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九章 离去者回头(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最新章节。

现在不同往昔,工坊内部的改造初具雏形。新的工作区划分更合理,张磊的电脑接上了更大的显示器,实时跳动着ERP系统升级后的数据流。

角落里架起了简单的拍摄设备,用于录制李阿婆和爷爷的教学视频。

一切都朝着柳青规划的固本培元方向稳步推进,虽然人少,却透着一股专注而坚韧的气象。

这天下午,柳青正和李阿婆一起调试新设计的缠枝纹模块化编织架,试图进一步降低复杂纹样的学习门槛。院门被轻轻推开了一条缝。

王宝贵刚好站在门边,她拉开门,愣了一下,立刻喊起来:“哟,这不是李婶、晓雯吗?什么风把你们吹回这没前途的小地方了?”

提着一袋水果的李婶一脸尴尬,她身后跟着的张晓雯、周小雨等六七个人也低着头,搓着衣角。

“宝贵,青丫头……在吗?”李婶讪讪地问。

柳青闻声走出来,看到这情景,心中已明白了七八分。她面色平静:“李婶,你们有事?”

“青丫头……”李婶往前挪了两步,脸上堆起勉强的笑,“我们……我们回来看看……”

李婶看上去憔悴了许多,眼下的乌青清晰可见,身上那件在宏达上班后新买的红外套,此刻也显得有些刺眼而格格不入。

工坊里的说笑声戛然而止。小芳和小慧惊讶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王婶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冷哼一声别过头去。周明目光在屏幕和李婶之间移动,默不作声。只有李阿婆,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柳青看着李婶几个人。她心里预想过可能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你们……”柳青还是先让几个人进来了。

王婶忍不住,语带讥讽,“在宏达拿高薪交社保,怎么有空回我们这小破庙来看看了?是钱老板那儿活儿太轻松,还是来替他们看看我们又有什么新东西能偷啊?”

李婶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王!你…你怎么能这么说!俺们不是…”

“那你是啥?”当初走的时候多痛快,去了宏达多风光啊!你们那手艺……啧啧……可不是一般的好啊,风光了不少日子吧!”

几个人被王婶一顿说,个个眼圈通红。

“青丫头,老王……那不是我们愿意的”李婶往前挪了两步,脸上堆起勉强的笑,“我们……我们想回来干活,成不?保证干好……”

李婶几人诉说着在宏达的遭遇,说宏达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为了追求产量,用的都是最次的柳条,胶水粘合代替传统榫卯,想做都做不好。当初承诺的高工资,被一压再压各种苛扣,干了好几个月了,才发一个月工资。

“那地方真不是人待的!”周小雨带着哭腔说,“做的活儿自己都看不下去,一点意思都没有。还是咱们工坊好……”

---

几人坐下,王婶没好气地给她们倒了水,但脸色依旧难看。所有人目光复杂地看着这群归来的人。

周明把柳青拉到一边,低声道:“青姐,她们几个基础还行,特别是李婶,回来能顶不少事。要不……”

“不行!”王婶耳朵尖,立刻反对,“当初一点好处拍拍屁股就走,现在混不下去了,又想回来?哪有这么好的事!这种不忠心的人,不能要!”

“就是,当初她们可是说咱这儿没奔头的!去大厂多好啊!”其他几个留守的女工也酸酸地附和。

张磊比较理性:“收或不收,各有利弊。收,能快速补充人手;但不收,能维护团队的纯粹性和忠诚度。关键是定了规矩,以后就好办事。”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柳青身上。

柳青沉思片刻,走回几人身旁,一一点了她们的名字。

“工坊有工坊的规矩。想回来,可以。但不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要回来,必须通过技能考核。由爷爷和李阿婆主持,达不到标准的,不能上岗。”

“考核通过的,有三个月的观察期。观察期内,按见习工待遇,计件单价与新学徒相同。观察期合格后,才能重新成为正式工,享受正常待遇。之前离开的工龄,清零计算。”

“你们愿意,就留下来参加考核。不愿意,也不强求。”柳青说完,静静地看着她们。

李婶的脸色变了几变,她本是老员工,拉不下脸跟新人一个待遇,嘟囔着“这不成心难为人嘛”,拉着另外两个同样觉得没面子的男学徒,转身走了。

只剩下张晓雯、周小雨和另外一个叫赵健健的年轻男孩,互相看了看,最终咬了咬牙:“青姐,我们愿意考核!我们想回来!”

晚上,爷爷在院子里抽烟袋,柳青走过去。

“爷爷,您觉得我这样处理,行吗?”

爷爷吐出一口烟,烟雾在夜色中袅袅散开:“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的鸟飞出去一圈,才知道原来的窝好。有的鸟,飞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他磕磕烟袋锅:“你定的规矩对。给人留路,但不能没了规矩。柳条断了,接上也有疤。但疤结好了,有时比原先还结实。看人,要看她往后怎么走,不光记着她从前怎么溜。”

柳青明白了爷爷的意思。不拒人千里之外,但也绝不轻易原谅。给机会,但更要看表现。

第二天,爷爷和李阿婆主持了一场严肃的考核。张晓雯虽然手法有些生疏了,但最终都勉强通过了考核。

她们重新领到了柳刀,坐回了熟悉又陌生的工作台,只是身份变成了见习工,待遇是新人待遇。王婶虽然还是不太搭理她们,但也没再说什么难听的话。

工坊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但空气中多了一丝微妙的变化。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了柳青的原则和工坊的底线。

李婶没回工坊,只能平日里跟村里人一样到工坊领些活在家里干,她手艺本身就不错,速递又快,每天收入居然也不比在宏达上班少,来交货的时候看到熟人也不那么窘迫了。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觉得舒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