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IMO卫冕巅峰,教育生态奠基(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系统要我成恶母,我非养他成男主》最新章节。

正等待着少年用玻璃珠搭建的逻辑,书写新的传奇。

挪威奥斯陆的 IMO决赛考场里。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薄栖川的试卷上投下细长的光影。

当压轴题“球面动态轨迹问题”的德语题干出现在屏幕上时。

全场选手发出一阵低低的骚动。

题目不仅要求用德语书写证明过程,还需结合动态几何模型推导轨迹方程。

光是理解题干里的“kugelf?rmige Trajektorie”(球面轨迹)和“dynamische Koordinate”(动态坐标)等术语。

就足以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薄栖川指尖捏着笔,目光却落在桌角的玻璃珠模型盒上。

里面装着苏晚晚特意为他准备的“双语模型底座”。

红珠底座刻着德语“Gewicht”(重量)。

蓝珠底座刻着“Volumen”(体积)。

绿珠底座刻着“Wert”(价值)。

正是之前应对多语言训练时,两人一起打磨的“触觉记忆工具”。

他深吸一口气,拿出三颗磨砂珠。

在草稿纸上摆出球面的初始形态:

红珠固定在圆心,蓝珠沿圆周滑动,绿珠模拟轨迹变化。

指尖划过底座的德语刻字时。

术语的含义突然变得清晰。

“球面动态轨迹的核心,是找到半径与角速度的关联。”

薄栖川在草稿纸上写下第一行德语证明。

笔尖的移动速度渐渐加快。

蒙眼训练时,指尖对珠子位置的精准记忆。

此刻,蓝珠每滑动15度,绿珠对应的轨迹坐标就自动在脑海里浮现。

就和之前解三维背包问题时,磨砂珠的粗糙感能唤醒算法逻辑一样。

90分钟的考试时间,他用60分钟完成证明。

剩下的30分钟反复核对:

从德语术语的拼写,到玻璃珠模型与公式的对应关系,确保每一步都无懈可击。

当他举起手示意交卷时,监考老师走过来看了眼草稿纸。

忍不住惊叹。

纸上不仅有完整的德语证明过程,还画着玻璃珠构建的“三维球面坐标系”。

红珠标注的“Mittelpunkt”(圆心)。

蓝珠标注的“Umfang”(圆周)。

绿珠标注的“Trajektorie”(轨迹)。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直观的实物模型。

“这是我见过最清晰的解题思路。”

老师用英语说道。

目光里满是赞赏。

考场外,苏晚晚抱着玻璃珠平安链,紧张地来回踱步。

当看到薄栖川笑着走出来,比出“满分”的手势时。

她立刻跑过去,把平安链戴在他脖子上。

“我就知道你能行!你上次说‘触觉能帮你记术语’,果然没骗我。”

薄栖川低头看着平安链上的珠子。

与自己口袋里的模型珠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声。

这声音,像为明天的团体夺冠,提前奏响了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