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百日阁老(三十四)(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最新章节。
“废员此次进京,是准备向朝廷为娘子申领诰命容身的。”中年人穿着得体,谈吐文雅,不过却难掩满面风霜。
此人是前内阁制敕房书办、山东布政司左参议岑业,也就是唐姨妈名正言顺的男人。他原本因为其弟思恩府土官岑浚叛乱,被罢黜后举家避走真定。奈何恰逢去年真定大水,不但家破人亡,还衣食无着,这才将妻女身份卖给了唐姨妈。如今得到郑直入阁的消息,就再次入京了。
“岑参议想要啥?”趴在榻上的郑直不置可否。岑业要给唐姨妈真的申领到诰命,二嫚儿估计会把他挠死,毕竟对方如今莫讲诰命,敕命也没有。
“俺和老娘孤苦无依,只想落叶归根。”岑业听郑直的口气,顿时也不再藏着掖着“俺想回广西老家。”
岑业的想法也不算过分,毕竟如今岑浚已经传首两广,思恩府和田州府也已经改土归流。在郑直想来,对方已经对朝廷没了威胁“岑参议写题本吧,俺转奏。另外俺再给岑参议一千两银子的仪程,在这之前,俺来安排院子,毕竟是亲戚。”
威胁的话郑直不屑去讲,毕竟对方一旦去了广西,就回到了人家自个的地盘。更何况,秘密晓得的人越少越好,那一千两银子就当买命钱吧。
岑业道谢,拿出一个封套递给了朱千户“俺晓得这么做实非君子。特意准备了一些东西,望对阁老有所益助。”起身拱手。
朱千户将封套放到郑直面前,这才引着对方退了出去。郑直瞅瞅封套,坐起身打开读了起来。里边讲的都是制敕房的内幕,他一目十行看完,皱皱眉头。
按照岑业的信中记录,除吏部外,其他五部存在撇下吏部,借事部推废、退官员,直送内阁发表的事。常理讲不通,毕竟吏部才是铨选人才的部门。不经过吏部,起复的官员吏部会认?能给录官籍?
待朱千户进来,郑直道“给老程送口信,让他私下打听一下,有没有废退官员起复不经吏部的事。”
朱千户应了一声,看郑直不吭声了这才道“时才有人登门,自称是俺们乡党、如今任山西布政司右参政的张子麟张大参家人。五郎要不要见见?”
还在琢磨岑业那封书信的郑直反应了一下,点点头“见见吧。”
张子麟,字符瑞,真定府藁城人,成化甲辰科进士。算是郑直真正的乡党,而且他与对方还真有几面之缘。弘治七年张子麟升为汝宁知府,第二年请假回乡祭祖。张家遍邀藁城释道两门为张氏设祭,陈守宣自然也带着郑直参加了。当然,因为彼时身份不够,郑直甚至也只是远远瞅见张子麟几次而已。
“晚生张九皋见过郑老先生……”片刻后跟着朱千户,走进来一个青年文士。对方尚未站稳,立刻开口行礼。
按照约定俗成,京师称谓,极尊者曰老先生,自内阁以至大小九卿皆如之。可郑直而今,尚不满双十。
“张公子别来无恙。”郑直也不在意,示意对方落座。
“不敢当老先生抬举,晚生小字博物。”张九皋索性将错就错,依旧默守陈规,再次谢礼之后,聪怀里拿出一个封套双手奉上“临近年关,家严命晚生带来些许山西土产,请闻喜伯太夫人与老先生尝尝鲜。”
朱千户接过来,转呈郑直。
郑直接过封套,再次示意张九皋入座。然后打开,取出里边的纸。除了一份礼单外,还有几张书信。礼单他看都不看,直接放在一旁,直接读起了信。
张九皋小心翼翼,坐在下首,甚至不敢全坐,而是坐了半张椅子,双手平放在腿上。
讲实话,他和郑直并不是初次见面。因为前些年一直跟着母亲在藁城奉养祖父祖母,二人几乎每年都会见上几次。不过彼时郑童儿只是为他张九皋端茶倒水之人,此时他张九皋连为郑阁老端茶倒水的资格都没有。如今的郑大器,已经是货真价实的郑大器了。用六年完成白身到文武双元的转变,然后八个月,就执天下牛耳。不管这内里有多少水分,郑直如何步步维艰,身为藁城人的张九皋也感到与有荣焉。如今郑家在藁城重修的家庙仁安观,香火鼎盛。尤其是读书人,逢年过节都愿意去沾沾这文武双魁的贵气,哪怕是他也不例外。
“张公子请。”朱千户将一碗热茶放到茶几之上。
张九皋行礼道谢。因为郑直,朱千户的底细已经在藁城广为人知。听说对方如今已经是锦衣卫副千户,他除了感叹对这光棍好命,还能说啥。
“张大参的信俺看过了。”不多时,郑直放下书信,张九皋赶忙坐直身子,全神贯注竖起耳朵“令堂担负一省政务,也要保重身体,切不可操劳。俺这里也有一份回礼,请张公子带回。”说着端起茶碗。
张九皋不明所以,他爹张子麟不过是参政,大事有左右布政使,小事有府州县堂上官,郑阁老所谓的担负一省政务,实在有些抬举了。却不敢分辩,赶忙起身,再次行礼之后跟着朱千户退了出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郑直当然不是抬举张子麟,而是答应了对方信上所托。上月河南布政司右布政使张泰死在任上,张子麟想要谋取这个位置。按理讲,如今郑直根本就是个纸糊的,实在力有未逮,不应该插手。可是他却偏偏决定,这件事管了。不是为了啥面子,而是为了里子。
于公,如今郑直在朝堂势单力薄,急需广纳各方贤良襄助。却不是焦芳这般若即若离,而是唯他郑直马首是瞻。张子麟释遏就在大理寺,整整十年。之后先在河南汝宁府任知府,又在山西布政司任参政,对如今捉襟见肘的郑直乃是不可多得的臂助。
于私,张子麟是乡党,在藁城素有名望。当初郑直中举之后回乡创业,也是见识过张家底蕴的。郑家的好,自个说就太掉价了。当乡党瞅见,愿意跟着他郑直走的,都有好处,那么日后整个藁城谁还敢乱来?
朱千户送走张九皋后走进来,小声禀报“那个田生员的事有消息了。”
“谁?”正盘算的郑直没反应过来。
“平阳府的生员,在太行山……”朱千户晓得郑直脑子里的事情多,解释一句。
“噢。”郑直记起来了,就是那个来和十三姐相亲,死在太行山里的秀才。
“没有发现不妥。”朱千户低声道“不过倒是发现了点旁的消息。事发前半个月三爷就到了土门关,然后田生员被发现坠崖的当日,三哥就回清苑了。”
郑直瞅瞅朱千户“……”
有哪个做兄长的不盼着姊妹好?况且三哥往日里对六姐和十三姐一向疼惜。
“还有,三爷私自成亲了,娶得是李千户的妹妹。”朱千户又报出一条消息。
“怀哥的妹妹?”郑直皱皱眉头“怀哥救了三哥,如今生死不知,这么做没啥不妥。”
这确实是大实话,毕竟是军户子弟,生死难料,往往都是鳏夫娶寡妇,凑合着一辈子。不过以三哥如今从二品的身份娶李家的妹子,确实有些扎眼。
更关键的是,这个人选,真的不是郑直愿意看到的。很简单,老郑直讲过,仟哥媳妇气死了二嫚儿。郑直早就准备收拾这位三嫂了,却不想对方是李怀的妹妹。
再瞅瞅吧,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这二十多年李家妹子就……再瞅瞅吧。
“不合适吧?”唐姨妈扶着三太太落座“人家这是待嫁,又没有退婚。”
“有什么不合适的?”三太太对唐姨妈的话不值一哂“六……你闺女不都查清楚了,张家都败了。与其让颜家的姐受苦,不如就给仟哥娶回来。那孩子你也见了,人长得水灵,知书达理,最重要是好生养。”
唐姨妈哭笑不得,她晓得姐姐还有一点没有说出口。颜家的那位三娘一旦进门,那么自个闺女的事,也才真的不怕传出去了。
正聊着,门帘被腊梅掀开,唐小姨妈走了进来“三姐,四姐。”凑到了三太太跟前,为她捶腿“十三姐应了。”
三太太不由自主双手合十“祖宗保佑。”
一旁的唐姨妈同样松了口气“祖宗保佑。”
唐小姨妈这次没有犹豫,同样道“祖宗保佑!”
三人之所以如此很简单,为十三姐说亲。随着保国公家接连被弹劾,有一条消息逐渐广为人知。二府之所以会流年不利,乃是因为都准备求娶郑家的一个老姑娘。这老姑娘如今已经连续克死了四个男人,有高人批示,唯煞气重者方能配。如今看来,保国公府的煞气太轻了,英国公府稍好。甚至有好事之徒将定国公府上半年求娶十五姐的事移花接木到了十三姐身上。顿时让十三姐的凶名响彻京师,甚至盖过了小阁老。
十三姐这次的反应很奇怪,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整日抄写经书,不再理会周围的一切。
三太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恰好此时,十七奶奶送来消息,南京一位姓王的佥事刚刚袭职,乃是太后亲族,尚未婚配。于是三太太就让唐小姨妈去后院,打探十三姐口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