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双城往事 第十七集(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短别重逢的你我》最新章节。
1988年初夏,美娟大学毕业。
与此同时,由怀民主导研发的「信号设备防潮预警系统」实现技术飞跃,解决了雨季铁路信号失灵难题,他凭借在技术革新中积累的多项杰出成果,由助理工程师破格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成为全局最年轻高工,事业迈上全新台阶。
命运似一位高明的导演,让两份承载着青春与理想的文书,在这个炽热的季节与结婚证完美交接。
这场以责任为底色、以未来为契约的‘换证’仪式,分量重过山盟海誓。
这一年国庆节,两人在老四和亚玲俩人之前,按老司家的兄弟顺序,先办了喜事。
婚后,他们住进电务段分的宿舍楼,屋子虽小,却被美娟布置得温馨舒适。
连窗帘褶皱都似带着韵律。
怀民很快适应了她的小资情调,按规定使用杯子碗碟,衣服鞋子也都放在指定位置。
周末休息,厨房就成了他的主场。
怀民也不太会做饭,但为哄妻子开心,甚至拿出推导公式的专注钻研菜谱。
也是悟性高,煎炒烹炸的烟火气里,他很快锻炼出几道拿手菜来。
除了用心经营小家、努力工作,在历经三年前那一场街头风波后,怀民个文弱书生,还充分认识到身强体壮的重要性。
咱不惹事儿,总不能老是不扛事儿。
于是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挤海绵一样坚持每日锻炼,偷偷练出腹肌。
当月光爬上窗台,他会执起美娟纤细的手指,勾勒这一方日益坚实的堡垒。
好的婚姻,是两块拼图的温柔咬合,没有惊天动地的撕扯,只有细水长流的懂得。
这样内外兼修的新婚丈夫,自是讨得美娟欢心。
两人的爱情,也很快结出硕果。
1989 年元旦,两人拿到美娟的早孕报告,无尽的责任感,悄然灌入这个小家。
自此,怀民对美娟的照顾愈发细致入微。
工作中更是铆足了劲儿,只为能在不久的将来分得更大的福利政策房,为妻儿营造一处更舒适、更扛风的港湾。
-
美娟身体素质不错,孕期也一直照常上班。
可是文化局的工作,就如同被按了循环键。
那些程式化的事务,渐渐磨平了她最初的热情。
唯有接到编撰人物传记的任务,才会让她打起精神来——
她会为烈士补全生平背景,替无名英雄撰写事迹。
既是记录者,也是传承者,仿佛在进行一场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然而多数时候,她的工作成果都会被领导一句「建议突出政策指导意义」打回。
翻译过来,就是口号喊得不够响。
就这样日复一日,美娟觉得自己就像条被冻在冰层下的鱼,看得见光,却触不到浪。
倘若春天一直不来,就是在浪费生命。
-
见美娟一直精神恹恹,怀民只要一得空,就会带她到处走走。
偶尔出差也捎着她,反正她那工作随便请假。
某次去燕城,两人巧遇当年那位没当成伯乐的胡总。
双方虽没能共事,却也一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私交。
茶盏轻叩间,胡总向怀民透露,说当年「亚硝酸钠」风波,其实是由鹤城电务段那位领导掀起。
就是那位想招怀民当上门女婿的贪腐之辈——
“那老东西当初在冰城那场饭局上故意说漏嘴,就是想让我把账算到你头上。
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我看你有心走仕途才提醒你一句,司老弟,这种小人,不得不防啊。”
得知美娟也已在职位上了,隶属文化部门,胡总便差人取来一本比杂志厚一些的丛书,名为——
《珠三角改革先锋访谈录》,由南粤文化部门编撰。
“我最近也打算弄这么一本儿自传。”胡总侃侃而谈,说南边儿经济活跃地区,现在流行以这种形式为企业做宣传。
细细研究之下美娟才知悉,南方的文化工作,早已成为经济列车的双轨之一。
不是附庸,不是注脚,是与资本引擎共振的力矩。
回程火车上,美娟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华北平原。
充分认识到东北在文化宣传方面的滞后性。
毋庸置疑,新时代的命脉,需要新的精神火种。
可一味埋头于案前,又如何能看清正在骨髓中作祟的时代痛点?
踟蹰多日,她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丈夫听——
她要弃政从商,不枉所学。
两人思想高度向来齐头并进。
怀民支持她下海,却也谨慎建议:“你可以趁怀孕先办停薪留职,降低机会成本。”
-
说干就干,美娟顶着孕肚开始筹划项目。
她瞅准边境贸易开放与旅游业冒头的当口儿,认准冰城的冰雪疙瘩,迟早能成为游客手里的香饽饽。
经多方调研,她决定进军边境旅游纪念品与商贸领域。
金秋时节,计划刚破土,儿子小行呱呱坠地。
整个月子里,美娟都急得抓心挠肝,她做了这么久功课,实在不愿错过第一个冰雪季。
10月20日,美娟刚出月子头一天,怀民就陪她一起,飞往莫斯科开拓业务。
她凭借流利的俄语与扎实的文化功底,硬是撕开一条口子,拿下琥珀饰品、彩绘套娃等紧俏货代理权。
刚出月子就强行断奶,美娟白天跟外商掰手腕,晚间回宾馆要将乳汁排空,乳腺炎犯了好几次。
身体累垮了能扛,想儿子的滋味才钻心。
人真是矛盾。
明明好几次想撂挑子,飞奔回那扇门做贤妻良母。
可她在怀民温厚踏实的怀抱里还是咬牙忍住了,转头又把俄罗斯工艺品和东北剪纸、赫哲族鱼皮画等传统手作往柜台一摆,独一份的边境风情就这么冒出来了。
真是对得起她将门虎女的名头。
短短一年,美娟就从轻工商场楼梯旁的小摊位,扩展到中*大街精品店。
还拉起团队,在冰城成功开创‘文化展销’概念。
并反向效仿,将自己的创业故事包装成人物传记见了报。
诚然,事业做得再怎么风风火火,她也没忘自己另一个重要身份。
她这么拼,只盼早日站到更高更稳的位置,好能更游刃地平衡生活与事业。
-
小行两周岁的时候,赶上时机合适,美娟将租用一年的门面盘了下来。
并在她和怀民的小蜗居尚未得到改善时,就先大包大揽为公婆翻盖了青砖大瓦房。
并安排全套家用电器。
此举在屯子里,可以说是掀起了舆论狂潮。
有人说老司家的三媳妇儿是个不顾家的,孩子生完就往婆家一扔,就是在拿钱买轻省。
各种酸话,统统浸着眼红。
外人说什么不重要,一家人心里透亮比啥都强。
奶奶别的不担心,就怕两口子都太忙,影响夫妻感情。
的确,承前启后的领路人,正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火车是越开越快,怀民的工作也越来越忙。
两人经常一两个星期见不着面。
感情倒是没太大影响,毕竟谈恋爱的时候就有过异地恋基础。
只是亲子关系妥妥成了候鸟式。
美娟总担心儿子会跟自己生分,还担心这么整会耽误孩子的启蒙教育,无数次陷入事业与家庭的两难之间,抱着怀民哭过好几回。
怀民实在心疼她,就想到去找岳父出山劝慰。
老爷子直接批评她想法多余:“男孩子小时候在乡间田野多跑跑,不比憋在那楼房里强!”
-
那是个冬日午后,老爷子去双城堡看过小外孙,回到市中,顺道又去老闺女的门市转了转。
绘声绘色地讲了件小事——
“小行叫他爷爷奶奶带的可真好,见着人就主动说话,大大方方的。
我一进门,就拿着个小扫帚,替我扫身上雪花。
那会儿我正跟他爷爷坐炕沿聊着呢,那孩子蔫吧唧扒了个橘子塞我手里,说‘姥爷,您吃’~
诶呦那个乖唷~
我问他谁教你说‘您’的?
他说爷爷。
我又问他-那你知道都跟谁说话的时候要用您不。
他就说所有比他高的人,还边说边比划,小胳膊使劲儿往高了举。
那小模样把我乐的哟,哈哈……”
“爸~?”美娟忽然甜甜唤了声。
老爷子眉骨一跳,暗叫不妙。
果不其然,紧接着就听老闺女撒起了娇:“爸,我听到消息,说星海虎滩乐园要改造,建海洋馆,我想在那附近弄一门市,您给赞助点儿呗?”
“哼!我刚就预感,你这沾了蜜的刀,一准儿要放我血!”
嘴上这么说,可老爷子到底是掏了腰包。
-
1992年春,冰城大力推动城市建设与商业发展,计划打造地下商厦。
这种全新的休闲购物模式必将受到大众青睐。
美娟敏锐嗅到商机,再次回娘家拉来赞助。
旋即果断出手,预购四个黄金档口。
真正的支持不能总是停留在精神层面,怀民知晓美娟这把囊中彻底羞涩了,主动联系胡总,在其参股的卷烟厂做起临时顾问,负责设备采买与调试。
那会儿单位内挣外快成风,只要不耽误主业,便是心照不宣的生存智慧。
而怀民急着赚快钱,只为把钞票叠成纸船,助美娟驾着往商海里冲。
-
同年夏末,美娟在粤省参加展会。
怀民刚好去桂海出差,返程前绕道来找她,打算在展会上帮她忙活忙活,待忙完两人再一道回大东北。
短别重逢,小别胜新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