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宁沅禾「21」(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心声泄露,携系统同闯架空王朝》最新章节。
连邻邦的公主都托人来买,说“宁朝女子织的花,带着英气,穿在身上像能打仗”。
城东的谢秀才考中了进士,被派去苏州当县令,上任三个月就把欺行霸市的盐商抓了个干净,查抄的银子全分给了百姓。
百姓都给她立了长生牌,牌上写着“谢青天”,香火不断,连苏州知府都上书夸她“有古之良吏风”。
连原轩辕国旧臣柳家的姑娘柳婉儿,都背着布包跑去锦绣郡的学院读书了。
柳老大人还亲自送她去的,骑着马,背着书箱,站在学院门口对着夫子作揖。
说“昭宁的女子,该有昭宁的活法,不能再困在绣楼里捻针线,要去读书,去见世面”。
这话要是放在十年前,柳老大人是绝不肯说的,当年他还对着“女子入学”一事骂过“乱了纲常”。
如今却成了他亲自送女儿读书的理由,连学院夫子都说“这是昭宁给他们带来的改变”。
再也不用凌晨摸黑爬起来上早朝,不用在寒风里披着貂裘,站在殿外等着大臣们列班,冻得手脚发麻。
再也不用听户部和工部为了“盐铁专营”吵得面红耳赤。
一个拍着桌子说“官营才能防贪腐,不然银子都流进私囊,百姓买盐要花双倍价,吃不起盐”。
一个捋着胡子说“通商才能利百姓,不然布帛都卖不上价,织户要饿肚子,没人织布”。
更不用对着堆成山的奏折熬到三更,连喝三盏浓茶都压不住困意,揉着酸胀的手腕继续批,末了还要听谏臣的絮叨。
摄政王当年总在雪夜里跟我对坐,铜炉里温着梅子酒,酒气混着雪香飘得满室都是。
她说“榜样的力量能传百年,比如你家都喜欢做太上皇,早早把担子交出去。
不像我,绷到最后一刻,连清闲日子都没享过”。
说这话时还笑,眼尾弯出点细纹,手指摩挲着酒杯沿,像在摸一件旧物,语气里带着点玩笑,却让我鼻子发酸。
其实我心里更信她没说出口的那句,谁不爱清闲呢?
溜溜鸟、赏赏花,看檐角的鸽子扑棱着翅膀飞过蓝天,翅膀扫过琉璃瓦,落下几片灰白的羽毛,飘到流水里,随波漂远。
看御花园的流水绕着汉白玉栏杆慢慢淌,淌过青苔,淌过落花。
把芍药瓣带去远处的莲池,喂给锦鲤,锦鲤啄着花瓣,摆着尾。
看如今的皇帝带着小皇孙在园子里跑,小皇孙扎着羊角辫,穿着鹅黄小袄,喊着“皇祖母”扑过来。
手里还抓着朵刚摘的小雏菊,花瓣都捏皱了,却笑得一脸灿烂,扑进我怀里,把花香蹭在我衣服上。
这样的日子,总好过把心血熬在奏折里,把头发熬白在朝堂上,把脊背熬弯在没完没了的灾情、战事、赋税里。
熬得连看一眼御花园的力气都没有。
闲下来才慢慢咂摸出味来:当年摄政王三十出头时,鬓边就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像落了点霜,原是这般熬出来的。
她看不得百姓流离失所,寒冬里见着京郊的流民,能把自己身上那件玄色貂裘脱下来,给冻得发抖的老妇披上。
自己裹着薄棉袍在寒风里议事,鼻尖冻得通红,却连句冷都不说,只催着官员“快些把粥棚搭起来,别让百姓冻着饿着”。
见不得边境烽火连天,蛮族来犯时,能亲自披甲去西境,把帐篷扎在雪地里,帐篷漏风,夜里冻得睡不着。
跟将士们一起吃冻硬的饼子,饼子硌得牙疼,就着雪水咽下去。
夜里还提着灯查岗,看将士们的被子够不够厚,有没有人冻得发抖,把自己的暖手炉塞给站岗的小将士。
从粮草赋税到边关防务,从科举取士到学子入学,桩桩件件都要亲自盯着。
连暗卫送来的密报,都要逐字逐句看完,在页边写满批注。
哪处要查贪腐的地方官,哪处要防蛮族的偷袭路线,哪处要安抚受灾的流民,写得密密麻麻,墨色都叠了层。
像在纸上织了张网,连个疏漏都没有。
那根紧绷的弦,怕是从她成为八品起居舍人起,就从未松过一日。
连睡觉时都睁着半只眼,怕错过任何一点危及江山、危及百姓的事。
人一闲,思绪就容易飘得远。
近来总想起她,想起她在宫中的演武场教我握枪,粗粝的掌心覆着我的手,指尖带着常年握剑的薄茧,磨得我手背有点痒。
她说“手腕要活,力道才稳,不然枪杆会晃,刺不中目标,就护不住想护的人。
你是宁家的孩子,要护得住自己,护得住百姓,护得住这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