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快餐构想(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最新章节。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裁缝还夸她的想法很有意思,递给她一张名片:“有机会可以合作。”

回工作室的路上,陈婧难得地露出笑容:“今天表现不错,记住,设计师不仅要会画图,还要会表达自己的理念。”

最后一个周末,沈秀竹独自去了尖沙咀。她在各大百货公司转了一整天,仔细研究每个品牌的陈列方式和价格策略。

她买了几本最新的时尚杂志,又淘到一些特别的面料辅料。

晚上回到宿舍,她开始整理行李。行李箱里塞满了各种资料和样本,那本厚厚的笔记本已经写得密密麻麻。

她抚摸着笔记本的封皮,突然觉得一个月前的自己是那么稚嫩。

临行前的晚上,陈婧请她在楼下的茶餐厅吃饭。

热气腾腾的干炒牛河端上桌时,陈婧突然说:“以后要是来香港发展,可以来找我。”

沈秀竹夹菜的筷子顿了一下。她抬起头,看见陈婧眼里的认真。

“谢谢老师。”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我还是想先回去把兰竹做好。等我们在内地站稳脚跟,一定会再来香港开分店。”

陈婧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往她碗里又夹了个虾饺。

第二天清晨,沈秀竹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告别工作室。

陈婧送她到楼下,突然塞给她一个小纸袋:“路上看。”

巴士驶过青马大桥时,沈秀竹打开纸袋,扉页上有陈婧的赠言:“给最有潜力的学生。”

她抱紧那本书,望向窗外湛蓝的海面。

南方潮湿的热浪扑面而来,与燕京干冷的空气截然不同。

她深吸一口气,将书小心地收进随身挎包,朝着约定的见面地点走去。

与妹妹秀竹分别后,沈秀兰并没有立即返回BJ。

她决定在深圳多停留几日,好好考察这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

走在深南中路上,她注意到道路两旁正在兴建的高楼大厦。

正午时分,沈秀兰恰好路过一栋刚刚投入使用的写字楼。

玻璃大门不断开合,涌出成群穿着衬衫西裤的年轻白领。

他们步履匆匆,脸上带着忙碌工作后的疲惫与急切。

沈秀兰停下脚步,站在一株榕树的荫蔽下静静观察。

她看到这些上班族大多直奔街边的小摊贩,购买用泡沫饭盒装盛的简单餐食。

有些人甚至一边走路一边扒拉着饭菜,显然是要赶时间回去工作。

“老板,快一点,我赶时间!”

“今天有什么菜?算了算了,随便打一份吧。”

“又涨价了?五块钱的盒饭现在要六块了?”

此起彼促的催促声中,沈秀兰的眉头微微蹙起。

她注意到这些快餐虽然价格便宜,但菜品种类单一,油汪汪的炒菜看起来毫无食欲。

更重要的是,就餐环境相当简陋,人们只能站在路边或者带回办公室用餐。

一连三天,沈秀兰都在不同时段的写字楼区观察。

她发现午餐时段的快餐需求量大得惊人,但供给质量却参差不齐。

这让她想起燕京正在兴起的写字楼区域,那里的白领们同样面临午餐难题。

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除了正餐火锅,市场还需要标准化、高品质的中式快餐。

沈秀兰立即行动起来。她走访了深圳多家快餐店,从街边小店到稍具规模的连锁快餐。

在罗湖区一家名为快美味的餐厅里,她点了一份招牌套餐,坐在角落细细观察。

这家餐厅装修简洁,墙上挂着醒目的菜单牌,标注着ABCD四种套餐选择。

沈秀兰注意到,虽然菜品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但采用了保温设备,看起来比街边摊要卫生许多。

沈秀兰慢慢品尝着眼前的红烧肉套餐。味道说不上多好,但胜在快捷方便。

她注意到短短半小时内,这家不足五十平米的小店已经接待了近百位顾客。

“老板娘,生意很好啊。”结账时,沈秀兰状似随意地搭话。

收银的老板娘头也不抬地找零:“还行吧,主要是附近写字楼多。”

“一天能卖多少份啊?”

“中午忙些,三四百份总要的。”老板娘突然警惕地看了她一眼,“你问这个做什么?”

沈秀兰笑笑:“觉得好吃,想在我们那边也开一家。”

老板娘脸色稍缓,但还是不愿多谈。沈秀兰知趣地离开,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沈秀兰又考察了多家快餐店。

她发现这些店铺大多存在共同问题:菜品质量不稳定,卫生条件一般,缺乏统一标准。

但同时,它们的生意都相当红火,证明市场需求确实存在。

一个雨天的中午,沈秀兰躲进一家港式茶餐厅避雨。

这里环境明显好于之前的快餐店,价格也高出不少。

她点了一份碟头饭,注意到周围坐着的大多是穿着体面的公司职员。

“这里的烧味做得不错。”邻座一位戴眼镜的男士对同事说,“就是价格贵了点,不能天天吃。”

“是啊,要是能有既好吃又实惠的快餐就好了。”同事附和道。

这番话让沈秀兰若有所思。她想起自家火锅店里那道颇受欢迎的香菇滑鸡饭,还有女儿最爱喝的酸梅汤。

一个试水的计划在她心中慢慢成形。

回到宾馆,她连夜翻阅这些资料,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她想到可以在BJ先做试点。秀兰火锅王府井店午市客人相对较少,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段测试快餐套餐。

香菇滑鸡饭本来就是火锅店的招牌主食,酸梅汤也是现成的配方,这两样组合成套餐再合适不过。

沈秀兰开始详细规划起来。

天快亮时,沈秀兰终于合上笔记本。窗外的深圳开始苏醒,又一批白领即将开始忙碌的一天。

她站在窗前,望着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心中充满期待。

快餐行业或许没有火锅那么光鲜亮丽,却能解决更多人的日常需求,市场空间甚至可能更大。

沈秀兰收拾好行李,准备返回BJ。在去火车站的出租车上,她最后看了眼那些行色匆匆的白领人群,嘴角微微上扬。

“很快就会不一样的。”她在心里默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