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新帝登基(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有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自盛唐开元盛世之后,这片广袤的疆土便如同一尊失手坠地的琉璃,碎裂成无数锋利的残片。
五百余年的光阴,在历史的卷轴上被浸染成血与火的暗红色。
藩镇割据,王朝更迭,百姓流离,白骨蔽野。
梁、晋、燕、郑、吴、后周……数十国,如走马灯般兴亡覆灭,每一盏灯的熄灭,都伴随着无数家庭的悲鸣。
这片土地,太久没有见过真正的统一,太久没有感受过安稳的日光。
直到王新来到这里。
他并非出身于显赫的世家,而是从尸山血海中一步步走出来的强者。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无不胜;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能穿透五百年的迷雾,看到未来的方向。
他用了十年时间,南征北战,定鼎中原,将这片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牢牢握在手中。
继而挥师东进,夺取了富庶的辽东,掌握了扼守东北的门户与资源。
最后,他以雷霆万钧之势,渡过长江,将锦绣江南收入囊中。
至此,天下最精华的三分之一疆土——辽东的雄关、中原的沃野、江南的鱼米之乡,尽皆归于他的掌中。
这不再是五代十国时期任何一个偏安一隅的小国所能比拟的疆域,这是一个真正具备了重塑天下秩序的强大核心。
当王新的大军进入大唐故都洛阳城时,这座历经沧桑的古都仿佛也苏醒了过来。
百姓们扶老携幼,站在街道两旁,他们眼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久旱逢甘霖般的期盼与激动。
他们看到的,不是又一个烧杀抢掠的军阀,而是一支军容严整、秋毫无犯的王师。
王新离开了胶州,来到刚灭亡的郑国,他的帅府,设在了昔日郑国的王宫,也是曾经大唐的宫城之中。
每日,文武百官川流不息,其中既有跟随他一路征伐的元勋宿将,也有从前梁、燕、吴三国中留任下来的旧臣。
这些人曾经各为其主,甚至彼此间兵戎相见,但此刻,他们都汇聚在王新的麾下,心中怀着同一个念头。
终于,在一个大雪初霁的清晨,以政务院总理高寻为首,联合各部官员以及前朝留任的百余位重臣,身着朝服,肃立于宫城宣政殿外,集体上书,恳请王新登基称帝。
梁国老臣,现教育部部长黄汉兴,代表文武百官上奏折,言辞恳切而沉重:“五百年来,社稷倾颓,纲常紊乱,百姓如处水火。
今将军天纵神武,削平群雄,定鼎中原,收复江南,此乃天命所归,人心所向。
天下不可一日无主,社稷不可一日无君。
恳请将军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早登大宝,定国号,正名分,以安四海,以慰苍生!”
王新身着玄色常服,站在殿前,静静地看着阶下黑压压的人群。
雪花飘落在他宽阔的肩头,他神色平静,眼神却深邃如海。
他想起了数年前,刚刚覆灭梁国之时,部将们也曾激动地劝他称王。
那时的他,只是冷冷地吐出几个字:“王位?不过是占据一方的土霸王罢了!我要的,不是这个。”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要的,是整个天下,是重新拾起那失落了五百年的“皇帝”尊号。
他要建立的,不是又一个短命的割据政权,而是一个能承前启后、绵延百代的真正帝国。
他要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重新找回身为“华夏子民”的骄傲与归属。
此刻,面对百官的再次恳请,王新沉默了许久。
他缓缓走下台阶,扶起为首的黄汉兴,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激动、或忐忑、或期盼的脸庞。
“诸位的心意,我明白了。”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并非我一人之尊荣,而是天下万民之福祉,既然天命如此,民心所向,朕,便不负这苍生。”
一个“朕”字出口,如洪钟大吕,震彻整个宫城。
阶下百官,无论新旧,尽皆俯身下拜,山呼万岁。
呼声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冲破宫墙,回荡在洛阳城的上空,仿佛在向整个天下宣告: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
登基大典的筹备工作,在政务院的统筹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与严谨迅速展开。
这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新王朝向天下展示其合法性、权威性与恢弘气度的第一次亮相。
大典定在三个月后的吉日——立春。
这一天,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寓意着新王朝将给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带来新生。
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而喜悦的氛围中。
街道被修葺一新,沿街的商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悬挂着红色的绸带和宫灯。
虽然皇家并未下令,但百姓们自发地打扫门前,换上新衣,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对他们而言,这场大典意味着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乱终于结束,安稳的日子终于来了。
登基之日,天还未亮,洛阳城便已万籁俱寂,只听得见远处宫城传来的钟声。
文武百官、各国使节、地方耆老、各界代表,早已按品级次序,在宫门外列队等候。
他们的呼吸在清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肃穆与期待。
卯时三刻,随着九声悠远深沉的钟鸣,宫城正门缓缓开启。
王新身着特制的十二章纹衮冕大礼服,在仪仗队的簇拥下,一步步走向太极殿。
那冕冠前后垂下的十二旒,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摇曳,遮掩着他威严而深邃的面容,更添几分神秘与庄重。
他的礼服上,绣着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十二章纹,每一章都代表着一种德行与权力,这是自周礼以来,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最高规格礼服。
通往太极殿的御道,由汉白玉铺就,两侧是手持金戈、身披铠甲的禁卫军,如同一尊尊沉默的雕像。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钟鼓齐鸣,雅乐奏响,那不是靡靡之音,而是《韶乐》的古调,庄严、雍容、平和,仿佛能洗涤人的灵魂。
太极殿内,百官分列两侧,文东武西,身着不同颜色、绣着不同补子的朝服,汇成一片绚烂而有序的海洋。
殿外,广场上站满了受邀观礼的百姓代表和各国使节,他们屏息凝神,翘首以盼。
当王新身着衮冕,出现在太极殿高高的御座之上时,整个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阳光透过殿宇的缝隙,洒在他的冕冠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他缓缓坐下,目光如电,扫视着阶下的臣民。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金戈铁马的将军,而是这片土地至高无上的主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