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景王与姜丞相之间的斗法,开始彻底升级。(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什么!王妃她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整个朝会的前半段,气氛异常诡异。

官员们奏事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所有人的注意力几乎都无法从那个沉默伫立在文官之首的身影上移开。

姜丞相却眼观鼻,鼻观心,如同老僧入定,对所有的目光和暗流都恍若未觉,仿佛他只是请了几天假,如今假期结束,回来上班而已。

然而,就在朝会接近尾声,众人都以为他今日只是来“亮相”、宣告回归之时,姜丞相却动了。

他手持笏板,缓步出列,声音平稳甚至带着一丝病后的沙哑,却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之中:

“陛下,老臣前日卧病,未能尽职,深感惶恐。近日虽稍愈,然闻北地秋汛甚猛,百姓流离,田舍淹没,臣心实难安。

恳请陛下,准臣将功折罪,参与赈灾事宜。臣于钱粮调度、人员派遣或有些许经验,愿为陛下分忧,为灾民尽绵薄之力。”

他没有哭诉委屈,没有指责对手,甚至没有为自己的“病”做任何辩解。开口只谈国事,只关心灾情,语气诚恳,姿态放得极低,只求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但这番话,效果却堪比最猛烈的进攻!

瞬间就将景王一派近日来轰轰烈烈的赈灾表演,衬得带上了几分争权夺利的功利色彩。

而他这位“病愈归来的老臣”忧国忧民、只求尽责的形象,立刻显得高大且无可指摘。

桓嘉帝深深看了他一眼,沉默片刻,缓缓道:“丞相有心了。既如此,便与景王一同参详赈灾善后之策吧。”

“臣,领旨谢恩。”姜丞相躬身一礼,退回队列,依旧眼观鼻,鼻观心。

但朝堂之上的风向,就在这看似平淡的几句话间,已然发生了惊天逆转。

景王一派的人脸色难看至极,他们好不容易掌握的赈灾主导权,陛下轻飘飘一句“一同参详”,就被分走了!

而且是与这位老谋深算的丞相“参详”,这其中的变数和制约,可想而知。

而许多中立的、甚至原本有些偏向景王的官员,心中也开始重新掂量。姜丞相如此轻易重返核心,是否意味着陛下并未完全放弃姜党?之前的沉寂是否另有玄机?

大朝会在一片心思各异的暗流中结束。

姜丞相依旧乘坐那顶普通的青呢官轿,缓缓驶离皇宫。

但这一次,所有人都知道,那头蛰伏的雄狮已经苏醒,并且只用最常规的方式,就轻而易举地重新回到了权力的牌桌之上。

朝堂的寒意,因这看似寻常的回归,骤然变得更加复杂和深不可测,景王一派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无形的钳制。

然而姜丞相反扑的手段远远不会只是简单的压制,他用景王善用的舆论,再次将景王推到了风口浪尖。

就在姜丞相回归朝堂后不久,一个极其隐秘、却足够惊悚的流言,如同滴入静水的墨点,开始在最顶层的权贵圈层中悄然蔓延。

这流言并非通过市井小民之口传播,而是出现在某些世家大族的密室私谈中,出现在高阶官员交换的意味深长的眼神里。

流言的核心直指景王正妃王氏的出身,以及她背后的琅琊王氏!

传言称,琅琊王氏,并非如其表现的那般甘为子民。

在前朝覆灭、天下大乱之时,琅琊王氏本有逐鹿天下之心,曾与当今皇室先祖激烈争夺过江山,只是最终功败垂成,才不得不暂时蛰伏,积蓄力量。

景王妃,对外宣称是密州州学山长之女,实则为琅琊王氏最核心的嫡支。

其家族在将其嫁入皇室之时,有意隐瞒了某些关键的族史渊源。这究竟是真的仰慕天家风采,还是其家族精心布局、意图深远的一步棋?寓意何为?是否想效仿前朝旧事,以外戚之身,行“鸠占鹊巢”之实?

姜丞相这一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谓狠辣到了极致。

他几乎没有动用多少明面力量,只是巧妙地释放出一个经过精心打磨、半真半假、直击要害的流言,就轻而易举地逆转了局势,将景王及其最重要的盟友推到了悬崖边缘。

桓嘉十五年的这个深秋,以宁王遇险的惊悚开局,以景王夫妇陷入滔天舆论危机的诡谲终局。

景王与姜丞相之间的斗法,开始彻底升级,究竟谁才是赢家,大概只有执棋者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