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渔阳鼙鼓(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字幕:玄宗奠定开元世,鬼谷再传贾敦诗。丧乱太祖令牌出,卫公李靖已先知!

画外音:大唐垂拱元年,西元六八五年,秋八月戊寅日,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李隆基出生之时,其父李旦为帝,母窦氏为德妃,正是唐朝宫闱多事之秋。当时豫王李旦虽被立为睿宗皇帝,名为大唐国主,又年富力强,却只能居于别殿,不许听政。武则天年逾花甲,仍临朝称制,军国政事皆由她专断。武则天在镇压徐敬业扬州叛乱之后,兴告密之风,冤狱迭起,唐宗室诸王及朝臣中拥李派皆受迫害。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

镜头推出,垂拱三年。

李隆基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楚王。其后武则天命李隆基过继予李弘为子,继其香火。

又过两年,李隆基五岁。生父李旦被祖母武则天废除帝位,迁居东宫。天授二年,楚王李隆基年仅七岁开始出阁,建置官属。

左羽林大将军薛讷入阁署辅佐楚王,受其先父薛仁贵遗命,将鬼谷门文治武功绝技及兵法秘籍传授给李隆基,并授以创派太祖王诩亲传“太祖令”,使为鬼谷掌门。

武则天因担心李旦复辟,严令禁止李旦接见家人及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与二伯父李贤的三个儿子再次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便在这十余年间,李隆基悬梁刺骨、废寝忘食,将鬼谷门各项绝艺皆学得精透,且文彩飞扬,才艺双绝。

西元六九二年,武则天称帝,改元长寿元年,李氏国祚中断。

二年腊月丁卯,李隆基被降封为临淄王。其母窦妃被户婢团儿诬谄厌蛊咒诅,次年正月与刘妃一起被秘密杀死于宫中,不知埋在何处。

同年八月,其父李旦也被诬告有异谋,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幸亏太常工人安金藏大义剖腹,以证明皇嗣不反,才躲过这场灾难。

十二年后,李隆基任尚辇奉御。

张柬之等朝臣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让位于中宗。

李隆基目睹政变,其后出镇潞州。

景龙四年,西元七一零年。李隆基从潞州回到京师长安,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使尽为自己所用。

武则天去世,中宗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落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复唐功臣宰相张柬之被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中宗亦终被二人合谋毒杀。

李隆基于是趁机而起,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及其子薛崇简,与苑总监钟绍京,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等密谋策划,欲先发制人。

七月二十一日夜,葛福顺突袭羽林营,诛杀韦后党羽韦跨、韦播、高嵩,策反羽林军,并攻入玄德门。李仙凫亦引兵攻入白兽门,于三更会师于凌烟阁。

李隆基引兵进入内宫,内宫卫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也陆续被杀。

太平公主命于全城搜捕韦氏集团,将成年男子皆处死,史称“唐隆政变”。

大事底定,李隆基将政变经过报告其父相王李旦。当日,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被改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

嫡长子宋王李成器坚辞太子之位,李隆基因消灭韦党有功,终被立为太子。

字幕: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之后,与太平公主矛盾日益加剧。

睿宗感到不安,遂颁诏命太子监国。

景云三年,西元七一二年。李旦不顾太平公主反对,毅然将帝位让给李隆基,改元先天。

太平公主大怒,遂与心腹重臣合谋,勾结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薛稷、李晋、李猷、贾膺福、唐晙、常元楷、李慈、李钦、胡僧惠范等,准备以御林军、南衙兵合力起兵夺权,并计划在李隆基饮食中下毒。

李隆基闻之,与王琚、张说、崔日用商议,召集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及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内兄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将军李守德等,商定率先行动。

次年春,太子与公主武力相向。

李隆基命王毛仲率家兵三百余骑,自己亲率李令问、王守一、高力士、李守德等亲信十余人,先杀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太平公主亲信贾膺福及李猷,杀宰相岑羲、萧至忠,逼令尚书右仆射窦怀贞自裁。

太平公主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终被赐死家中。

李隆基终掌大权,得以亲政。父亲睿宗遂以帝位让与太子,自己退为太上皇。李隆基于是正式即位,是为唐玄宗。改年号为开元,表明励精图治,再创伟业决心。

唐玄宗天纵聪颖,且具宏图大志,又掌鬼谷门安邦治国奇策,于是选贤任能,终缔造千年难遇之“开元盛世”。

李隆基所选任贤能之士甚多,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者,便有贤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其余文武济济,更不足论。

字幕:张说,字道济,洛阳人,科举时策论天下第一。

张说就任宰相重职,裁减二十万边防军,将府兵制改成募兵制;又改革宰相机构,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中书省权力。在张说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极致。

开元十三年,西元七二五年,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普天同庆。其后又换了几任宰相,到岭南张九龄为相时,皆以品德才干任官,公正选才,量才使用。

只因李隆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至此天下大才,皆入朝班。

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盛世之后,免不得渐渐暴露本性,开始自我满足,沉溺于享乐。先是放弃励精图治,继而抛却节俭之风。

贤相张九龄等人先后罢官,佞臣李林甫爬上相位。

至开元二十五年,西元七三七年。李隆基听信宠妃武惠妃谗言,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亲生之子先后废杀,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

同年武惠妃病死,李隆基不顾人伦及朝臣物议,又强夺武惠妃子寿王李瑁妻杨玉环为妃,从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君王再不早朝。

自从有了杨贵妃,李隆基奢侈之风大盛,满朝大臣勋贵及宗室争投杨贵妃所好,巴结逢迎。其族兄杨国忠更是平步青云,以不学无术之身做上宰相高位。

杨贵妃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余兄长也各有封赏,皆做了朝中高官。

杨国忠与李林甫朋比为奸,权势熏天,无人能比,自此大唐王朝小人日进,贤人渐远。李隆基因耽于后宫享乐,将朝中大事皆付于杨、李二奸,故此导致朝政混乱。

便在江河日下,繁华未退之时,有位奇人通过科举,进入盛唐朝堂,拉开本书序幕。

镜头转换,沧州南皮,冀州故地。

大唐开元十八年,此地生出一个奇童,乃是曹魏太尉贾诩嫡传二十一世孙。此人名唤贾耽,字敦诗,父名贾琰之,燕居不仕。

贾耽生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况且聪悟过人,具一目十行之才,有过目不忘之能。从小就喜读地理书籍,又爱骑马射猎,按察各处地形,虚拟何处可以野战,何处可以伏兵。

天宝十年,贾耽二十二岁,免不得到长安京师逢科应试。

三场经论策考罢,贾耽果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拿出三五分才能,便以两经登第,自此走上仕途。

此时大唐朝中,正是杨、李二奸用事。

贾耽因朝中无人,又不肯委屈求全,攀龙附凤,免不得仕途蹭蹬,直在不紧要的清水衙门胡混了七年之久,直到乾元元年,方才出任贝州临清县尉。

却因上疏议论时政,为杨国忠不喜,又被左迁为绛州正平县尉。

贾耽器重识高,涵泳万顷,颇得太原尹王思礼赏识,除授度支判官,后转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

便在此期间,胡儿安禄山出场,将欲播乱乾坤,颠覆大唐李氏江山。

镜头闪回,唐睿宗景云二年,西元七一一年。

贺拔延嗣因其战功,被擢升为凉州都督,兼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称。

至唐玄宗开元年间,乃于中原各州郡之外,复在周边四境设立十镇,分属九个节度使,及一个经略史管辖。

哪十镇,哪十使,各管何方?开列如下,看过便知:其一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城,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统兵二万四千;其二北庭节度使,治所北庭都护府,屯伊州、西州二州境上,统兵二万。

以上两镇相连,专对西域天山南北两路诸国。

其三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统兵七万三千,防御吐蕃、突厥。其四朔方节度使,治所灵州,统兵六万四千七百;其五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府,统兵五万五千。

以上两镇互相应援,专对突厥。

其六范阳节度使,治所幽州,统兵九万一千四百;其七平卢节度使,治所营州,统兵三万七千五百。以上两镇专对东北奚族、契丹。

其八陇右节度使,治所鄯州,兵七万五千;其九剑南节度使,治所益州,兵三万九百。

以上两镇专对吐蕃,并兼顾南抚国内各少数部族。

其十岭南五府经略使,治所广州,统兵一万五千四百,绥靖境内各少数部族。

如此便是所谓“十镇九节度”,分管天下兵马,镇守八方。

九大节度使及岭南五府经略使受命之时,皆是由朝廷恩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威仪极盛。

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兼达四镇。

天宝五年之时,王忠嗣一身兼为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掌握天下劲兵,威权之重,朝廷莫敌。

画外音:唐朝初立之时实行府兵制,屯兵之所唤作折冲府。天下共置折冲府六百三十四个,其中有二百六十一个位于关中,以保卫京师长安,故此彼时全国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朝廷有足够兵力保卫京师。至如今唐玄宗设置十镇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则各镇军力日渐强大,共计大军近五十万,便为内轻外重之局。朝廷中央能够直接调派兵力,此后则不满八万人。十镇节度使之立,终至外重内轻尾大不掉,渐有凌驾中央之势。

闪回结束。当此天宝年间,李林甫拜相揽政。

李林甫熟悉十镇历史,恐再有大臣由节度使任上因战功取得高位,入朝中与自己分庭抗礼,于是上奏唐玄宗道:以陛下雄才大略,而四方夷狄未被剿灭者,皆因文官为将,不敢亲冒矢石身先士卒之故也。陛下不如任用蕃将,其雄健骁勇,且能效死,此所谓以蕃制蕃,则夷狄何愁不灭,朝廷何愁不安!

玄宗因偏信于他,故而准奏,因令安思顺代为统领节度,提拔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胡人为各镇节度使,使掌兵权。

李林甫奏请胡人为大将者,无非是因胡人没有入朝为相资格,不能与其争位夺权。其小人自私之心,竟至于斯!

字幕:安禄山本名扎荦山,生于辽东营州,父乃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为突厥族巫婆。

安?山父亲早死,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开元初年,突厥族破落离散。扎荦山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安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长大成人,通晓六国语言,故为牙郎。

开元二十年,安禄山偷羊被抓,幽州节度张守珪欲乱棍打死。

安禄山高叫道:大人不欲消灭二蕃族耶?为何要杀斗士!

张守珪见其形体魁梧,语言豪壮,遂命释之,使与同乡史思明为哨兵,并收为义子。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三十八岁,始任平卢兵马使。

天宝元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可到朝廷上奏议事。此时安?山已经四十岁,方才得入朝堂。

天宝三载,安禄山四十二岁,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使。

采访使张利贞、黜陟使席建侯常受其贿赂,屡在玄宗驾前为其美言,说其公正无私;裴宽离职,李林甫又极力推荐安禄山之能,玄宗愈加宠信。

安禄山乃投玄宗所好,请为杨贵妃养子,玄宗大喜准奏。此后安禄山每次进宫朝见玄宗,都必先拜望杨贵妃。

唐玄宗奇而问之,安禄山则答:臣乃胡人,便依胡人规矩,向来母前而父后也。

玄宗闻奏愈加高兴,乃命杨铦以下杨家兄妹,皆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天宝六年,安禄山提拔为大夫,呼李林甫为十郎,奉之如神。

安禄山肥胖,体重三百三十斤,而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动若旋风。玄宗到勤政楼理事,每于座旁竖金鸡羽屏,左置木榻令安禄山宽坐,类若二圣同朝。

天宝十载,安禄山进宫朝拜唐玄宗,请任河东节度,唐玄宗准奏,又以皇太子之女嫁与其长子安庆宗为妻。

于是安禄山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借助杨贵妃之宠,所有奏请无有不应。

右相杨国忠妒忌安禄山夺宠,以为不能共存,于是多次进言,说安禄山定会叛乱。

天宝十二年,玄宗派中官辅趚琳去范阳,侦察安禄山反状。趚琳受了安禄山贿赂,回来后大讲安禄山忠心耿耿。

杨国忠不肯甘心,又对唐玄宗奏说:陛下若召禄山进京,定不会来。

玄宗下令召见,安禄册却早已得到信息,昂然进宫面圣。屡次三番下来,玄宗遂对杨国忠起了疑心,不信其奏。

次年正月,安禄山到华清宫见驾,乘机哭道:臣本外族,蒙皇上越级提拔,以致为国相所忌,欲要杀我。

此一着以退为进,果使玄宗上当,遂封安禄山左仆射,纵其回到范阳。

安禄山又自请为闲厩使、陇右群牧,命心腹吉温为武部侍郎、兼中丞,夺取张文俨马牧之职,暗选好马良骥,以充精骑,只待起兵反唐。

此后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定会将进谏者捆绑起来,送交范阳。

安禄山本有反心,又被宰相杨国忠所逼,为求自保,且受部下蛊惑,遂于天宝十四年起兵范阳,扯旗反唐。

字幕:天宝十四年,仲冬十一月,初六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