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善水村(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书七十年代吃瓜群众的自我修养》最新章节。

这一觉睡得十分香甜解乏,林玉竹是被李向晚拍醒的,睁开眼还睡眼朦胧,没反应过来自己在哪,呆呆的样子让李向晚一阵轻笑。

等林玉竹清醒过来,她们似乎已经到了村口,有不少好信的小孩子都围了过来看热闹,现在农忙时节,家家户户的大人都在地里下工,没人会有闲心来看知青。

再说早几年就陆陆续续的来过几批知青,知青对村里人来说已经不新鲜了,有的听说又有知青要来村里,满嘴的嫌弃话。

这些知青一个个娇弱得很,干个活都能累病了,你说还能干个啥?又不能让他们饿死在村里,活又干不了多少,过来平白的分他们粮食,怎么想都不划算。

村里就一头牛,村长宝贝得很,能接她们到村口已经是很讲良心了,有的村,离村口还有个几里地,就让人下来自己走回村。

待几个人拿着行李下了车,村长说道:“王阳你带几个娃儿回你们住的地方,这牛我得拉回牛棚吃草,就不陪你们了。你们几个娃今天休息休息,明天一早跟着王阳他们去上工。”

几人点头表示听明白了,跟村长道别后,王阳说道:“你们来得还算是时候,秋收前也能攒点工分换粮。我刚来那会儿是冬天,村里粮仓里粮食也不多了,同来几位知青分的粮并不多,后来还是拿钱偷偷跟村长商量,才换了点粮出来。”

林玉竹听了下,知道这其实是变相的拿钱买粮食了。这个消息不算坏,只要兜里有钱,饿不死人。只是对兜里没钱的知青,就不是什么好信号。

张艳秋知道知青都是一起住的,大家一个锅里吃饭,这会儿有个同乡,她才好意思问道:“那粮食都是混着一起放,大家一起吃吗?”她心里有点忐忑,她一个女生肯定是吃不过男生的,要是粮食混着一起放,就要吃亏。

王阳一笑表示了解:“大家都有自己的粮食袋子,做好记号,你一顿吃多少,就拿多少的粮食出来一起煮,谁也别多吃谁的。”

张艳秋听了,瞬间松口气。

林玉竹暗自诧异,她记得剧情不是这样的,因为吃饭的事还闹过纷争,最后都各自与相好的人煮一锅饭吃。由此看来,剧情和现实情况还是有出入的。

林玉竹和李向晚这会儿脑路竟是一致,吃大锅饭,那如何拿出空间的食物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不可能她们隔三差五就拿出些好东西出来分享吧!

别说自私不自私的,就是干部家庭也没有几个能隔三差五拿肉改善伙食的,这会儿大家都艰苦朴素得很,票据的产生就是为了控制国民购买量,你买个肉都要分两来,真拿出肉来,根本不敢超过半斤,这点肉分着大家吃,估摸一人两三口就没了,连个肉味儿都尝不出来。

二人不约而同地皱眉深思,作为吃猪肉能吃到腻的人突然吃不到猪肉是她们所不能忍受的,由奢入俭难。

李向北这会就已经开始对李向晚有了好感,所以会不时关注她这边,看人眉头紧锁的样子,关心地问道:“怎么了?不舒服?”

李向晚心下一暖,摇摇头:“没,就是有些累了。”

张艳秋看着二人,表情里蔓出些许酸意。

林玉竹还在想着自己的潇洒日子如何来临,默默地跟在王阳身后走。

知青住的地方其实是村子里绝户老人过世后遗留下来的房屋。这年代,村里除了曾经地主家是砖房外,其他人家基本都是土房,看上去不太结实的样子,可却冬暖夏凉。林玉竹知道土房常年注意修葺也很结实,东北下大雨发大水的几率不算大,只要冬天不让雪压塌了房顶,还算安全。

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小院,其中自有条理,有的还拿木头盖个仓房来放农具和柴火,有的人家还会在后院搭鸡窝狗窝,一般后院也有猪棚,反正进院,不归拢好就会看上去很是脏乱。来到知青点,林玉竹的第一印象是,院子还算干净,挺好。

李向晚和张艳秋看着眼前矮旧的土房,脸色比下汽车时还苍白,二人胸腔涌出一股酸涩。

知道下乡苦,可她们没想到会住这种一看就可能会倒的房子。

林玉竹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承受能力还算可以,可那两个妹子就有点崩了。乡间小路都是土地,走一趟,原本黑色的布鞋已经都染上一层土,裤脚也有了灰尘,都是爱干净的女孩,心里是五味杂陈,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来。

知青点还有三位知青同住,两个女生、一个男生,女生胆小,不敢住在老人住过的房间,而这土房总共就两个睡人的房间,女知青便睡在比较大点的房间。

土房一开门就是厨房,没有客厅,来个客人只能在厨房坐着。

那三位知青都在上工,还没下工回来,王阳带四人进屋,几个女生看着屋里因总踩踏已经结实了的泥地已经不知作何感想了。

林玉竹也有些意外,不禁捂脸,唉,艰苦的年代。

这年代只有办公单位可能是水泥地,城里的百姓家,基本都是红砖铺的地,红砖就是盖房子的那种红砖头,不是地板砖,那会儿可没有,家里干净的平时还可以没事在地上洒洒水去去灰尘,要是不干净的这屋里灰尘大的很,所以说,那个年代,衣服和皮肤都干干净净的人不是很多。

而乡下,不好意思,没有砖头铺地这么一说,家家都是泥土地,其实踩惯了这泥土地结实的很,反倒不容易起灰。

王阳看着她们不太好的神色笑了笑,心里感叹着,他来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如今习惯了也没什么了,也不知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