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交流会?(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七零,我靠兽语成团宠》最新章节。
叶卫华在傅逸家安顿下来的第三天晚上,就着书桌上那盏明亮的台灯,铺开信纸,郑重地写下了来到华城后的第一封家书。
他有许多话想说,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要把这几日的见闻和感慨都倾注其中。
几天后,这封厚厚的信跨越千里,终于送到了杏花村叶家小院。
正是傍晚时分,糖坊刚歇工,灶房里飘出晚饭的香气。
叶蓁蓁还在糖坊里清点最后的账目,院子里只有叶全国、李秀兰和刚卸完货回来的叶卫诚。
“信!是卫华的信!”叶卫诚眼尖,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信,激动地挥舞着冲进堂屋。
“快!快念念!”李秀兰立刻放下手里的针线活,连叶全国也把旱烟杆往桌上一搁,凑了过来,脸上是掩不住的期盼。
叶卫诚小心地拆开信封,取出厚厚一沓信纸,清了清嗓子,开始念:
“爹、娘、二哥、蓁蓁,见字如面。我已平安到达华城,一切顺利,勿念。”
开头几句就让李秀兰红了眼眶,连声道:“好,好,平安到了就好……”
叶卫诚继续往下念,声音里也带着惊奇和兴奋:“傅逸同志人真的很好,我一下车,他就在车站等着了,等了我半个多钟头呢!他怕我没地方住,直接把我接回了他家里。他母亲魏琴阿姨特别和气,一点架子都没有,对我跟对自家孩子似的,一来就给我收拾了一间单独的屋子,窗明几净,床单被褥都是新换的,还带着阳光味儿……”
听到这里,李秀兰忍不住抹眼泪:“哎哟,这……这傅逸一家子,真是菩萨心肠!咱卫华这是遇到贵人了!”
叶全国也重重地点了点头,眉头舒展,吧嗒了一口早已熄灭的旱烟,心里那块关于儿子在外吃苦的石头,总算落了一半。
信里,叶卫华细细描述了傅逸家的样子,不大的四合院,干净整洁,透着书香气;写了魏琴阿姨如何给他夹菜,叮嘱他添衣裳;写了他那份受宠若惊的感动。
“医院这边,陈教授要求很严格,但人很正派,不嫌弃我是农村来的。我现在白天跟着他在门诊,看他怎么问诊、开方,见识了好多以前听都没听过的病和治疗方法。晚上陈教授会抽时间给我补课,从最基础的理论讲起,还借书给我看。同屋的两位同志人也挺好,愿意跟我交流……这里一切都好,学习机会难得,我一定珍惜,你们放心。”
叶卫诚念到后面,声音越发响亮,仿佛三弟的见闻也让他脸上有光。
“这小子,运气真不赖!”叶卫诚咧着嘴笑,“又是专家教,又是住干部家,这学习条件,咱村头一份儿!”
李秀兰双手合十,对着北方拜了拜:“老天保佑,傅逸一家都是好人,等卫华学成回来,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叶全国虽然没说话,但眼角深刻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显露出内心的宽慰。
他拿起烟杆,这次终于点燃了,慢慢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仿佛看到了三儿子穿着白大褂,在城市大医院里认真工作的模样。
这时,叶蓁蓁也忙完回到了家。
一进院门,就感觉到气氛不同,爹娘和二哥脸上都带着喜气。
“蓁蓁,快来看!三弟来信了!”叶卫诚扬着手中的信纸。
叶蓁蓁快步走过去,接过信纸,一目十行地看完,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信里虽然没有明说,但她能从三哥质朴的描述中,感受到傅逸及其家人的细心与周到,那份超越寻常的帮助,让她心头暖意融融。
“这下可放心了,”李秀兰拉着女儿的手,“有傅逸和他家照应着,卫华在那头吃不了苦。”
叶蓁蓁点点头,目光再次掠过信纸上“傅逸同志人真的很好”那几个字,心底某个角落悄然松动,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与感激悄然蔓延。
她知道,三哥这条路走对了,而傅逸,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白似乎也感受到家里的喜悦,绕着叶蓁蓁的脚边“喵喵”轻叫,而大胖橘则依旧揣着爪子趴在窗台上,只是耳朵微微动了动,将屋内温暖的对话尽数听入耳中。
这封来自远方的信,像一颗定心丸,让叶家小院笼罩在一种踏实而充满希望的氛围里。
前方的路,似乎因为这份跨越山海的善意与扶持,变得更加清晰和明亮。
叶卫华那封详尽的平安信,像一阵暖风吹遍了叶家小院,连带着糖坊里熬糖的烟火气都似乎更添了几分干劲。
日子一天天过去,杏花村迎来了深秋,而华城那边,新的消息又顺着邮路翩然而至。
这次的信比上一封更厚,叶卫华显然已经渐渐适应了城市的学习生活,笔触也从容了许多。
他详细描述了在医院跟诊的见闻:如何第一次亲眼见到X光片,如何学习使用听诊器,陈教授在查房时对病情的精辟分析,以及他自己如何笨拙却又认真地写下第一篇病历。
信纸间还夹着一张小小的、裁剪下来的报纸边缘,上面是一则关于“社队企业成果交流会”的简短预告,是傅逸特意找来给他的。
“爹、娘、二哥、蓁蓁,”叶卫诚念着信,“傅逸同志看到这报纸,说这对咱糖坊是个好机会,让咱一定重视。他还说,如果需要什么材料或者证明,可以写信告诉他,他在城里想办法。”
叶蓁蓁接过那张小小的剪报,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面,心头滚热。
傅逸总是这样,身在远方,却时刻关注着她们这边的情况,连这样的信息都替他们想着。
“交流会!这可是大事!”叶卫诚摩拳擦掌,比谁都兴奋,“蓁蓁,咱们可得好好准备,不能给傅逸丢脸,更不能给咱杏花村丢脸!”
叶全国和李秀兰也连连称是。
一时间,叶家小院的中心又回到了糖坊的未来发展上。
……………………
与此同时,华城医院里,叶卫华的学习也步入更深阶段。
陈景明教授发现这个农村来的年轻人不仅吃苦耐劳,更有一种难得的敏锐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