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沐云汐「9」(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心声泄露,携系统同闯架空王朝》最新章节。
手指被木头刺扎了好几个小口子,只敢在心里嘀咕“这玩意儿比枪杆难弄十倍”。
苏锦韵在京中处理粮草调度,遇上江南州府阳奉阴违、故意拖延粮船的烂事。
那些州官捧着文书说“水大难行,粮船怕翻”,实则把粮船扣在码头私用,倒卖官粮赚黑心钱。
我领了兵去江南平乱时,带着亲兵直接闯了州府,把那些磨洋工的州官绑了,用铁链串着押解回京。
还不忘让亲兵捎信给苏锦韵:“老狐狸,这次算你欠我个人情,下次得用你府里藏的十年陈汾酒还,少一滴都不行。”
日子久了,倒也渐渐觉出苏锦韵那老家伙的脑子确实好用。
去年征讨南蛮,她算准了蛮族会借雨季涨水断我粮道,提前三个月就让人在山谷里挖深窖。
铺着三层防潮的油纸,囤了晒干的粟米和腌肉,还特意让盐商多送了粗盐。
说“蛮族怕咸,腌肉能防他们偷,就算偷了也吃不下”。
后来蛮族果然堵了河道,营里的粮草眼看要空,将士们都开始慌了,我让人去山谷里取粮。
掀开窖门的那一刻,满窖的粮草晃得人眼晕,将士们都喊“苏相神算”。
今年开春修通济渠,满朝文武都拍着胸脯说“一口气挖到底才快,显我国国力”。
连工部尚书都站出来说“三个月定能挖通”,她偏顶着“延误工期、浪费国力”的非议,拉着工部的人算了半个月账。
手指在算盘上拨得飞快,最后拿出账本说“分段施工、以水养水,虽慢一月,却能省三成银、少伤百人”。
上游先挖渠引水,下游借水力冲沙,还让沿途百姓参与挖渠,给粮食抵工钱,既快又稳。
最后竟真的比原定工期快了两个月,还省下了三成的银子,连皇上都拍着她的肩说“苏卿有大才,真乃朕之左膀右臂”。
我嘴上依旧梗着,见了面总不忘损她一句“老谋深算,一肚子心眼,比南蛮的瘴气还难防”。
可她递来的军略图,我总会坐在灯下,就着烛火一点点细看。
图上的红蓝箭头画得极细,标注的扎营地点旁还写着“此处有泉,可饮马;西北有风,需背风扎营”。
连将士们的炊火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遇上看不懂的“口袋阵”,还会让亲兵去昭王府递个条子问。
语气里带着点不情愿,却没再像从前那样直接扔在一边。
有次我按她的谋划调兵,竟真的把蛮族困在了山谷里,大胜而归,回营后我让亲兵给她送了坛西域葡萄酒。
附了张字条:“算你有点用。”她回了张字条:“下次别瞪我就行。”
她提出的调兵谋划,我也多半按捺着性子照做,久而久之,连手下的副将都凑过来笑着说。
“将军,您如今看苏相的眼神,可比从前温和多了,再不瞪得像铜铃似的,倒像看自家长姐了
上次您还替苏相挡了王大人的参本呢!”
这几年,天玄的版图以惊人的速度往外铺展。
从北境的草原,那里的牧民不再怕匈奴抢掠,开始赶着牛羊向朝廷纳贡,帐前挂起了天玄的龙旗。
到南疆的密林,蛮族首领捧着降书跪在城楼下,头上的羽毛冠都摘了,说“愿归降天玄,永世称臣”。
从东边的海岛,渔民们挂起了天玄的旗号出海捕鱼,再也不怕海盗骚扰,渔网撒得比从前更远。
到西边的戈壁,商队沿着新修的驿道往来贸易,骆驼背上驮着丝绸和茶叶,一路卖到西域。
战旗插过的地方,城墙上的箭孔被青砖补上,荒地里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田埂上立着水车,转得吱呀响。
百姓们终于不用再背着包袱,躲着战乱四处跑。
去年我去云州巡查,见街边的小娃追着卖糖人的跑,手里拿着糖画,笑得露出豁牙。
妇人坐在门口缝着新衣,嘴里哼着“天下太平”的小调。
老汉们坐在茶馆里下棋,聊的是“今年收成好,赋税轻”。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肩上的枪轻了些,枪杆上的木纹都透着暖。
我攥着长枪站在新收复的云州城上,风卷着染了尘土的战旗拍在脸上,带着些微的沙粒,刮得脸颊发疼。
可浑身的干劲却像烧得正旺的炭火,连指尖都在发烫。
小时候在爹娘的军帐里,我偷偷在沙盘上画下的“天下太平”的宏愿。
一笔一划,画着没有战乱的城池,画着笑着的百姓,画着孩子们在阳光下跑,竟真的在一点点落地。