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西域风云(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面对挑衅,杨荣决定双管齐下。

他首先上书朝廷,请求调派新军增援。同时亲自前往阿卜杜拉的驻地,试图进行最后一次和谈。

"首领何必与朝廷为敌?"杨荣开门见山,"若是归顺朝廷,首领的爵位、领地都可以保留。朝廷还会在吐鲁番设市,与西域各部通商。"

阿卜杜拉冷笑:"说得好听!等你们的屯田点、驿站都建起来,还有我们说话的份吗?"

"此言差矣。"杨荣耐心解释,"朝廷在西域推行的是羁縻之策。首领依然可以治理本部,只是要遵守《大明律》,不能再随意攻伐其他部落。"

"如果我们不答应呢?"

杨荣站起身,正色道:"那就休怪朝廷不讲情面了。"

谈判不欢而散。

半个月后,朝廷的援军抵达哈密。来的不仅是新军,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退休的老将徐辉祖。

"徐将军怎么来了?"杨荣又惊又喜。

徐辉祖笑道:"陛下听说西域有事,特意让老夫来助你一臂之力。在印度跟帖木儿人打了几年交道,对他们的战术再熟悉不过。"

有了徐辉祖的协助,明军很快制定了作战方案:以新军主力正面进攻,同时派精锐骑兵绕道截断阿卜杜拉与帖木儿帝国的联系。

战事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装备燧发枪和火炮的新军,在开阔的戈壁上所向披靡。阿卜杜拉组织的联军一触即溃。

"这仗打得真窝囊!"阿卜杜拉在败退途中抱怨,"明军的火器太厉害了,我们的弓箭根本够不着他们!"

更让他绝望的是,明军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每到一个部落就宣布:归顺者免罪,抵抗者严惩。很多小部落见势不妙,纷纷倒戈。

就在阿卜杜拉节节败退之际,帖木儿帝国终于坐不住了。

一支两万人的帖木儿骑兵越过边境,直扑哈密。领军的是帖木儿帝国名将沙哈鲁。

"来得正好!"徐辉祖闻报大喜,"正要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明新军的厉害!"

双方在哈密城外展开决战。

这一次,明军拿出了全部家底:三个新军步兵师,一个炮兵营,还有两千精锐骑兵。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明军的火炮在千步之外就开始轰击,帖木儿骑兵还没冲到阵前就损失惨重。等好不容易接近明军阵地,又遭到燧发枪的轮番齐射。

"这......这怎么可能!"沙哈鲁目瞪口呆。他征战半生,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

战至日落,帖木儿军伤亡过半,仓皇撤退。此战之后,帖木儿帝国再不敢轻易进犯大明边境。

战后,杨荣在西域全面推行改土归流。

他在吐鲁番设立西域都护府,下设六卫;在各地兴建学堂,教授汉文和农耕技术;更重要的是,修建从肃州到吐鲁番的驿道,将西域与内地紧密联系起来。

曾经顽抗的阿卜杜拉,在见识过明军的实力后,主动前来归顺。

"经略大人,"阿卜杜拉心悦诚服,"西域各部愿意接受朝廷管辖。"

杨荣履行承诺,仍任命阿卜杜拉为吐鲁番卫指挥使,但其部众必须接受整编,子女要入官学读书。

与此同时,从印度传来的消息更令人振奋:朱允炆建立的天顺王朝已攻占德里,彻底切断了帖木儿帝国向东扩张的通道。

"如此一来,西域可保百年太平。"徐辉祖欣慰地说。

站在新修的哈密城墙上,杨荣眺望着逐渐繁荣起来的丝绸之路,心中感慨万千。这片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终于要迎来真正的和平与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