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子嗣延续(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有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殷轩看着朝臣,皱眉思索。

有主战的,有求和的,也有想和关外鞑子结盟的。

各种声音在朝堂上交织,让本就心力交瘁的燕王更是头痛欲裂。

他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争得面红耳赤的群臣,只觉得这百花宫的殿宇都显得格外压抑,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末路的气息。

“够了!”燕王殷轩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嘶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过了所有争吵。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百官噤若寒蝉,齐齐跪下。

“王上息怒。”

殷轩缓缓站起身,走到殿前,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惶恐、或激愤、或忧虑的脸庞,心中涌起一阵无力感。

他何尝不知燕国处境之艰难?

南面的王新如同一头猛虎,磨利了爪牙,随时准备扑上来撕咬,东北方的鞑子则像一群贪婪的野狼,不断骚扰边境,蚕食着燕国的血肉。

夹在中间的燕国,就像一块案板上的肥肉,只待被分食。

“主战派说,要与王新决一死战,我大燕男儿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可你们看看国库,看看军备,拿什么去战?拿我大燕百姓的性命去填吗?”殷轩的声音不大,却字字诛心,那些主战的官员顿时羞愧地低下了头。

“主和派说,应主动求和,割地纳贡,以图苟安,苟安?苟安能安几时?吴国就是前车之鉴!今日割一城,明日割一县,他日便是我大燕国破家亡之时!”

他又转向那些主张求和的臣子,目光如炬,吓得他们冷汗直流。

“至于与鞑子结盟……”殷轩冷笑一声,“引狼入室,与虎谋皮,尔等是觉得王新还不够,非要再请一尊瘟神进来吗?鞑子贪婪无度,背信弃义,与他们结盟,无异于饮鸩止渴!”

一番话将所有主张尽数驳斥,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殷轩长叹一声,疲惫地挥了挥手:“都退下吧,让朕静一静。”

群臣如蒙大赦,悄然退出了百花宫。

空旷的大殿只剩下殷轩一人,他颓然坐回龙椅,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喃喃自语:“难道我大燕,真的气数已尽了吗?”

就在这时,一个老内侍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身后,躬身道:“王上,国师求见。”

“国师?”殷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位国师是前朝遗老,精通术数,深居简出,平日里从不参与朝政,今日主动求见,必有要事。

他立刻坐直了身体,沉声道:“快请。”

片刻后,一个身形枯槁、鹤发童颜的老道人缓步走入殿中。

他身着朴素的道袍,手持一柄拂尘,眼神却深邃得仿佛能洞穿人心。

“贫道参见王上。”国师微微稽首。

“国师免礼。”殷轩急切地问道:“国师今日前来,可是为我大燕国运而来?可有解救之法?”

国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王上可知,为何我大燕会陷入今日之绝境?”

殷轩一怔,沉吟道:“皆因王新势大,我燕国势孤……”

“非也。”国师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天命流转,自有定数。

王新吞吴,乃是顺应天时,但其锋芒过盛,亦必遭天妒。

我大燕虽处四战之地,却也是龙脉汇聚之所,尚有一线生机。”

“一线生机?”殷轩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激动地站了起来,“请国师明示!”

国师抬起拂尘,指向北方:“生机,不在南,而在北。”

“北?”殷轩大惑不解,“北面是鞑子,他们对我大燕虎视眈眈,何来生机?”

“王上只知鞑子为患,却不知鞑子内部亦是派系林立,纷争不断。”

国师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其中一支,其首领雄才大略,素有南下之心,却因内部掣肘而不得志,若我大燕能与之结盟,助其一统关外,则东北可安。届时,燕、郑、越联手,南北西三面夹击,王新纵有百万之众,亦将首尾不能相顾。这,便是破局之法。”

殷轩听得心潮澎湃,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忧虑:“国师此计虽好,但鞑子狼子野心,我等如何信得过?万一他们假意结盟,实则趁火打劫,该如何是好?”

“信与不信,不在言语,而在利益。”国师微微一笑,“王上可遣一密使,携重礼前往,与之密谈。

盟约之事,需以利益为基,以实力为盾,只要我大燕能展现出足够的价值,让他们觉得与我们结盟比南下劫掠更有利,这盟约便能成。

至于风险……乱世之中,步步皆是风险,若不放手一搏,便只有坐以待毙。”

国师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殷轩心中的迷雾。

……

冬去春来,转眼已是两个季度。

宣化,燕国半数军队集结于此,决心预敌于外保护家园,此处的敌人并不是凶残的蒙元,而是解救燕国北地免于战火的王新军队。

郝宪刀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偶尔疾驰而过的汉人骑兵,内心中说不出的五味杂陈,从前这关墙是用来抵御那些番邦蛮夷的,而今从关外而来的早已不是蒙元,而是血脉相同的汉人。

城外那些鲜衣怒马而过的军卒,何尝不是郝宪刀的畅想,马踏草原,让蒙元为其牧马。

大同一战败于蒙元后,郝宪刀便领着残部撤到了宣化。

大同兵败,丢城失地,燕王并没有下罪于战败的郝宪刀,反而还下旨宽慰郝宪刀,让其为宣化城防都统,与宣化大都督共同防守宣化。

这宽慰的圣旨,在郝宪刀看来,却比任何责罚都来得沉重。

他不是不明白燕王的用心,在王新大军压境之际,稳定军心、安抚败将,是身为君主的权谋与气度。

可他郝宪刀是个军人,军人以胜为荣,以败为耻。

大同城下的溃败,如同烙铁一般,日日夜夜炙烤着他的心。

那些追随他出生入死的弟兄,有多少人的尸骨还埋在雁门关外的荒草里,他们的亡魂,会不会在午夜梦回时质问他,为何要带着残兵败将,躲在这坚固的城墙之后,将刀尖对准自己的汉人同胞?

宣化大都督李思源是个老成持重的将领,对郝宪刀这位败军之将,表面上客客气气,实则处处提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