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余波(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老婆何雨水,妻嫂许大茂》最新章节。

这当然也是易中海觊觎巫马工位的原因之一,逻辑很简单,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去城里上班,政策不允许。

但如果顶了巫泰的班,那就是轧钢厂集体户口转到其他单位的集体户口,走走人情关系很容易就可以实现。

不然就算聋老太太手眼通天,在其他能搞到工作,秦淮茹的农业户口也一样上不了班。

好吧,主要是农转非,真想走关系,那花费的人情大了去了,聋老太太舍不得。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早在55年,领袖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之后,就陆续有一些包括干部子女的有志青年主动下乡。

等过了58年,有一些人后悔了,能回得去?

想美事吧,多少厅局级领导的子女还在乡下,苦哈哈等着农转非的名额呢。

城乡二元制是一套覆盖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的系统性户籍壁垒,想跨过这道坎,远比想象中的难的多的多。

多少人都想当然的认为,到了京城就可以留在这里当城里人,然而事实上,这些人逃荒来京城的,吃顿饱饭之后,要么返回原籍,要么发配三线。

为什么说五、六十年代城里的乞丐流浪汉绝迹?

收容遣送站了解一下。

多少地没人耕,多少荒地没开垦,边疆地区多么地广人稀,能留这些人在城里增加城市负担?

巫马运气第二好的地方,就是去了趟圣地,等他到供电局去上班之后,他这份岗位给马彩娟。

这份工作没了巫泰舍己为人的光环,按道理来说,她就算顶了班,也照样会被划分到精简下乡的名单里。

只不过巫马名头太甚,有哪个轧钢的领导会想不开,提出把他妈精简下乡?

听起来挺拗口,且有些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感觉,但这就是那个年代社会运行的规则。

阎家的情况也差不多,阎埠贵夫妻虽然被下放农场,但家里四个孩子却依然是非农业户口。

而且批斗大会时,也不知道阎解成是跟谁取了经,还是趁机发泄这么多年的不满,批斗阎埠贵的时候骂的那叫一个狠,简直堪称大义灭亲。

就连眼睛肿的跟桃似的阎解娣,也被阎解成逼着,呜咽着骂他们坏呢。

这么个情况下,想下放农村吧,人家都是城里户口, 且态度坚决的跟阎埠贵划清了界限,师出无名啊。

而且四个人里三个是未成年,街道办也不好把人不往死路上赶,总得找个活计。

得,就阎埠贵的岗位呗,现成的空缺,不用他们街道办想办法挤出工作来。

至于学校教职工的态度...

谁在乎,他们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

就这样,阎家跟贾家一样,落得个黑五类家属,且卡在贫困线的破落户。

差别就是阎家多少还有点积蓄,而贾家还欠着一屁股债。

少了谁地球该怎么转还是怎么转,在这个时间过得既缓慢又迅速的六十年代,很快时间就来到了1962年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