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耀武(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魏芳华》最新章节。

广武之战的结果,盛乐这边仍未收到消息,但也快了。

攻打雁门郡的叛军里面,也有居住在平城附近的鲜卑人,所以第一时间便会向盛乐报信。只不过盛乐在钟山(大青山支脉蛮汉山)以西,隔着山脉,送信过去也要花一些时间。

在盛乐暂时主事的人,乃大汗拓跋力微的太子,沙漠汗。

虽然匈奴北部等叛乱的联军消息还没传来,但叛乱没能让晋军回援,邓艾军仍在向盛乐逼近,如此情况倒是早就确定了。

所谓围魏救赵的谋划,已然彻底失败,作用只是调动了晋阳那边的援军而已。而且大汗力微的兵马,现在仍被困在大河西岸,显然已经来不及驰援盛乐!

诸般手段失效,如此不利形势之下,欲挽救盛乐显然已不太现实!沙漠汗早已决定,放弃盛乐,带着部众先暂避锋芒!

若非大汗的宠妃楼库氏极力反对,沙漠汗早就撤离盛乐了,根本不会拖到最近。

“待汝父汗回来,一定会怪罪汝!”楼库氏跟着大队人马已经出城两天了,到如今却还在埋怨。

沙漠汗的性格远不如他父亲暴戾,但此时他的眼睛里也闪过了愤恨之色!

他反驳道:“盛乐的兵力不足,出城决战打不过邓艾,守也守不住,反而应该早点走。”

若非以前有很多酋帅支持悉鹿,一时半会还没改变态度,仍旧与楼库氏来往密切,沙漠汗也不至于决定一件事如此拖沓!

实际上这也怪大汗力微。力微是圆脸长得黑,沙漠汗的相貌却大概随母,长了一张方脸,因此一向不太受宠,至少比悉鹿差多了。

大汗的态度,当然会影响到部下。于是沙漠汗作为长子,得到的支持竟远不及弟弟悉鹿。

“真是软弱啊!”楼库氏也不讲道理,直接反唇相讥。

沙漠汗听罢,怒火中烧,险些发作。不过他此刻看待美貌的楼库氏,只觉愈发面目可憎!

果然妇人并非生得貌美就看着顺眼。沙漠汗贵为大汗长子,对楼库氏的感官,竟与那些牧民和奴隶差不多了。在普通牧民眼里,楼库氏这种贵妇的姿色与他们毫无关系,她的眼中只有冷漠俯视,还跟着权贵一起欺辱牧民,加上牧民们对她、并不像对大汗那样有着极大的敬畏心,所以大伙除了想有机会用强,那是一点好感都没有。沙漠汗此刻亦有同感。

沙漠汗甚至怀疑,这个楼库氏根本不是什么匈奴天女,完全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借此攀附父汗。

他强忍下了怒气,不再吭声,与这妇人争执没有任何作用!只是他不禁又回头了一次,再次眺望南边的盛乐方向。

这次确实损失惨重!盛乐作为拓跋鲜卑的王帐所在,城中囤积了巨量物资,根本无法全部带走。

还有大量农人、牧民以及工匠,或是没有马,或是来不及撤离。等大汗回来,沙漠汗也要面临怎么解释的问题!

楼库氏见沙漠汗不说话,也没继续多言。只是楼库氏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鄙夷之色,似乎还撇了撇嘴,好像觉得沙漠汗的忍让、正好说明了软弱。

无声的一个眼神,却忽然刺痛了沙漠汗,比言语更加有效。

就在这时,南边有斥候快马奔了过来,找到沙漠汗所在的地方,斥候便勒住战马,下马弯腰道:“禀太子,晋军的马军追过来了!”

周围的人们一听,顿时惊惧嘈杂起来。

“晋人为何不先去攻打盛乐,却这么快追来了?”有人惊呼。

盛乐的王子、贵族,以及家眷虽然都撤离了,还带上了大量部众,但盛乐城中依旧留下了一些抵抗力量,并有无数财货。按理晋军确实应该先设法拿下盛乐才对。

沙漠汗回顾左右道:“把笨重的车辆都丢弃,加快速度北行,吾带兵去阻拦晋军!”

忽然有个年迈的部下劝道:“太子正该坐镇在中军,仆愿带兵前往!”

沙漠汗感受到了部下的忠诚和好意。此时带兵阻击,鲜卑人士气低落,很可能吃败仗。如今沙漠汗的权威有些不足,若是再亲自带兵吃了败仗,自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沙漠汗轻轻点头,答应了部下的请求。

次日邓艾便亲自抵达了盛乐城,随即听到了禀报,昨日晋军追击鲜卑人,遭遇大战,斩获颇丰!

邓艾看着盛乐城那边,正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盛乐城内的守军并不强,昨日一天就攻破了,此时城中的大火仍未熄灭,到处都有滚滚浓烟升到空中。

邓艾忽然下令道:“遣使追……追上令狐将军,叫他尽量……多杀伤敌军,一定要把尸体、都运回来。”

立刻有部将抱拳道:“喏!”

此时邓艾竟然不关心昨日晋军抢到了多少东西,也不安排怎么彻底毁掉这座城。他只是继续下令,收集盛乐中斩获的敌人尸首,都抬到城外。

随后邓艾骑着马在城外转了一圈,然后停在城西门外的大路旁,颇为满意地犹自点了点头。

簇拥在邓艾身边的诸将、官终于渐渐明白过来,邓艾多半是想在这里筑造京观,以便炫耀功绩和武力!这样的事迹,虽然比不上封狼居胥,但终究也能留名竹帛。

而且他还十分细心,担忧城里的敌人尸首不够,专门让令狐愚把战场上的敌尸也运回来!

拿下拓跋鲜卑王帐所在的盛乐,本是全胜的大喜日子,但见邓艾要这么干,众人的兴奋都冷却了八分。

段灼是跟着邓艾多年的心腹,只得靠近过去,委婉地小声劝道:“此次陛下御驾亲征,筑京观之事,明公何不先请陛下诏令?”

邓艾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等到……诏令,这些都臭了!”

而且他还拍了拍腰间的环首刀,又向段灼递过去一个安心的眼神。据说那把刀是皇帝陛下当年亲手相赠,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刀的真假。

眼见段灼都劝不住邓艾,随行的文武也不愿多说,众人只得硬着头皮继续恭贺邓艾立下大功,不再提京观之事。

好在邓艾虽不听劝,却也没有迁怒段灼,毕竟两人之间的信任,不是一点争论可以破坏的。

不多时,段灼又出了个主意,建议邓艾一面准备筑京观的事宜,一面派人向陛下奏报。邓艾这才终于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