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横行无忌犯众怒,失天子穷途末路(二)(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这吕布,绝对有问题》最新章节。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定交。
——《后汉书?王允传》
——————————————
洛阳。
大汉都城,遍地焦土。
“小心些!小心一些!”
王允站在兰台最高处,指挥着心不甘情不愿的西凉兵,将一箱箱典籍装上牛车。
“司徒大人,伯喈代天下读书人,谢过了!”
蓬头垢面,衣袍上有不少焦痕的蔡邕,长揖到地。
“伯喈,莫忘了……”
王允一把扯起蔡邕,面色复杂,望着仍有许多散落在地的典籍,痛惜道:“老夫,亦是读书之人!”
“定是要谢的!若非司徒大人出面阻止董卓,这帮西凉蛮子,必将焚了这兰台!”
蔡邕充满怒火的目光,狠狠的扫过,正在搬运着典籍的西凉士卒。
“伯喈,慎言!”
王允伸手,轻按蔡邕肩头,正色道:“非是阻止,只是劝谏。这些典籍若运往长安,将来正可用来教化万民,彰显董太尉文治。”
这话,他说得极诚恳。
似乎,连他自己都要信了
“司徒大人……”
蔡邕闻言不解,有些茫然的望向王允。
“此去长安,伯喈一路小心。”
对于蔡邕的疑惑,王允没有解释,只是轻轻的拍了拍对方瘦削的肩头,便默然不语。
“司徒大人,就此别过!”
对于王允身上的异样,蔡邕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
他的心思,全扑在了一车车的典籍上。
“去吧!你我长安再见!”
王允挥手作别。
……
独立兰台。
王允望着洛阳城最后的轮廓,老泪纵横。
黑烟,如巨蟒。
缠绕着每一座熟悉的建筑,朱雀大街,明光宫,太学……
西凉骑兵的呼啸声,随风传来,间或夹杂着百姓逃难时的哭喊。
“司徒大人,怎地哭了?”
身后,传来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还有,董旻阴恻恻的声音。
“烟尘迷眼罢了。”
王允转身,脸上已换上恰到好处淡然。
董旻,董卓之族弟。
如今,是董卓安插在他身边,监视他的眼线。
“兄长有令,明日一早,便启程。”
董旻一脸倨傲,用马鞭,敲了敲王允的肩,力道很重。
“兄长说了,王司徒是聪明人,到了长安,还要多多倚重。”
“谢董太尉!谢董车骑!”
王允躬身,以三公之尊,向行不过是车骑将军的董旻行礼。
“罢了!罢了!”
董旻大笑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呐,就是礼数忒多!”
只不过,他哪知道,王允笼在袖中的手,早已经攥得发白。
……
将将走出兰台时,王允又顿住了脚步。
几个西凉兵,正在劈砍竹简生火。
火焰,舔舐着的竹简上,几个篆字,让王允的瞳孔,骤然猛缩。
“住手!”
王允瞪着这群西凉兵,双目通红。
西凉兵哄笑:“老东西,还真以为自己是三公呢?”
王允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金饼。
“这些,买下你们手中的,柴火!”
火光照映下,金色的光芒,让西凉兵顿时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墙角还有一堆,你要不要?”
“要!有多少,要多少!”
……
长安。
新置办的司徒府,简陋得可笑。
王允跪坐在席上。
面前摊着的,是他从兰台花重金买回的《孝灵皇帝纪》。
“明公,何苦如此?”
士孙瑞深夜来访,看着铺满满室的书简,连连叹息。
“大汉数百年典藏,十不存一……”
王允也不抬头,淡淡道:“老夫替董太尉续一续文脉,不该么?”
“可外面,都在传……”
士孙瑞压低声音,试探道:“说司徒大人曲意逢迎,已投靠国贼。”
毛笔,在竹简上顿了顿,留下一个墨点。
“让他们说去!”
烛火摇曳,映得王允那张老脸,晦暗不明。
有些路,注定要独自走完。
……
次日朝会。
“听说,有人不满迁都,还四下串联?”
董卓独立丹墀之上,手按大汉龙雀刀。
今日,他有心再立一立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