枯萎。”

“所以我留下来了。”她轻声道,“因为这里有太多人需要被照顾,而我能做的,不只是救一个人的命。”

林梦冉走到她身边坐下,两人肩并肩,影子被拉得很长。

“那你现在还怕不怕我打破这一切?”他问。

她侧头看他:“你是来破坏的吗?”

“不是。”

“那就不会。”

她语气平静,却重如磐石。

他笑了,伸手拂去她发间不知何时沾上的一片松针。

自那日起,林梦冉正式在村里安顿下来。

他不再只是守在木屋等她,而是真正融入这片土地。他跟着沈青芜巡视药田,学会了用竹签标记病株位置;帮村民修缮屋顶,力气大得一次扛起三根横梁;甚至主动承担起夜间巡山的任务,以防野兽侵扰农田。村民们起初对他心存敬畏,毕竟那匹黑马上背负的传说太多,可渐渐发现这位“外乡人”不仅不倨傲,反而处处谦和,便也慢慢接纳了他。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厨艺进步神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