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盐碱地治理(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爆改好孕系统种田,我成科研大佬》最新章节。

禾穗从安平市出发,抵达西潭省的涌苹市的高铁站,只比匡星和汪翰晚了十分钟。

涌苹市土壤改良与治理小组的组长带人过来接的,双方都是讲究效率的实在人,没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碰头后直接马不停蹄地去到下面的东溪乡。

整个西潭省的地形有90%都是平原,这里土壤盐碱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耕作管理不当,在引水浇田的时候大水漫灌,灌水后没能及时耕锄,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积盐,属于次生盐渍化。

二是受河流影响,河水侧渗使地下水位抬高,导致河道两旁的土地积盐。

东溪乡属于前者,也是涌苹市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

以前这里也算是个富饶之乡,自从土地出现问题,长不出作物,经济就开始往下走。

土壤改良与治理小组刚成立三年,在盐碱地的治理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无论哪一种方式,无不耗时费力。

目前已经有科研人员研究出耐盐碱的农作物,东溪乡这边现在种的基本都是此类。但是,土壤盐碱化不仅关系到粮食的产量,更关系到自然环境好坏。尽管有此类作物的出现,该治理的还是要自治理。

他们这边之前秋施时用的就是禾氏农业生物研究所的有机肥,施肥过后特地给土壤做过检测,肥力确实大大提升。

随后便又订购了一批,打算用在盐碱地的治理上,还在等订单呢,就先接到了禾氏农业生物研究所的电话。

组长一听,那可太好了呀,当即就对禾穗他们表示热烈欢迎。

禾穗三人到达的时候,有机肥正好也送来了。午饭过后,三人和小组成员一起开会制定方案,最后便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小组这边已经提前跟一位老乡沟通好了,划了他家的二分地作为实验田。

次日,机器一到,就先将这块地深耕一遍。

一般情况下,耕作深度要因地制宜,得综合考虑土质、耕层、耕作时的天气、种植作物等各项条件,而对于盐碱地,一次不能耕得过深,否则会加重耕层土壤中可溶性盐的含量。

但是,现在有“进阶版”的有机肥在,只需要考虑天气就好——前天刚下过雨,今天天气晴朗,很好!

地也可以翻得稍微深一点,因为像小麦、大豆、玉米这一类的农作物,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根系可以扎至两米左右。

不过翻地是不可能翻到两米深的,那就相当于是挖个大坑在碎土回填了。

机器在地里运作的同时,禾穗他们在准备有机肥,按照这块地检测出的综合数据,按比例调配有机肥和青炼果核提取液。

这一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在之前的试验中禾穗他们发现,青炼果核提取液少了没用,多了也没用,所以必须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精确配比。

在第二遍耕作之前,将肥料撒进地里,再进行一遍深耕,将二者尽可能均匀混合。

耕完后,需要再耙几遍,可以破碎表层土块,疏松表土,有助于提高地温。

随后还要把土壤表层适当压实,有条件可以再覆盖一层干草上去,保温保墒,有助于有机肥中的微生物繁衍,也有利于青炼果核提取液将土壤中多余的可溶性盐“吃掉”。

等全部工作完成,已经大半天过去了。这块地就保持这个状态,暂时不要动它。看天气预报,未来这三天会有小雨,小雨没关系,如果雨太大的话,还要再提前盖一层塑料布在上面。

三天后,禾穗他们取样检测,这块地的表层土壤已经和一般正常土壤无异了,甚至肥力还要好一些。

老乡热切地问:“那以后是不是想种啥就能种啥了?”

“当然,”禾穗耐心地解释,“但是以后还是得注重土地的养护。现在这块地还是最好先养几天,然后可以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耐寒蔬菜,看看成果。”

“好好好!”老乡可高兴了,“咋这么神奇呢?”他心里已经在计划这二分地要怎么规划种什么菜了。

这几天还有不少村民来围观的,看到实验出成果了,就问自家那些还没有种东西的地能不能也给养一养。

禾穗他们过来一是为了实践检验,二也是为了把方法和青炼果核提取液送过来。其他的盐碱地该怎么改良治理,就要看小组接下来的规划了。

离开涌苹市后,禾穗三人就直接去了另外两个市。

这两个市的盐碱地都是受河流的影响形成的,这个就需要河道治理并行,就不在禾穗他们的能力范围了。

和在涌苹市一样,他们留下了方法和提取液。

随后回到研究所,又带了一批新的提取液出发,去到沿海的一个省,去帮忙治理滨海盐碱土。

这两趟出差结束,时间就进入了12月初。

镇川那边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他和计宰表叔去到西北鼓梁省研究院,还真的找到了合适的平替材料,也不算便宜,但至少比他们现在用的材料价格低一些,所以新型插秧机三代机型即将问世。

而研究所这边又陆续接到各地的电话,他们已经听说了神奇的盐碱地治理方法,想请禾穗三人也过去给看看。

这样一来,研究所种的青炼所结的果实数量就一下子捉襟见肘起来,又要拜托种植基地帮忙了。

0308一听,顿时兴奋:“快,穗穗,你快去!让我从里面打破他们的‘金钟罩’!”

禾穗:“宝,你难道没有听到我跟李部长打电话时说了什么吗?”

030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