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何出此言(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最新章节。
然而,就在此时,袁术却暗中派人联络孙坚,企图说服他背叛联军,自立门户。孙坚虽然勇猛,但也有些野心,面对袁术的诱惑,不禁有些动摇。
苏羽得知消息后,立刻意识到情况危急。他连夜赶到洛阳,找到孙坚,开门见山:“孙将军可知,袁术此乃借刀杀人之计?将军若是背叛联军,必将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不仅大业难成,恐怕连江东都回不去了。”
孙坚脸色微变:“先生何出此言?”
苏羽叹道:“将军难道还看不出来吗?袁术此人野心勃勃,却无雄才大略。他之所以拉拢将军,不过是想利用将军对抗盟主和其他诸侯罢了。一旦将军失去利用价值,下场可想而知。”
孙坚沉默良久,终于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某险些犯下大错。”
苏羽继续说道:“将军如今占据洛阳,当以安抚百姓、恢复秩序为重。只要赢得民心,何愁大业不成?至于袁术那边,将军只需虚与委蛇,拖延时日即可。”
孙坚拱手道:“多谢先生指点。某明白了。”
离开洛阳,苏羽心中稍定。他知道,孙坚虽然暂时被说服,但袁术绝不会善罢甘休。这场博弈还在继续,而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回到联军大营,苏羽立刻找到曹操和刘备,将袁术的阴谋告知了他们。曹操怒道:“袁术匹夫,竟敢如此卑劣!某这就去禀报盟主,治他的罪!”
苏羽连忙拦住:“孟德兄稍安勿躁。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若是此时追究袁术的罪责,恐怕会引起诸侯间的动荡。不如暂且隐忍,静观其变。”
刘备也点头道:“先生说得有理。袁术虽有不臣之心,但毕竟是盟主的弟弟,若是贸然处置,恐怕会影响联军的团结。”
苏羽说道:“玄德公所言极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击败董卓,平定叛乱。至于袁术,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
曹操虽然心中不满,但也知道苏羽和刘备说得有道理,便点头道:“好吧,就依先生之言。”
接下来的日子里,联军与董卓的军队展开了多次激战。曹操和刘备率领的兵马成功截断了董卓的退路,使得董卓军粮草不济,陷入了困境。孙坚在洛阳也逐渐站稳了脚跟,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然而,诸侯之间的矛盾却并没有因此减少。袁绍因为分配战功的问题与曹操产生了分歧,袁术则继续在暗中搞小动作,试图破坏联军的团结。
苏羽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必须想个办法,彻底解决诸侯之间的矛盾,让联军真正团结起来。
经过深思熟虑,苏羽找到了袁绍:“盟主,如今董卓已成瓮中之鳖,平定叛乱指日可待。只是战后之事,不知盟主可有打算?”
袁绍愣了一下:“战后之事?自然是迎回天子,恢复汉室秩序。”
苏羽摇头道:“盟主此言差矣。如今汉室衰微,就算迎回天子,也难以恢复往日的荣光。诸侯拥兵自重,各怀异心,迟早会再次爆发战乱。”
袁绍皱眉道:“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苏羽说道:“盟主可效仿周室,分封诸侯。但与周室不同的是,盟主可制定律法,约束诸侯的行为。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如此才能确保天下长治久安。”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心动,但随即又犹豫道:“此法虽好,但恐怕会引起诸侯的不满。毕竟谁也不想受到约束。”
苏羽说道:“盟主放心。只要盟主能以身作则,再加上曹操、刘备、孙坚等有识之士的支持,其他诸侯就算心中不满,也不敢公然反对。等到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自然会明白盟主的苦心。”
袁绍思索良久,终于点头道:“好!就依先生之计行事。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苏羽说道:“盟主英明。此事可先与曹操、刘备、孙坚三位将军商议,争取他们的支持。然后再在诸侯大会上提出,想必会顺利许多。”
袁绍点头道:“好,就按先生说的办。”
接下来的日子里,袁绍按照苏羽的建议,先后与曹操、刘备、孙坚三位将军商议了分封诸侯、制定律法之事。三人都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平定天下、安定百姓的好办法。
在随后的诸侯大会上,袁绍提出了分封诸侯、制定律法之事。果然如苏羽所料,虽然有些诸侯表示反对,但在曹操、刘备、孙坚等人的支持下,最终还是通过了。
董卓得知联军已经制定了战后的计划,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便在长安城内自暴自弃,终日饮酒作乐。最终被吕布所杀,长安也落入了吕布之手。
吕布率领残部向联军投降,袁绍按照之前的约定,分封了各路诸侯。曹操得到了兖州,刘备得到了徐州,孙坚得到了江东,吕布则得到了长安以西的地区。
苏羽站在洛阳的城楼上,看着各路诸侯率领兵马前往自己的封地,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虽然天下并没有完全太平,诸侯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和隐患,但至少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陷入更深的战乱。
曹操走到苏羽身边,笑着说道:“先生,如今大局已定,你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了。袁绍盟主有意封你为司徒,掌管朝政,你意下如何?”
苏羽摇头道:“孟德兄可知,我所求的并非权势地位,而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大局已定,我也该功成身退了。”
曹操惊讶道:“先生为何要走?如今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苏羽望着洛阳城外连绵的营帐逐渐散去,长风卷动他的衣袍,猎猎如一面褪色的旗。“孟德兄,你看那片麦田。” 他忽然指向城南,“去年此时,这里还是白骨露于野的焦土,如今已有农人赶着牛犊翻耕。这比任何官印都让我心安。”
曹操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新绿的禾苗在风中起伏,确有几分生机。他捻着胡须沉吟片刻:“先生是怕袁绍猜忌?我可以为你担保 ——”
“非关猜忌。” 苏羽打断他,指尖轻叩垛口的青苔,“盟主虽能号令诸侯,却无吞吐天地之志。他给我的司徒之位,不过是朝堂上的摆设。你我都清楚,真正的权柄已散入各路诸侯手中。”
曹操瞳孔微缩。他确实暗中统计过,袁绍分发的粮草中,至少三成被诸侯私自截留,只是此刻无人点破。“可先生若留下,至少能制衡各方。”
“制衡?” 苏羽轻笑出声,笑声里裹着几分苍凉,“董卓死后,天下如一盘碎棋。我若留在洛阳,要么成为袁绍的棋子,要么被诸侯视为眼中钉。去年我在虎牢关献策,是因董卓之乱如烈火燎原,不得不救。如今火势渐息,该让百姓自己捡拾柴薪了。”
这时城楼下传来马蹄声,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拾级而上。玄德公老远便拱手:“苏先生要走?” 他身后的张飞咋咋呼呼道:“先生怎能走!那些文官酸儒懂个屁朝政,还得靠先生镇着!”
苏羽转身还礼:“翼德勇猛,可知洛阳城内有多少孤儿?昨日我去城西粥棚,见一个孩子把半块麦饼藏在怀里,说要留给病重的母亲。这些事,不是靠我坐在司徒府里就能解决的。”
关羽抚着长髯,丹凤眼微微眯起:“先生是想效仿留侯?”
“留侯能助汉家四百年基业,我何德何能。” 苏羽摇头,“我只想去南阳看看张仲景先生,他说那里正流行时疫。再往南去庐江,周瑜说有新式水车要试造。这些事,比朝堂争斗实在。”
曹操突然按住他的肩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先生可知,你走后会发生什么?” 他凑近低声道,“袁绍已暗中联络公孙瓒,要夺韩馥的冀州。孙坚在江东私铸钱币,刘备的徐州正被吕布盯着 ——”
“这些我都知道。” 苏羽的声音平静如水,“就像知道孟德兄夜里常对着兖州地图发呆。”
曹操猛地后退半步,脸上闪过惊色。他确实在兖州暗中训练青州兵,此事从未对人言。
“天下分合,自有定数。” 苏羽拾起城砖上的一片枯叶,“我留下,或许能推迟战火,却不能根除祸源。不如让该发生的发生,让百姓看清谁才是真正能托付生计的人。” 他将枯叶掷向风中,“孟德兄,你还记得初遇时我对你说的话吗?”
建安三年那个雪夜,曹操在陈留起兵,苏羽披着蓑衣来见他,说:“能安天下者,不在兵强马壮,而在知止。”
此刻曹操望着苏羽清澈的眼眸,忽然明白了什么。他躬身一揖:“先生高义,孟德不及。若有朝一日需要相助,哪怕千里之外,操必策马而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