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人事制度下存在的猫腻(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萌新入职,中年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
等这些手续全完成了之后,该名干部就等着履新职就可以了。
试问,这样的考核是不是走过场?
此外,还有更可笑的事情,比如在事业单位内部。
众所周知,事业编制是走职称的,而走职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技术人员,另外一种是管理岗。
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单位内部竞聘上岗,而管理岗则大多地区内统筹,即本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管理岗编制共同参与竞争。
这样的人事制度暂且不提好与不好,问题在于如果领导也参与竞争该怎么办?下面的普通职员能竞争的过吗?
打个比方,就拿粤东两个城市荔湾和抚安下面的两个县城来说,就存在着差异化的问题。
荔湾循山县的农业农村局下属单位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该单位领导是中心主任,管理岗编制,职称晋升在全县范围内统筹竞聘,而单位其他人员则是专业技术岗。
而抚安武峰县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武峰县的农业农村局也有下属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这个机构,但武峰县的农业局局长兼中心主任,而中心那边却是副主任主持工作。
此外,整个武峰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所有人员都是专业技术岗编制,换句话说,副主任和本单位内部人员同时参与竞聘。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拿这个副主任来说,单位内部有同等竞聘条件的同志怎么可能竞争过他?
人事制度涉及腐败问题,就拿这个武峰县来说,蒋奇一看就知道有猫腻。
另外,两年前武峰县的农业局局长叫姚启峰,此人制定出来的本单位职称评聘办法是谁先取得资格证书就先聘谁。
可是,换个领导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打法,现在的局长叫贺新,此人给单位制定的职称评聘办法变成了量化评比。
什么是量化评比?即所谓工龄、论文、成果、奖项等全都成为了打分项,谁得到的分数越高就聘谁。
乍一听这个量化评比很有道理,可实际上呢?
此人很有可能就是给自己增添了一个增加灰色收入的渠道罢了!
按照这个评选办法,年轻人就熬呗,还有什么动力工作,即便是有成果有论文,单单工龄一项分值就不够。
更何况,如果两个竞聘者的这些量化评比项得分都差不多,具体聘哪个人还不是这个叫贺新的人说的算?
经过进一步调查后,蒋奇发现能聘上的同志大多都是家里条件不差的,至于对方在单位内从事的工作也不一定就是专门从事农业的。
话说一个搞农业的单位,干活的人竞聘不上,而干着非专业的人却能得到成果、奖项,这里面的猫腻究竟该有多大?
窥一斑可看全貌,人事制度确实应该改革,否则其滋生的腐败问题绝对不次于官商勾结所带来的危害小。
所谓制度不合理,就会有同志心生不满,特别如果还是年轻同志的话,那对方会不会想:反正都这样了,那就在单位混吧……
可是,单位是混日子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